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新神榜杨戬》,总体来说剧情有的地方不流畅;
不过封神宇宙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将来未必见得就比漫威差。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申公豹的: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一查这几句出自曹丕《善哉行·其一》,曹家三父子很有意思,在中国文学史上算是特殊的存在,曹操很长一段时间口碑不好,但诗好是没话讲的。
曹丕的才华很长一段时间被曹植掩盖过去了,但今天看到这几句,颇有高下难决之感。
三父子都很牛的只有后来的苏东坡家爷三可以望其项背了。
最近还有一部电影也很火,那就是《隐入尘烟》,这部剧情结局非常普通,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很真实,很苦,但人类相濡以沫的真情却在熠熠生辉。
故事的拍摄地在甘肃张掖高台花墙子村,西北是很苦的。有的大人物有在农村当知青的经历,因为知道农民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所以念念不忘。
如今的农村,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一位漂流海外多年的资深媒体人听到今时今日中国农民的际遇,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今日中国农民的境遇可能是我所知道的历史上没有过的,但这还远远不够,乡村振兴正在进行。
历史上的农民过着的日子可能不是大家能够想象的,在有的时代,男的不如草芥,直接就被杀了。女的被称作“两脚羊”,随军行进,用来当做食物和泄欲。
近代《白毛女》的故事也堪称经典,只是承平日久,大家也就渐渐忘了,提起的人也会被认为不合时宜。
曹丕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的文化根源应该和佛家有关,那个时候佛法已经传入中土了。佛家认为此娑婆世界如梦幻、如火宅,总体来说苦多乐少。
此话怎讲呢?我听到过一些很妙的比喻。什么是快乐?无非是痛苦暂停了一下。例如我们肚子饿了感到痛苦,我们以食物暂时将其消除便感到安乐,其他种种大抵如是。
这是需求理论当中比较低级的痛苦,我这些年看到一些处级、乃至厅级干部也有他们的苦处,那种苦较之底层的劳累之苦和皮肉之苦是另外一种苦了,所谓:心苦。
在佛经里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阎浮提,南先生提到过“阎浮提众生,以小苦为乐”,还举了个例子,譬如按摩其实是人家在捶打我们,只是力度轻点我们便觉得快乐。至于“内触妙乐”这世上的人大多数连这四个字都不曾听闻,更不用说体会了。
佛家用“造业受报”来解释世上一切众生的际遇,造善业得善报,造恶业得恶报。但由于我们人类寿命比较短,不能以上帝视角观照万事万物的缘故,所以我们肉眼所见的并不是事物的全部。
佛家认为,我们以肉眼看见一个人在遭受苦难,可能他正在消去他的恶业。我们看到一个人家财万贯,可能他正在造恶业,将来受报的时候会很惨烈,毕竟很多伤天害理的大坏事不是马有铁这样的人能操作的。《隐入尘烟》的男主角就是这样一个好人,人类短暂的生命和肉眼只能观察到这个人在奉献、在受苦、在被欺负,可是他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好人。一些人的智慧有限,这个时候很容易生出“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想法来,这是不对的。我们的生命和智慧都太有限了,以至于无法像马有铁播种一粒种子一样清楚一个生命"成住坏空”的全过程。
传说中,宇宙有更高级,寿命比人类更长的生命存在。这种生命看我们人类世界就跟看一群蚂蚁一样,当然我们无法清楚地知道一只蚂蚁在蚂蚁社会中的地位、分工和名字乃至过往,然而这类高级生命却可以。有一天,一个高级生命体对我们人类当中的一位升起了兴趣,就跟我们人类的一个小孩开始观察蚂蚁一样。她早上起床开始观察我们的时候,被观察的那个人类刚刚出生,等到她到了晚上想起这件事来的时候,那个人类已经垂垂老矣。等她一觉醒来,那个人的坟头草都齐腰深了。
在古代诗文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烂柯人”等都是其中的经典案例,这些故事都有教化世人的作用,让人生出人生如梦入戏的想法来,提醒人们不要太执着了,悠着点。
最后说回电影本身吧,《隐入尘烟》堪称中国电影界的一股清流,我们已经看了太多的贵族故事,太多的精英故事,以至于很多观众忘了自己只不过是平凡的大多数。
人生如寄,终究都要隐入尘烟。(陈大衡 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