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舅家表哥结婚,从小感情很好,所以很希望去参加我哥的婚礼。给当时的班主任请假,如实说了原因。结果他让我妈跟他电话联系才行,当时天真也就照做了。最后把我妈说了一通大意就是“孩子学习不能耽误。”
那个老师姓李,叫什么我一直记得。
学习差这一天嘛?显然不是。顿时对这老师心生厌恶。毫无人情味又说话不算话的老木头。
所以他们也从来不值得我尊敬,教书只是他们的工作吧了。升学率与奖金挂钩,这个社会病或者矛盾了。
孩子也是人啊,从小入学开始,这十几年的光阴不能只有学习,生而为人七情六欲,很多不能错过、值得体会尝试的事情,亲情、友情、爱情,ta 都应该去接触。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反之那就是个机器。
高一是一个体育老师做班主任,人生第一次坐在最后一排。我去跟班主任沟通过调换座位,被搪塞了。
记得很清楚我这个一向乖乖女,生平第一期见识到渣渣什么。
女孩子超社会或者叫她们太妹最符合。卫生巾拆开扔着玩、抽烟、汤头、听她们说光荣事迹通宵打架。感觉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反正各玩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只记得一次看见她们在嘲笑我的老同学,那姑娘眼睛天生有问题。虽然我们是初中同班,但高中一班也很少打交道。只是听着话很刺耳,义正严辞的斥责了她们“你们这样拿别人缺陷,说笑有意思吗?”
立马不吭声,心想可以的这些人还没坏透。
这也算是与老同学的际遇吧,后来经常一起玩了。
我的初中、高中只有两个字“枯燥”。每天5.30到晚上几点晚自习忘了。现在想想这他妈就像个监狱嘛!
庆幸自己熬过来了。不过我还真没有主流说的叛逆期。
银河补习班,电影刚出来的时候微博热搜都是扑街。人啊总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成见这东西还是很可怕,直到今天看完,感觉不差,满分十分的话我给它7-8分。
对于应试教育的反思或者说反抗,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生来第一次做人父母、第一次做人子女,我们都在摸索。
除去应试教育,做父亲的耐心、坚定、自信鼓励,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父母都不相信孩子、都认为孩子学习差就是个无药可救的坏孩子,那孩子将孤立无援,失去内心唯一的精神力量。
教育孩子的确没那么简单,只是觉得除了课本作业之外,育人是多么的重要。
家里的每件小事做家务、劳动…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孩子永远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三岁给糖就开心的小孩,他有血有肉有着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多出去转转不是表面的旅游打卡,而是多去接触不同的事物,丰富他的世界,这世界上不止有考试人生就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只有死亡才会停歇。
片中邓超饰演的父亲他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由于大桥倒塌背锅入狱,出狱后又一直坚持翻案为自己洗清冤屈。周围人都唾弃他、找份工作都难,在困苦的岁月他的儿子是他的信念。不屈服很多人难做到。他的儿子考年级倒数第五名,可他从来都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从来不认为孩子是个差生比别人弱。
我想从生到死,心里的安定应该是来自亲人的支持与肯定吧。不是一味的溺爱。
独立思考:孩子遇洪水被淹时,他喇叭喊着“你能活着出来,动动你的脑子,用上你周围的东西…”而不是遇到危险困难不知所措的慌乱,育人这一点他做的非常好。他儿子晚上睡不着,问他:“爸爸我睡不着,你说我要闭上眼吗?”他答“孩子,你的事情你要自己思考,我以后不会帮你做决定。”拒绝温室花朵,人生就是也有风雨也有晴,你总要自己面对野蛮生长。
这是个完美坚韧的父亲形象。
只是当大流思想已经存在每个人脑海里,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认知,是否能有清醒的人在独立思考。我们是时代洪流里的小船,虽然人生方向受尽影响,也要永远保持清醒、坚强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