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有感
贲老师是富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我单从贲老师尊重学生的教育情怀来说。公开课有学生超出你意料之外的回答你是否会感觉“闹心”呢?有学生对你故意提出刁钻问题,你是否感觉孩子不懂事?自己想讲的内容有学生会了胡乱插嘴你是否有些不高兴?……类似的问题在课堂上不为罕见。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贲老师说:尊重学生的“已知”“已有”。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为什么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一张白纸?我们常常认识到学生的“已知”“已有”,然而在行动中,却将学生的“已知”“已有”撇至一旁,甚至视作“麻烦制造者”。有学生在公开课“认识时、分”的时候提出“闹针”的概念纯属老师的意料之外,犹如风平浪静的水面投下了一颗石子,然而“闹针”最后却不“闹心”,反而成为了课堂的亮点。一个叫郑嫣然的小姑娘问贲老师一个贲老师不认识的字:囧。贲老师面对“不知道”实事求是,没有“装知道”,翻阅《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请教爱人,寻找《读者》杂志,得知叫什么后与嫣然交流时。没找到孩子侃侃而谈,说贲老师是不会赶时髦的人。尊重学生的“已知”“已有”,既让我们对学生有了新的理解,又让我们对教学过程有了新的思路。尊重学生,不是停留在言语层面、认识层面,而是在实践中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由“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贲老师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也同时体现着贲老师的尊重学生的教育情怀。
喜欢贲老师说的这句话:“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般,首先要心怀敞亮,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教师要怀期待之心、敏感之心、发现之心,欣赏之心,相信学生那有我们闻所未闻的精彩,相信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积极性能超越我们的想象。萧伯纳所言: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精彩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教学,是学生和老师相约的旅行。
“一个人,改变一个人,有时就在那一瞬间;一个人,影响一个人,有时就是那么一句话。”与光明俊伟的人一路同行,路上会收获意外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