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个飘雪的冬日,那句:“原来我是奶茶啊!”,铭刻在许多人的脑海中。
2009年,“杯装奶茶开创者,连续六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这句霸气外漏的广告词,以更直白的方式,提醒着奶茶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渗透。
那个时候,“奶茶妹妹”还只是青涩的大学生。
如今的奶茶店,在几乎中国所有城市里的每个偏僻角落,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大到CBD购物中心装修豪华的连锁店,小到街角温馨舒适的临街商铺。当我们在逛街时,经常会见到,很多人,在一家仅十几平米的网红奶茶店前,排着百米以上的长队。
近日,苏州对一点点、CoCo都可等17家奶茶店共30批次产品开展抽检。检测结果显示,一杯无糖奶茶总糖含量达7.88克/100 克,相当于吃下8块方糖!此外,30批次奶茶均检出咖啡因,一杯中杯珍珠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可达美式咖啡的2倍多,等同于喝下4.3罐红牛。
网络一片沸腾。
这时,按照“惯例”,该马上下楼,买个中杯压压惊了。
01
呼吁健康的科普“然并暖”
消息发布之后随着而来的,是网络各大媒体第一时间的科普。
先感受一下萌萌少女风的央视新闻科普小卡片:
看到这里,有些人不得不再次惊呼,中杯已经不起作用,此时唯有大杯方能压惊。
任何行业和领域,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有越矩。早在2013年起,央视新闻便已频频爆料奶茶行业的黑幕。
“工业原料冲兑,原料过期半年,一次性奶茶杯重复利用。”
“你喝的不是奶茶,是‘奶精’茶。”
“1杯奶茶含糖量,相当于5听可乐“
其实,众所周知,不单单是奶茶业。从05年的孔雀石绿海鲜起,每年不断的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超标,镉大米,僵尸肉。。。。历来最不缺吸睛新闻的,就是中国的饮食安全问题。
在此,我并不想过多谈论,解释和强调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有胆量的,可以自行百度“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2004-2011)”。
对大多数人而言,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更值得提及的,是微博上另一个更火爆,更耐人寻味的话题,叫《奶茶这么美好怎么可能有错》。
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自黑。翻开下面的留言,很多这样的留言:
错的是自己,都是因为拥有一个懒惰的灵魂
是我的错,对奶茶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
奶茶没错,我也没错,错的是我们在正确的时间相遇
奶茶是茶,奶茶是奶,奶是健康的,茶是养生,所以奶茶等于健康加养生。。。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科普资料,行为依然没能改变呢?为什么网络上健康的呼吁没有什么用?
02
你从未察觉的习惯性防卫
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一个概念:习惯性防卫。这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我们都会和人沟通交谈,期间最常碰见,也最容易使人懊恼的,不外乎自己还没说几句,就被对方迫不及待的打断:等下,你先听我说。。。。。
稍有涵养的人,会听完你的建议后,再立即回复:你不了解情况,这行不通。。。紧接着列举一大堆例证来反驳你的观点。还有可能听到这样的自嘲:我这个人,天生就是那种懒货,没办法做到你说的那样。
这些方法,对这类人似乎不起作用。无论多么好的方法和建议,他们依旧我行我素,而且还相当的心安理得。这类人,身上不约而同的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当遇到与过去的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他们就会开始抵触和拒绝。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自己的尊严是否受到了挑战和威胁!而不是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合理。
回到奶茶的话题,当看到网络上各种奶茶业的黑幕,奶茶中所包含的不健康成分时,很多人不会第一时间去思考和探寻背后的真相,而是选择以跟风的行为,加入网络自黑的大军。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喝了这么多年奶茶,你突然这么赤裸裸的打我脸,不行,跟他干!
看到网上如火如荼的自嘲,他们觉得很对自己的胃口,因此更加坚定坚持:我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阿基里斯曾说过:
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的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
更可怕的是,陷入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
他们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挑战,觉得暴露心中真正的想法是种威胁,因为害怕别人会发现他们的错误。最终,以集体自嘲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奶茶是否有问题不重要,信息背后的事实不重要,自己的感受才重要。
03
滥用自嘲,只为掩饰内心的软弱
自我保护的高级形式,就是自嘲。
不知从何时起,自嘲,成了一种人人自我表达的标配。线上线下,社交饭局,随口一个屌丝,动不动就自黑为矮戳穷,单身狗。
自嘲,在心理学上,叫做“仰巴脚效应”。仰巴脚,就是不小心跌了一跤,有时可能会跌个脊背着地,四脚朝天,所以,又叫“出丑效应”。指的是,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一些微小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从心理感觉到他的真诚。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外人看不到他的任何缺点,反而让人觉得不够真实。因为无人能100%完美。
当今娱乐圈的自黑女王杨幂,高晓松,曾无数次被黑出天际。在遭受无端攻击之时,他们并没有愤怒的回击,而是以巧妙的自嘲,化解尴尬。
适当的自嘲,不仅是社交的润滑剂,尴尬气氛的调节阀,更能彰显自身的自信。
但这个效应,却有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你必须真的有实力。
无优秀内在支撑的自嘲,只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小丑。
奶茶话题中的很多人,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他们一边开心的自嘲,一边继续放任自己的不思进取。面对任何与自己过去的习惯和认知相左的事物,不会冷静的分析,不会以批判的思考去面对。只以调侃自黑的方式,去逃避自我改变。
时刻嚷着穷屌丝,下班之后除了游戏就是吃。
奶茶本身是否有问题,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面对奶茶时间,人们背后的态度。
表面以自黑的口吻认错,实则以围观起哄的姿态,一边遮掩自己的懦弱,一边又彰显自己的存在。对自己不思进取的辩解,是这群人狂热自黑的唯一动机。
04
绿灯思维,才是正确的姿势
假如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和几乎偏激的自我嘲讽,就不太可能盲目的跟风,去网上呐喊自我的缺陷。
究竟如何才能打破自我防卫?
答案是:建立“绿灯思维”。
再我们遇到新观点,不同的意见时,第一时间进行自我暗示和提醒:这个新观点,新意见肯定对我有用。我应该冷静仔细的推敲,如何用来帮助自己提升。
比如,在书籍中,网络上看到一个别人的意见时,这么想:嗯,这个和我自己过去的行为习惯不同,里面肯定会存在有用的地方。
核心在于,放下内心的自尊,去勇敢的接纳不同的认知。
很多人,非常容易将“我”与“我的观点/行为”弄混淆。这就是我们不敢暴露自己的玻璃心的基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身的否定。
打个对简单的比方,当听到比人对自己说:“XX,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此时,我们可能会认为他们嘴里说出的是:“XX,你是不对的。”。我们会觉得他们不是在就事论事,而是在针对我们这个人,在指责我们。这时的我们,自尊心感觉受到了伤害,自然而然的就会针锋相对的予以回击。
乔布斯生前说过一句很有哲思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正确的区分“我”和“我的观点”,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身绑定,是解除自我防护罩,建立绿灯思维的先决条件。
奶茶这么美好,怎么可能有错,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