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忙碌是投资,而有些人的忙碌是消耗。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自己属于前半句,可是我深知自己属于后半句。即使这样,透过文字正在读这句话的我,假想着把自己归到了第一类。
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愚笨,即使是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看到一些高大上的,醍醐灌顶的论述,本来说的就是自己的事实,心里头却还在庆幸,反正说的不是我,我可没掉进这个坑里。自欺欺人,我们已经刻意练习了太多年。
郭德纲有句相声词特别贴切,“您要是认为郭德纲的相声好,那您是对的;您要是认为郭德纲的相声不好,您也是对的;但是,您要是认为自己比那些认为郭德纲相声好的人更聪明,那您可就错了”。
很多时候,你的不认可,不理解或者是不屑,并不是因为对方错,而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达到能够理解的高度。
我们看世界,带着自己的偏见。
而最糟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打破自己的偏见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完全是自讨苦吃。
看到战友一篇特别好的文章,通过李诞在《十三邀》上的访谈,论述“本我”与“工作中的我”之间的矛盾与平衡。是继续抱着自我主义走下去,还是尽快让自己融入到这个现实的社会跟着运行起来。
世界就是这样运行的,不分对错,更不关乎你的态度。你不跟着运行,那你就被甩下车呗!难道你还期望自己重新撰写世界的运行规则不成。
Ray Dalio在《原则》中一直强调一个主线:要尽可能的追求现实的真相。所以他的价值观是由一个个真相架构起来的。而大部分人是尽可能去追求自己认为的真相,然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充分自洽。
她论述得如此深刻,以至于让我迫不及待的就去网上搜到了李诞的采访,想要获得自己的理解。结果,让我吃惊的是,看完了以后,我居然一点收获都没有,还没有看战友的那篇文章收获的多。
我当时完全是懵的。我被不同的人对同一份内容理解升华的差异惊呆了。
我想了一下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她一直都在探索“本我”与“这个世界运行规则中的我”之间的矛盾与平衡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刻思考,接触到的任何资源都会有助于她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
而我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都在自洽的世界里,完全没有突破这个界限,又怎会对这个问题有所感触呢。或者说目前的自己根本就没有困扰已久的问题,所以,自然不会有所顿悟突破。
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成长,是一场自我修炼,别人夺不走,但又必须配得上才会来。凤凰涅槃重生必须浴火。
成长,真的不是跌几个跟头,流点血,就能达成的事情,也不是义愤填膺,享受悲伤忧郁,能成就的事情。
还记得那场求之不能的初恋,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和感受吗!被虐千百遍,却还要一次次心甘情愿。再以后,我们恐怕很少有过当时的那种追求的状态了吧!
成长虐我千百遍,我待成长如初恋!否则,你将永远无法配得上那条社会的运行法则“你凭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