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还在偏见思维的这个圈子里,我最近都比较关注这个点,写的文章和想法也都是相关的。我想更深刻地从自己身上去剖析偏见这种思维。当然,我会尽量控制自己思考的角度,不要太单一,也不要太刻意。
我很挑食。我挑食并不是因为这个食物看起来不好看,或者是气味闻起来很奇怪,我是真正尝试了之后,发现这个食物的味道按照这种烹调方式确实不符合我的味觉习惯,所以我不喜欢吃。如果同样一种食物换另一种烹调方式,我愿意再试一试。
除食物以外的其他东西我就没有这么宽容了,一般只要我认定不喜欢的事情,我就不会去尝试。而且这个认定毫无理由和根据。
比如,我不喜欢看电视,是因为电视太长了,我不喜欢看小视频,是因为小视频太短了。这些理由其实都很随意,没有根据。不过因为这些偏见,我直到现在都没有下载过抖音,手机上也没有任何一个视频App。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如果不是前几天我接受了全球知识的测试,我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是错误的。同样的,如果我没有尝试过蜗牛共读功能,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偏见也是错误的。
网易的蜗牛阅读App是我很久以前就开始接触的一个软件,他的每天免费阅读一个小时理念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简直惊为天人,但是后来他又提出了阅读共读理念,我就莫名其妙的不喜欢了。
我一直认为(这是偏见),阅读是一个人的事情,我喜欢自己安安静静地读,我可以给他们分享我全本书的读后感,但为什么要把我的划线和批注去分享给其他人呢?这会让我感觉到我的思维运转完全赤裸裸的暴露在其他人面前。
所以蜗牛读书app去年推出的共读功能,直到今年,最近这段时间,我才开始使用,并且感受到其中的好处。
首先,是阅读时间的限制。发起共读的时候,可以选择本书的阅读天数,我们需要在所选择的天数之内完成这本书的阅读,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紧迫感。
其次,被邀请的共读小伙伴都能看到对方的阅读时间、阅读速度和阅读进度。有了对比,你就会感受到自己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时间是否能让自己满意。
最后,阅读的过程中的划线与批注是共读小队共享的。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思想的碰撞,而且,同样一句话一个段落,在你眼里平平无奇而别人却能看出其他的东西呢,这值得深思。
接触了共读之后,我脑海里就盘旋着一个画面。觉得自己和那个捧着碗说真香的小伙子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感觉“真香”也有点儿像人类深层的一个本质,当你对很多东西不屑一顾、不以为然的时候,总是要被啪啪啪打脸。用“真香”这个人类本质来作为偏见思维的一个对立面,我觉得很欠,又很恰当。
至于“真香”的一些事例网络上一大堆,在此就不赘述了。反而是我现在这样,把一个看起来特别严肃认真的想法和网络上特别搞笑的不正经的想法给结合起来,恰当又有趣,我喜欢这样的联想和学习方式。
记于辞职第99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