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次面临工作变动,慌乱中新旧交接不断,变化颇多,熬夜颇多,为了保持输出的完整性,笔者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来更新输出,那就是自我的日更挑战,化整为零每日输出习得知识点,降低笔记难度换取可持续性。
今天来讲述一个好方法,是描述一个组织如何设定OKR,是在一次工作坊中学习到的,我把习得的五种视角下的思路做了笔记,分享一二,希望对大家的年初工作计划有所帮助。
1.基于过往一年的回顾视角。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说你要制定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你需要先把2020年的工作总结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一定的优化和盘点,怎么盘点呢?我们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一类为do more,即需要强化做部分,哪些事我们做的不错,应该强化做;第二类为do less,即减少做的部分,哪些事我们浪费了时间,应该减少做;第三类为do new,哪些事我们应该新增做,以前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第四类为stop do,哪些事情我们应该停止做,是可以删去的。
2.基于业务环境及目标战略视角。
这一条是基于外部业务环境视角及战略视角,来思考我们应该在新的一年中做什么。组织业务环境的将发生什么变化,政策环境、竞品的发展将会走向何方,我们的战略愿景是什么?在2021年做哪些事情可以达到标准并实现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要考虑的一个重要视角。
3.基于上帝之眼的客户视角。
这个视角很常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就像是我们通常说,要想我们的会议开得高效,就要时常想想,旁边还有一把椅子放在这,那就是客户,客户会怎么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是客户,他们希望我们2021年应该做哪些事情。
4.基于A+与A的视角。
这里充分理解A+与A的视角,我只听到了一半的工作坊,但是笔者理解,A+与A就是老板视角,如果是老板,那么这个A+可以理解为股东及投资人,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更看重什么,你在新的一年里需要做哪些事情,去面对他们。
5.基于组织能力及员工需求视角。
这一条,强调的其实是组织能力的成长,我们将组织视角拆解一下,可以理解为基于人员,奖励决策、信息、任务、架构、奖励多种角度,从这些角度去考虑这个组织明年将做哪些改善,从员工的收入、荣誉、职位、影响力等需求角度去考虑,新的一年应该做哪些list。
这五种视角思考完之后,我们会发现,一张五维的工作清单,有交集,有补集,像是一张大网一样编织在了一起,帮助大家去伪存真,分出来层次和重要性,希望今天的思路,可以帮助大家厘清OKR,搞定新的一年To do lis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