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打开这本书,重新和文字产生链接,回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2005年村上春树56岁,他决定将跑步的文字整理成一本书,其实跑步不过是一项运动而已,没什么高大上的能写成一本书,完全和自身成长经历有关。
为什么开始跑步?开始跑步之后感觉如何?兴奋新鲜好奇过后如何坚持?瓶颈期如何突破。
这不是一本关于跑步的书,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跑步对于生活的影响,对于生命态度的影响,尤其是坚持23年的跑步,是不言而喻的。
书中给跑者提供了三个画像:
1.脚步稳健,跑姿洒脱,健步如飞的善跑者。
2.身体肥胖,气喘吁吁在跑道上困难的移动升级的减肥者。
3.以自己的速度跑步,听着音乐或与同伴一起交流着,不求速度只享受跑步过程的爱好者。
或许还有其他类型的跑者,毕竟这是一项大众化的活动。
为什么能够坚持跑步呢?
开始跑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能坚持下来,感觉却几乎是相同的。
一点点突破自己,看见自己的变化,这应该是对付出最大的奖赏。
设定目标,带着目标去努力,而后一点点实现目标,这是坚持跑步最大的动力。
沿途有不同的风景,而更美好的风景在自己心里,这是坚持跑过之后才能看见的。
焦虑纠结,无助,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在跑步以后彻底放空,放空自己的心绪,这是运动特有的疗效。
看见白云在蓝天上飘,听到鸟儿在树梢上唱,感觉到风儿在轻拂着脸颊,自己的心跳呼吸脚步与空气的摩擦,构成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真的有这么美好吗?其实更多的是磨难。
这个磨难是自己选择的,选择磨难其实是选择与众不同的风景。
33岁时村上春树开始跑步,23年之后也就是56岁时开始整理这本关于跑步的书。
其中没有高大上的方法,只有坚持去做就好。
他设定每天10公里,每年一次全程马拉松,不关心是否赢了别人,只关心是否达到自己的标准。
当一个个目标变成现实的时候,便是对跑步最大的奖赏了。
然而,跑者蓝调也会如约而至。当付出努力得不到回报时,当千方百计的设计都无法达到目标,无法突破自己找到快乐时,失望便出现了。
这,跑步心得便与哲学联系起来了。
任何一件看似简单却无限重复的事,都与心态、个性有关,也有一点哲理性。
运动是超越,是疗愈,更是修行。不以独处为苦的性情,一个人不觉得难熬,,一个人也可以很浪漫,一个人跑步也可以很浪漫。只需欣赏周围的风光,同时凝视自己的内在,这是最宝贵的时刻。
每一分钟都是丰满的拥有,每一分钟都是实实在在的陪伴。无论是疲惫还是空阔,都照单全收,接纳所有遇到的情绪,与万物和睦相处,包括与自己和平共处。
我们无法想象明天的自己会怎么样,让年龄随着脚步一点点增长,因此带来的满足感是其他无法代替的。
除此之外,还有磨难,那些难以言状的磨难,都是自己选择的修行之路。沿途的风景中有别人,还有自己,自己是一份独特的资产。
跑得距离长了,速度慢了,达标了或是失败了,都是自己选择的磨难。
磨难中有对河流的思考,有对天空的思考,还有对花草的交流……一味地跑,越来越关注自身内在的需要和变化……
跑步,有这么多风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