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为了那些执着于写作的分享我对于写作的理解,将会从多个角度来深思,写作,是什么?如何提高?怎样算好?
——题记
1、写作能力是一种脑力运动能力
写作,首先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消耗,是一项智力运动,会非常消耗体能。所以,保持精力充沛是写作的前提。
写作,需要大脑像个机器一样高速的运转,以便于迅速的在大脑中把文字做信息处理。
由于写作需要消耗的能量,会使人感到劳累。所以规律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养成了基本固定的写作习惯之后,大脑会慢慢由于锻炼而逐渐变得灵活,就和打篮球会锻炼到手腕一样,写作也会锻炼到大脑的控制力、逻辑分析,这样有助于保证文章的基本质量,即写作状态的稳定。
生活作息混乱的作者,是无法写长篇的,因为长篇需要大量的记忆,自己逻辑的对接,前后的照应。哪怕就是写自传,写自己,以小说的形式,也无法准确的把前后的因、果相关联,一个好的作者,需要懂得经常在大脑中反思,反思生活中的事,反思自己写的故事是否合理,慢慢的写作水平自然得到提升。
2、多读,沉思,对于写作必不可少
多读,即为大量阅读,不分类且带有目的性的读。
阅读,首先是拓宽眼界,看到的世界广阔了,所谓“心中有丘壑”,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沉思,才能把想写的精确的表达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在读过后,在大脑中回忆,联想。
想象力,对于一个作者来说,非常之重要,能够快速的想到一些东西,是基本的能力。
比如,“眼前一片落叶,想到秋的种种景象”,联想能力,也可以通过对大脑的惯性刺激得到加强。通过对自己看过的景象(书中的、生活中的、梦中的、假设存在的)的想象,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使想象力能够迅速扩散而又不仅仅属于某种形象。
通过联想,锻炼想象力,对于写作很有帮助,能够让自己的大脑习惯于沉思,便于精确的定位你要描述的东西。
3、写作的框架
无论写什么题材,都有个框架,是你的灵感来源,即你由什么想到什么,然后侧重于表达什么?
对于散文,就是根据情况,来联想。由一个词、一个字、或者一句话过渡到另一个点上,实际上没有脱离主题,所谓的形散意不散,如何实现?
在你有了前两个作为基础,这点就不再难,你能够精确的定位一个事物、一种场景所展现的可能,那么前后逻辑的对接就会过渡的很自然,不会使文章看起来乱,而是主题非常明确,这样读者看你的文章,就不会觉得哪里显得啰嗦。
对于小说,就是情节。情节的对接会比联想对接难,情节的对接需要考虑到故事背景,同样的情况,不同的背景,表现出来的效果却反差很大。这点在散文中表现的就不会太明显。
举个例子:
“那是一个安静的夜晚,门前树叶被风一吹,微微摇动着,我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晚上,也是这样的场景……”
对于这种场景的描述,在散文中,可能会用到,但是在小说中,一般会有具体的指向。
“那是一个安静的晚上,门前树叶被风轻轻吹动,我想起……,二十年前……,此刻一切模糊、混乱,只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种场景,有些相似。”
也许有个别读者会说,这两段文字用的字都不一样,当然能表现不同的效果,但是这里的环境却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小说要营造出某种氛围,而散文只需要想象力的关联便可达到想要的效果。如果你能看到说这两段文字不一样,那么你在写作过程中也应该懂得字斟句酌的选择合适的字、词也是很重要的。这点我想很多人其实都知道,但很少会去注意。我记得,高中有篇课文叫《咬文嚼字》讲的就是写作对于字词的选择,标点的变动都梦导致完全相反的意思,不再多说。
4、写作的一些细节
“咬文嚼字”,上面已经提到过了,想必读者已经感觉到了字斟句酌准确使用字词的重要性。
“情节过渡”,在上面我也提到过了,情节想要过渡的自然,就要让想象力扩散开来,然后从想到的情节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与前后文的情节逻辑对接。这一点,说起来也就是几句话的事,然而写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逻辑的对接,怎么对接?对接到何种程度?
这是比较靠感觉的,不过有了前面一、二的锻炼,相信你的逻辑能力已经有所提升,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过滤,然后进行场景假设。
假设的场景(当我写到这里时,我正在假设一个场景,但是我很快就发现,当我说假设场景时,这与我大脑原本的构思有偏差,这种情况,写作时常常会出现,就需要删掉,然后重新进行逻辑对接),由于这是写我的观点,而不是写小说,所以我马上想到了以这个临时情况作为一个案例,来讲解哪里出现了问题,这样更便于理解,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简单的逻辑对接。
这个过程是,首先与前文进行逻辑分离,插入一段解释,解释完毕之后,自然而然形成一段新的文字,然后下文与这段文字进行逻辑的对接。需要注意的是,在写小说的时候,这种就需要变换一种场景:
“当时我正谈到假设场景,我的大脑在拼命的打算组织出一篇文章,现在一切都乱了,我陷入崩溃,暂时放下了笔,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营造出种带着气氛(情绪)的场景,然后再过渡、转折,从而与逻辑对接。
我在文中两三次强调“小说要营造出某种气氛”并不是说一定要这样,也可以非常自然的过渡。
“当我写到假设时,我发现我没有合适的词来写下去了,于是我放下了笔,停下来想,我是怎样想到这样的一种举例?”
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转折,一个漂亮的转折可以牵动读者的心。
“能省则省”,这里是说不要过多的解释。
比如上文中我写到“牵动读者的心”这里,我想加上一句“由于我水平有限,所以举得例子并不是很精细”,然后我马上想到,我这样写,会使我的文章显得不够认真、不够专业,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这种猜疑,我最好不要这样作死。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直观的例子,在写作中会有很多这样多余的解释,我记得在我给我几年前收的徒弟(不是真正师徒,而更像朋友的指点)改一篇古风文章中,出现的一句话,她写道一个场景时说:“药罐子被打翻了一地,地上湿了一大片”,然而由于下文并没有人因此倒,也没有说有人来打扫,没有任何与其相关联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这里强调“地湿了”很多余。
5、布局
写到这里已经是结尾了,在想写作技巧时却忽然想起框架的部分,想到了布局,所以最后做一点补充。
这里所说的布局,指的是创作风格的布局,在我写过的文章中,有一篇《孤独的眼泪》的布局,就是采用时空错乱的风格来写的,然后始终无法完成,由于个人经历不足,情节的假想总是感觉差距太多,这种风格好像叫意识流,就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的风格,不同之处在于我想采用梦幻的方式来表达意识的变动。这种布局就是先写一,然后二转到另外的地方,三再对接一,然后四对接二,也可以跨越对接,这种创作方式需要逻辑能力很强,一般人不能把握。
一般常用的布局是联想布局,这种写作风格较为简单,我自己也常用这种布局。联想法,前面我已经介绍过了。
这篇文章没有提前的构思,主要采用随机联想的方法来写,前后总共用了两个小时多一点,一直手不停的打字,两个小时盯着一个屏幕,大脑不停的联想,算是一种高强度的运动了,体能消耗非常厉害。所以,一个想要写作好的人,一定要保持健康,让自己写作时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
其它我就不再多解释了,由于写的比较久,我不再去细看一遍了,希望细致有心的读者读过此文一遍后,再看第二遍时,已经可以找到我在写作中的失误,读者能到这种程度,我这篇文章就算是一个成功“引路”的案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