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关于我那置顶文里的早餐。
暖暖的太阳友友问:“这都是友友自己做的吗?太美味了(大拇指)(大拇指)(大拇指)”。
那文里的每一份早餐都是我亲自动手做出来的,我现在的指尖可还清晰地留存着每一道食物的温度呢。
是的,是我做的。
我非常确定以及肯定地回复道。
从每一道早餐最先在脑海中确定的画面,到亲手烹饪,包括摆盘,食物的搭配以及分量等,事无巨细。在大家还在睡梦中时便亲力亲为着手烹制,等到大家都醒来时,早餐便已呈上了桌面。
难得的,我对这事务始终保持着热情,操作起来内心亦是欢喜的,放松的,真正做到了张弛有度。
我所分享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我实际上是想哪一天写一本书,一本关于我做早餐的心路历程以及用手机拍的照片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当然,还要包括食材的搭配,烹饪手法,小朋友吃了以后的评价,等等。
嗯,我在想啊,为何我对这一件事情能够使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每天都欢喜地去琢磨也不嫌累呢?
大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有很大的意义,它对我的生活和育儿理念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包括个人价值及动手能力更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客观体现——毕竟我曾经是只会煮面条和稀饭的小白啊∽。
于是我总结,在练就一手好字上的心态,是否也可以借这种势来让自己始终保持着热情呢。
未尝不可。
对于自我提升而言,首先就应该是要吸收相关的知识。像做早餐一样,学会了制作方法,就能够举一反三,有了跳板,就能量身定制地创造出自己的独特来。
还要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所了解,不断精进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就像作战时有了地图。如此,下笔有了规范,才不会乱写一通。
回想起那位写字写得好的前辈,他曾对我说过的一些话不无道理,他说:你想把字练好,那你就要去看某某的字,他有视频分析,每个字都会讲几分钟,你就多看,看得多了,心中有了数,再去落笔。
要坚持练习,因为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你原先的手法及习惯,只有当你自己知道一个字应该怎么样呈现时,你才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怎么做。多做对比,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自己还有不足,进而加以主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去提升自己的短板,到那时候写出来的字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质变。
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很不错,纯粹想拔高自己的上限,那就有针对性的去练习……。
我期待那一天。
这篇文章是早上七点钟之前就写好了的,整个白天工作与家务连轴转,想抽个时间修改都抽不出来。
其实也不尽然,中午我还到公园逛了一圈呢,不过这是每天必备的一圈,若占用了它的时间的话,内心另外一根弦可能又不乐意了。
可见错过了一环,就环环险受影响——只不过是我提前给它按了暂停键,等到晚上来再继续罢了。
只是这件事多少还是占了我一天的内存,一想到它还没完成,就怪自己贪睡了那么一小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