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是一场美的旅行,是自我成长路途中最简便最有效的一场投资。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很多人,想看书,爱看书,却也面临着上班太忙,时间不够,精神不集中等多种原因。
好不容易拿起一本书,不是静不下心,就是看的懵懵懂懂。
读书,带给我们的体验似乎并不怎么好。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种比较糟糕的情况呢?
其实,要想读书体验更充实、更美好,做到这五点就妥妥的了。
一、改善读书体质,爱上读书
所谓读书体质,指的是有的人擅长读书,而有的人却害怕读书,面对书本很惆怅。
从小我们就被老师教育,读书要仔细读,认真读,从头读到尾。然而,这样读书,很被动,会让人产生疲劳,甚至厌倦读书。
其实,作为读者我们拥有选读、重读、跳读、随意读等多种读书权利,明确这一点,将自己从以往被束缚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读书就轻松多了。
这样可以让我们心安理得地选择想读的书,选择读书的方式,读书的场地,简单地说:爱读不读,让读书更自由,从而逐渐激发内心深处对读书的热情,慢慢爱上读书。
二、由浅入深,吃透难懂书籍
古语常说“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其中,传达出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不管干什么,首先抓住软肋。
读书,也是如此。
当面我们面对一本很难读进去的书的时候,是就此放弃?是继续痛苦地坚持?还是另寻它径呢?
这里,推荐大家抓住读书的“软肋”。要知道“读三本好懂的书比读一本难懂的书要简单”。
面对难以理解的书籍,可以先从它的入门书、解说版、漫画版、图解版、精编版等版本的书籍下手,再慢慢过渡到难懂的,会让大家的读书体验更顺利,更流畅。
网络图片/侵删三、把名著放在枕边
最好的读书状态就是保持随时可以接触到书的状态。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时间格外珍重,酷爱读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床边也放满了书,但凡有点空闲时间,他都会用来阅读。
把书放在床头边,就如闹钟一样,看到它,就好像铃声响了,督促我们进行读书,而非沉迷手机。
同时,对于暂时没有兴趣阅读的书籍,也没必要着急收起来,同样放在枕边,没准过几天兴趣就来了,书读起来也就更有趣,更轻松了。
四、家里每个角落都放满书
想一想这样的场景,整个家被书包围。不仅仅是书架上或书房有书,客厅也有书,厨房的玄关里也放着几本书,餐桌上放着几本关于美食的书,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读到想读的书,大人小孩都能有所收益。
如果,想要以后的家里充满温馨,充满理智,充满书香,那么,从现在开始行动吧,装扮知性美好的家,书本,绝对是最好的装饰品。
五、用好有声学问
以前读书只限于读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读书,也出现了多种形式。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曾说过“用耳朵听比用眼睛看来得更轻松。”
他也是这样实践的,曾经不擅读书的他,从“听现场”开始做起,但凡有某个作家的现场演讲,原尻淳一都会想办法去听,听完之后再去购买书籍,这样就能迅速轻松地把握内容了。
其实,“听现场”的方法在当下也非常实用。我们不仅仅可以听现场演讲,还可以借助各种APP听语音,观看视频等等,这些都能为我们更好地读书进行服务。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2019,多读书,读好书,祝愿我们大家越变越美,更胜从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