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向深的阅读和真的写作

走向深的阅读和真的写作

作者: 爵士开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22:17 被阅读0次

    “走向深的阅读和真的写作”,是我去年给九年级学生做中考讲座时用的题目。这几日给某辅导网做寒假网络课程,共六节课,期间虽然没有使用“走向深的阅读和真的写作”这一题目,但讲课的思路依旧是沿着这一个方向的,并且在准备和讲课的过程中,我更加坚定了对这一中考方向的判断。如果要表述得严谨些,这个题目中的“深”和“真”需要加引号。“深”,并不完全意味着难度,而是对文本真实的靠近;“真”,也并不完全意味着真实,而是对生活真相的靠近。所以,走向“深的阅读和真的写作”,其实就是“走向真的阅读和深的写作”。“读”“写”之间,“真”“深”之间,是一以贯之的。

    中考命题的本质追求,当是对应试化教育和粗糙化教学的反抗与疏离。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追求和努力,在初始阶段的改变处理很可能还欠完善的,不仅不能将真正认真的教育教学的优势体现出来,更可能让应试化教育和粗糙化教学获得更大的优势,因为对于任何陌生化的试题,应试教育者总是嗅觉更为灵敏。中考语文命题,唯有进一步地往“深的阅读和真的写作”努力,方能逐渐从目前的窘境中脱离出来,将语文教学导向我们生活的大地。

    “深的阅读”,即是深读,更是深入;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文字里,深入到真实的阅读情境之中,由此成为一名熟练的现代读者,使其具有现代公民所必需的读取、理解、综合的能力。“真的写作”,即是真实,更是真切;让学生能依据现实生活的需要自如地运用文字,能依据个人情感思想自由地言说表达,使其具有现代公民所必需的表达、整理、思想的能力。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和学习,指向于一个独立的、健全的、文化的人的培育。

    目前部分初中语文命题的问题在于,过于凸显了初中语文学习的目标性,而忽略了初中语文学习的养成性。即用某一个较高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标准衡量学生,却忽略了其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过程性契合。命题的引导更应该是一种语文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性引导,而不仅仅目标性引导;命题所要检测的思维也不仅仅是阅读分析思维,更应该是一种语文学习思维和语文教学思维。唯有这样,方能将语文命题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做到真正的“教评合一”,通过语文命题的变革促使教师清晰于教学的变革,促使学生清晰于自我学习的改进。

    这种过程性契合,就是真正的“深”与“真”所在。

    就此,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下理想化的初中语文阅读命题:首先,有着一篇(个)或多篇(个)文本,这样的文本是与学生日常学习或日常生活涉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其次,这类文本阅读不仅考查学生读懂了没有,更在于其如何读懂,并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其“读懂”。这种如何读懂、运用“读懂”,必然与其整个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和当下生活情境相吻合的。再次,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阅读思维评价标准与文本文体、阅读情境、阅读目的、学情水平之间的辩证关系,应依据提醒选择或设置评价标准,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模型评价不同的题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学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样的一个文本阅读并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基于某种现实目的,其将与写作、项目等其他语文活动构成一个综合化的语文学习,此时,阅读的终极指向就不再是文本的深读,而是阅读的宽度。

    至于理想化的初中写作命题,首先,应要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所言的“写作,要为了实用”的目的;其次,其不仅要致力于能让每个学生都可写,更要致力于让每个孩生都能写好,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写作表现其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写作命题改变当下的写作教学,只有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概念,方能还写作以自由,方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能给人带来的自由。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写作走出考场,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生活。让写作成为写作,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写作者。

    如此命题导向下的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或复习,务必不能再基于若干练习材料进行刷题和宿构,不能再通过反复的讲析提升成绩,要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只有一条路径,就是真真切切的不断改变改善自己的日常教学,包括自己的阅读方式和思考方式,甚至包括教师自己。

    我这些年总以为,只有语文教师做回一位真正的“国文教师”,学生的语文涵养方能真正丰厚与滋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向深的阅读和真的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fn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