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十八)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十八)

作者: 小于同志的读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23:21 被阅读0次

    此记第九十三至第九十四篇,贾谊的两篇传世之作。

    第九十三篇《过秦论上》,传世名篇,容我一句一解。秦孝公依托着崤山和函谷关这样险要的地方,坐拥雍州大地,君臣齐心协力、野心勃勃,下面这句翻译不出气势,直接上原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时的状态是,商鞅辅佐秦国,内立法度,发展农业和军工,以“连横”策略外交,因此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续奉行孝公之策,向南取得汉中之地,向西取得巴蜀天府,向东格局肥沃田地,向北征服了险要的郡县。六国恐惧,汇聚天下英才以图削弱秦国,当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战国四君子皆明智忠信、宽厚爱人、尊贤重士、哪哪都好,合九国之力(外加宋、卫、中山),拥有十倍于秦的土地和百万雄兵去攻秦,秦国出兵迎敌,九国军队不战而退,联盟瞬间瓦解,九国纷纷割地讨好秦国。秦国乘胜追击,一步步侵蚀诸侯领土,致强国归附弱国朝拜。

    秦孝文王和庄襄王在位时间短,国无大事。到了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向南取得了百越的地盘,改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王低着头,脖子上系着绳子,听从秦国下级官员的摆布。派蒙恬在北方筑长城,退匈奴七百多里。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六国勇士也不敢抒发仇怨。于是废除先王治国之道,焚书以愚昧百姓,拆除坚固的城池,诛杀六国豪杰,没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削弱民间的力量。把华山当做城墙,把黄河当做护城河,临深溪据高墙。“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自以为管中之固、金城千里,可传万世。

    始皇死后余威犹在,然而像陈涉这种出身贫寒地位卑贱的征夫,没什么才能,更无孔子墨子般的德行和陶朱猗顿那样富有。就是这样一个人带领着几百士兵“死国可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致天下群雄并起亡秦。秦朝的天下比秦国更大,综合实力更强,陈涉这样的人远比不上当年六国豪杰,可秦却亡了,原因在于仁义不施。

    第九十四篇《治安策一》,又是千古名篇,被称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此时贾谊不到30岁。汉文帝没采纳贾谊的建议,到了汉景帝,发生了七国之乱。汉武帝时,采用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王势力。

    诸侯国强大了必会影响中央政权,诸侯害怕皇帝猜忌,皇帝害怕诸侯叛乱。如今陛下的亲弟弟曾自立为东帝,亲侄子也曾起兵叛乱,最近吴王又被告发谋反。现在您正值春秋鼎盛,行政仁义,对他们恩惠有加,这几个诸侯都这样,何况还有实力强大十倍的诸侯在虎视眈眈。现在天下暂时安定,是因为大国的诸侯王还年幼,中央派出的丞相太傅掌握实权。用不了几年,诸侯王长大成人血气方刚,丞相太傅告老还乡,诸侯国的高官全是诸侯王自己的亲信,他们离谋反也就不远了,真到了这种情形,就算是尧舜来也救不了。黄帝说“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在对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现在的形势和高祖时一样,韩信做楚王,英布做淮南王,彭越做梁王,张敖做赵王,卢绾做燕王,您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安心,因为他们能力强且不够亲近。但是当年他们和高祖比,能力也不够强,高祖对他们又有恩德,关系亲近,但后来不一样反了。现在这些诸侯王都和陛下亲近,他们并不把陛下当皇帝看,实际上有把皇帝当普通兄弟的心思,常常在礼节法律上有所逾越。善于屠牛的人在解剖割肉时顺着肌理用刀,在处理髋骨腿骨时却用斧头。仁义恩德时皇帝的刀,权势法制是皇帝的斧头,现在诸侯王就是髋骨腿骨,需要来硬的。参照之前异姓诸侯的反叛,都是强大的先反,太弱小的不会反叛,要让诸侯王安分守己,只能削弱他们的力量。所以要把这些大的诸侯国分割成小国,让他们的子孙都分出一块地做诸侯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读书笔记(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he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