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烦恼,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分不清什么哪些是他人的事情,哪些是自己的事情。
如果分不清楚,会把别人的情感当作自己的情感,把别人的对自己的期待当作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绪当做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乎别人的评价,害怕别人对自己失望。或者会把自己对他人的期待当成他人必须满足我们的,当对方无法满足的时候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失望,很可能就抱怨对方,造成双方关系进一步噩耗。
所以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得学会建立自我的边界,区分清楚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区分别人的情感(情绪)和自己的情感(情绪)。这也是自我发展成熟的标志。
如何判断一个事情是谁的事,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就看,这个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承担。
在本文中,作者举了多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的应用。
场景一: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
正如文中说的,我是那种很难表达自己需求的人,自己不满都是憋在心里,因为总是依据想象中别人的回应和看法来决定自己应不应该表达,而不是根据自己真实的需要。加之以前的生活经验,表达过的需求也遭遇了拒绝,就让表达需求变得更难,看我现在的状态,遇到问题还是会想着自己死磕出来,不知如何向他人求助。
看过文章之后才明白,表达需求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而别人是接受还是拒绝,就是别人的事情,也许别人不一定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但“表达需要”本身也是一种需要,至少这种需要,我们可以自己来满足。结合自己的经验,发现确实是这样,当自己表达需要后,即使对方满足不了,自己的情绪也能得到舒缓。
对于这一点,什么样的关系中,比如在工作同事关系,提出怎样的需求是合理恰当的,又是需要进一步先想的,就如有写需要可以找父母表达、找恋人表达,却没法找同事表达,哈哈。但作为人的基本诉求:尊重、平等、善待、有发展,是普遍的。
场景二:如何拒绝别人
又被老师说中,我就是别人眼中的老好人,不太会拒绝别人,但有些忙帮了后,并不会高兴而是很不爽。这一点是和上一点说到底是同样的,只是上一点是自己提需求,而这一点是别人提请求。别人提出请求是别人的事,他遇到困难,是应该提出请求。可是自己接受还是拒绝,就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因为自己拒绝有困难,就抱怨别人不该提请求;如果自己拒绝了别人,他怎么评价自己,那又是别人的事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既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也不是自己能剥夺的。别人怎么评价你,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行事准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