《道德经》摘抄与思考33、34章
文:Recycler
42/242.4242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大意】
本章讲述自我修养的重要,强调人应自知和战胜自我,如此,他的人生才能获得成功。
【译文】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
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不离失根基的才能持久。
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我思】
第二句,战胜别人的是力量和智慧,是先天和后天结果。战胜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的缺点,克服缺点需要定力。
第三句,知足的人只是自我感觉富有。但是与别人比较起来,还是有欠缺的。这种知足,是精神上的富有。这世界上无非就两种人,知足的人和不知足的人。我们通常认为,知足的人,没有上进心,享受简单的生活,以开心快乐为主,但是应对灾难的能力不足。不知足的人,肯努力肯进取,希望得到高一层次的追求,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往往伴随着痛苦,有一定资源应对突发状况。单纯的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都存在问题。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周围环境,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知足和不知足可以说各有利弊。我们可不可以选择一种新方式呢?我想是可以的。我们选择知足,最怕就是对未来的担心。我们选择不知足,最怕就是当下的烦恼。我们可以这样。当下知足,对未来不知足。过去无法改变,我们就欣然接受,坦然面对,开心生活。这种状态不能一直下去,我们还要担心一下未来。即以一种不知足的心态,不断的激励自己,完善自我,只要肯努力,明天的自己一定比昨天的自己进步。只要不断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就是对未来的储备。知足和不知足是两个极端,坚守极端是种生活,左右摇摆是种生活,折中也是一种生活。
后一句,不离失根基的才能持久。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建造更高大。只有坚守根基,即使由根基而起的高楼大厦倒塌,根基会依然存在,这就是持久的原因。高楼的根基是地基,武功的根基是基本功,但是事物的根基是什么?如何找到事物的根基呢?吃饭的根基是什么?应该是最基本的食物,老子建议是专注于基本食物,只有这样才能长久。至于山珍海味,不属于基本食物,数量也稀少,不必把注意力放在美食身上。这应该是老子的本意,而不是吃着粗茶淡饭想着更好的食物。盖房子简单的房子就可以,并不是打好地基起高楼。粗茶淡饭和土房子是最基本的。坚持最基本的生存物资就是长久之计。至于学武术,学画画,最基本的就是什么也不做。这是个人理解。
后一句,身死而精神长存的才是真正的长寿。只有名传千古才是所谓的长寿。这里老子建议放下物质上的而追求,转而追求精神层面。精神层面即是非物质的。学绘画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绘画境界。爱写作并不是为了赚稿费而是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虽然都是做同一件事,但是目的不同,达到的效果就不同。追求利益需要迎合他人需求,容易陷入俗套。只有追求精神,才是做自己,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话又说回来。人既然遵循自然规则,生死都很自然,要名号有何用呢?百年千年以后,谁还记得?即使记得,又有和效果?就算是能起到模范作用,这是不是与无仁思想相违背?总之这句话,感觉与老子的思想相违背。
一方面要求淡薄物质,一方面又要求追求志向。其中的意义,是我们个人及社会所需要的。我想说的这些观点是不是与遵循自然的原则相违背?顺其发展,何必管对方是重视物质还是重视精神。除非顺其自然这个定义有所特指。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尤为重要。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比如《列子》中记载了一个“疑人窃斧”的故事,由于怀疑别人偷了斧子,所以犯了猜疑病,这是自己的心理、自己的思维定式影响到了对别人的认识,说到底就是不了解自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此老子认为,你能够了解认识他人,那你是有智慧的人,可以说具有识人本领的人是大智慧者;而能够认识自己IDE人比那个能认识他人的人还要更高一层,不仅仅是有智慧,而且是非常高明。所以说,有自知之明的人是难能可贵的。
自己这个敌人是谁?就是自己的私欲,自己的功利心、是非心,自己的思维习惯、思维定式、心态模式,就是一切从自己出发的价值观。人一旦战胜了自己,那么谁也不能将你打到,人都是被自己打倒的。
富有的标准是什么?不是金钱和财富。因为金钱和财富的数量是可变的,究竟多少量才算富有?何况金钱、财富和快乐并不是成正比的。那什么才是富有的标准呢?老子说就是知足的心态。
知足的心态来源于参透了人生的价值观,来源于悟道的思维方式。有了这种心态,才能带来精神上、心灵上的大富有。不要把幸福指数建立在过高、过多的钱财的数量上,只求正常生活标准,平平淡淡,简简单单,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过生命的历程。有了这种心态,就会收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就会有一种意外的喜悦心情,这是一种知足之乐,也是一种知足的富有。人生如果能知足,是何等魅力,何等幸福!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孔子将施政物件按顺序一一作了说明,其顺序如下:明正→言顺→事成→礼乐兴→刑罚中→民行。
老子将通过朝向外部的视线了解他人的称为“智”,将通过朝向内部的视线了解自己的称作“明”。
一个人强行实践或过分推进一件事件,是因为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朝向特定的方向的意志和目标,因此他试图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一意志,达到既定的目标。
