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有着怎么样的目标,又是怎么样的明确和落实?
感谢提问,也让我有机会审视一下过去的自己。老实说我大学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大目标,因为我考上大学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一件事,以至于我感觉无所适从,大学以前我所在的环境太封闭了,我所接触的信息太少,没有人给我任何的指导,以至于我的眼界和思想都极其有限。正因为如此,我对这来之不易的大学倍加珍惜,但也走了很多弯路。
当我刚进入大学时,我就像是一只误入了原始丛林的小兔子一样,我没法去融入、去尝试,我只是默默的观察,跟随者一些熟悉人的脚步,然后逐步融入其中。之后我便不甘心每天重复的上下课,开始寻找一些事情做,我首先想到的是社团,但是现实中的那些社团离我想象中的组织差远了,而三月小组是我当时最向往的选择。
三月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我当时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面试,没有任何悬念,no pass。当时就觉得自己的大学四年只能一个人在下面去奋斗了,不过想想这也只是一腔热血而已。不过后来踩了狗屎运,那年寒假时三月小组退了很多人,我就轻松的补了上来。我就好像在大学里面又上了一个小大学,我在平台里面有选择更好的平台。
但是人不行,到哪儿都不好混,同样的场景又一次发生在我身上,当时的我仿佛又变成的那只小兔子,在一个角落里默默的学习着那该死的Java,考核例子一直折磨着我,我逼不得已偶尔也会问下一起的室友,但是我还是很少主动去请教他人(真的不应该),当时一想到考核场景,我就难以平静下来去思考,我最怕当场难堪,那真是我的软肋。
其实这个时候我根本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时间去想目标,就是学习。我并不觉得自己笨,我只是觉得自己以前欠的太多了,现在是还的时候了。我曾经多次说,大学我几乎全部都荒废了,大部分我都花费在了塑造自己的性格上。我深知自己的缺陷在什么地方,但是真的太难改了,我整个大学几乎都受其影响,我知道我自己的技术其实并不怎么样,估计是我们这一届男生中垫底的,虽然都付出同样的时间,但是我所收到的效果是有折扣的,这一点估计也只有我自己清楚。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我爷并没有什么遗憾,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何况我现在也一直在为此负责。
说到这,我大概想到了我那时的目标,也即是我所认为的大学的意义。那就是学会做人、做事,关于做人就是你要努力去完善自己的思想、性格,也包含小组经常提到的综合能力,关于做事就是专业能力,不能说非常精通,最起码要有足够的能力找到一份满意的好工作。除了专业能力,我觉得做事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才是做事的核心能力。我应该是大三才想明白这事。后来我才觉得自己重回了普通人的行列里,在我看来自己并没有什么突飞猛进,只是一个普通人正常的向前走着。只不过我以前都是负数,这个时候我终于变成了零,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累加。我并没有像大部分人想的那样,特别鸡血勤奋的去实现所谓的目标,因为我知道一切事情都是靠积累,拼和急从长远看是没有什么卵用的,高手的战略是持续性和稳定性。
关于落实目标,我觉得正常学就行了,有些弯路还是自己必须要走的,尽早找到方法,远离低水平的重复和勤奋,但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一定要刻意练习,真正应用到实践中。
努力养成读书和写作的习惯,关于读书要学会精读和速读,关于写作要坚持写,好好的写。还有一点,多结交那些真正的朋友。大概先说这么多了,祝学习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