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一天,上午编稿子下午开会,开会后又开会,一边开一边想说:会不会今天的推送发不了了?
在微博上刷出这样一条新闻:震撼!南京农民菜地里种出“龙袍”(图)
再一看配图,还真挺霸气侧漏。

记得我们以前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惊为天人叹为观止的行为艺术品,什么老外用脚走出雪地艺术啊,

要么就是麦田怪圈啊

不过仔细看看南京的“龙袍”这则新闻就会发现,敢情这里有个“龙袍镇”,为了改变龙袍镇只有“蟹黄汤包”的旅游卖点,所以在油菜地里,让农民搞出了一个“油菜龙袍”。

据说,这龙袍每一季都有“当季新款”

问题是,照片看着过瘾,到了龙袍镇上会不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啊?放心,观景台也在搭建中……
说实话,我觉得这创意不错,但还是忍不住想问:大地当纸,油菜花当笔,绘就龙袍前,有关部门问过当地农民们的意愿吗?这么大的工程不会没用当地资源吧?谁的地?谁的工?搞这么一个大项目,程序规划符合规定吗?你别跟我说老外的事,人家老外要么是在雪地里“个人行为艺术”,要么属于自然未解之谜,没听说占用了别人的资源吧?
油菜花龙袍说白了,也还是一种眼球经济,这几天估计都会在热搜榜上,但时间长了之后,大家会不会也就审美疲劳了?还有一点让人担心的是,可以有“油菜花龙袍”,那么会不会有“玉米金銮殿”?“小麦乾清宫”?中国古代帝王标志多了去了,可我们应该没这么多好田好地好粮食来糟蹋。

为了吸引自驾游、乡村游,在并不富裕的农村自建的景点还少吗?太多的一拍脑袋之后的一拥而上,后果大多堪忧……游客审美疲劳了不要紧,我担心的是那些种花种菜种粮食的农民,一旦投资失败,他们的成本该谁来买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