人们之所以丧失自己的地位或不能长久维持权威,大多是因为他忘记自己所处的位置,作出一些超越自己地位的行为;或者依仗自己的名分,或者由于不明事理,说出不应该说出的话,作出不应该做的行为,因此很快丧失原有的地位和权威。
知人-胜人-强行这种方式好像能够立即取得具备效果,自治-自胜-自足这种方式则看上去有些柔弱而且消极,但实际上只有后者才能达到“死而不亡”的真正意义上的巨大收货。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意】
本章是对道的品格和作用的赞美。道同行于天地,养育万物而不居功,不主宰。这种“不自为大”的态度,是真正的伟大。
【译文】
大“道”象泛滥的河水一样广泛流溢、无所不到,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对万物却从不干涉,大功告成却不自以为有功。(它)养育了万物却不自以为主宰,总是没有自己的私欲,可以说是很渺小了;万物归附于它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算得上是伟大。正由于它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造就了自己的伟大。
【我思】
道,神秘、伟大、低调,这是老子给我们的概念并给我们的解释。道,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所看见的任何东西,都是道演化积累所形成的。
老子给我的概念,我们就按照个概念理解问题。为什么认可呢?我们为什么不把未知的东西给予新定义。我们可以设定新名词,例如未知。刚开始有些难以接受,只是因为老子的思想先提出来,说的多了,我们就按照他的说法来称呼。
我们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认准之前的称呼,尤其是第一个发明的人给予的称呼。我们知道电视,知道电脑,都是别人给起的名字。我们顺应主流,也跟着称呼。我们很少有叛逆的,偏不要如此称呼。你们叫电视,我叫电脑,我喜欢就好。也许一个极权的人,可以改变人们的称呼,如果一个普通人,还是顺应民意比较合适,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其实事物称呼的不同,也只是小事,最多是认知的不同,难免闹出点笑话。至于有些学术,真理方面的知识,我们很少反驳。别人证明了一加一等于二,于是我们就沿用这个公式。没人怀疑其真实性。就算不是真理,别人都在用这个错误公式,只要能形成普遍性,就不用分对错。人们在乎的是一致的认知,而不是对错的认知。因为对和错是时空和群体的定义。并不是永恒的。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适用于外太空吗?适用于黑洞吗?我们从不否定,我们只是一味的肯定。当我们了解某些知识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适合那些群体,有哪些条件?有人说扶老人过街是好人好事。我们不能认可这是一条必须执行的道理。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前提就是老人诚信。如何鉴定诚信?无法鉴别某个人的诚信,只能从社会整体人民素质来推测。等等一系列的推测,并不是简单的认可某个真理就可以行动。
老子给我带来的道,这个道包罗万象。有没有不包括的呢?我们的生活就是要带着这一点怀疑精神,去发现未知的东西,才会有所乐趣。兴许,你发现了道的限制条件。以后人们提起道的时候,先想到老子,再想到你的大名。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场游戏,游戏的名字,大家来找茬,给真理找茬。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本章说明道的作用。道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所需,各适其性,而丝毫不加以主宰。这里借道来阐扬顺任自然而不为主的精神。反观基督教耶和华的作风则大不相同,耶和华创造万物之后,长而宰之,视若囊中之物。老子所发挥的不辞、不有、不为主的精神,消解领导者的占有欲与支配欲,从衣养万物中,我们还可以呼吸到爱与温暖的空气。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他(梁培宽)父亲(梁漱溟)说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去做,你知道什么叫考好,什么叫考不好,你也知道怎么去努力。
这样的主宰者,与基督教的上帝耶和华是不同的,上帝是统领一切、支配一切的,万物、众生都由他创造出来,所以都受他的主宰,万物、众生是不能超宇上帝的,只有顺从这个最高的主宰,听命于这个最高主宰。而老子的道却不是这样,没有任何占有欲和支配欲,任凭万物顺其自然地生生灭灭。
基督教的主宰是人格化的、有形的,是最高本体,支配万物是强有力的,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老子的道也是最高本体,但它是自然的、无形的,支配万物是虚静的,看似无力实际同样是有力的,同样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万事万物、云云众生都逃不脱到的规律和法则。所以老子的道即是最高本体,更是最高法则、最高规律。
相比较而言,老子的道是无私的,不以占有、支配为目的,这就告诉我们,生育了孩子,创造了财富,或者创办了企业,都不要占为己有,要让他们顺应天道人道,符合人生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去发展,越不控制他,他就越能自由发展。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道是所有万物存在的最基本你的原则,自己却不是蕴含任何本质得实实在在的存在。在人的生活或君王的统治行为中,应该遵循道德模式,而不应站在前面主导什么,这样才能成就自己内在的真正的伟大品行。
这些人可能认为人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只有自己所知道的一种方式。我们将唯物论与观念论看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世界观,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两者都不过是本质主义的两种形态而已。我们眼中的老子可能是与整个两者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世界观。
~~~~~~~~太长不看~~~~~~~~~
简版:时刻抱着赴死的心态去吃面包,面包随时在变。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