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位爸爸在群里分享了他的故事:
他儿子6岁时,有一次,他回到家里,看到书房里地上也满是书,书橱也一塌糊涂,儿子正坐在地上翻找着什么。
他气坏了,认为肯定是好动的儿子弄的,就狠狠地批评了儿子一通。
儿子也很生气,大声说:
「不是我弄的,我一进来就这样了!」
听到儿子这样说,他更火了,错了还不承认,于是命令儿子半小时把书整理好,否则加重处罚。
儿子很委屈的样子,气呼呼的开始收拾书。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孩子妈妈回来了,说书橱是她弄的,为了找一个证件。
爸爸开始为自己刚才的言行后悔,赶紧跑去看儿子。儿子已经把书整理好了,但就是不肯理他。
他不以为然,认为过一会儿就好了。可没想到儿子之后两天都不肯和他说话。
万般无奈,他只好道歉:
「儿子,对不起,那天爸爸不了解清楚就批评你,是爸爸的不对,爸爸向你道歉,请你原谅爸爸,爸爸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没想到,他话音刚落,儿子立刻就泪崩了,抹着眼泪特委屈地说:
「本来就是你的错,你乱冤枉我!」
他这才意识到儿子憋了那么久,就是在等他道歉。但因为他要面子,让这句抱歉迟到了整整两天。
事后,他问儿子:
「如果爸爸不承认错误,你打算一直不理爸爸了?」
儿子说:
「我还是会理你,但我以后做错事就不承认,不改正了!」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就算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也会死不承认,让孩子委屈,心里渐渐开始对父母怨恨、厌恶、看不起。
不知多少孩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今年初,一个北大毕业生王猛发了一篇万字长文控诉父母。
在信里,王猛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不被尊重不被接纳的:
母亲喜欢女孩,小时候会把他打扮成女孩,还会当着他的面儿和想象中的女儿对话。
他在学校被欺负了,母亲会叫他“去给老师讲,而且要哭着讲”。
有次班里举行文艺表演,老师让大家都穿及膝短裤参加,母亲却让他穿长裤,他跟母亲说带上一条短裤备用,被母亲拒绝了。结果老师对他穿短裤很不满。
考试回来携带的文件夹被人划破,母亲没有安慰他而是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当他与父母提起自己在学校的环境有多糟糕时,换来的不是安慰、不是心疼,而是父亲的一顿痛骂:“同桌有什么影响?”“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因为他父母错误的态度,累积起来让王猛对父母恨之入骨。
他已经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基本已和父母决裂。
而直到现在王猛父母依然不认为自己有何过错,不明白儿子为何老是揪住过去不放。
如果他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说一句“对不起”,他们和儿子的关系断然不会恶化至此。
一个不懂反思自身问题的父母,一个不能放下身段跟孩子说对不起的父母,绝不可能养出健康幸福的孩子、获得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其实,父母的道歉对孩子来说远不止“对不起”三个字。
被称为“西班牙上空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的拉蒙·依·卡哈,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起因于他父亲的道歉。
卡哈小的时候,非常聪明但也非常调皮。13岁那年,他依靠所学知识造了门“真”的大炮,结果把邻居家的孩子打伤了。
闯了大祸的卡哈,被罚了款,并被拘留了起来。
当他从拘留所里出来后,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把他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责令小卡哈停止学业,去学补鞋。
后来,父亲越来越觉得这样的处罚过于严厉,孩子闯了祸是要管教,但不能因噎废食。
父亲就上补鞋铺接回了卡哈,并诚恳地说:
爸爸做得不对,向你道歉。我不该因为你闯了一次祸就中断你的学业。
从现在起,你就在我身边学习吧,你会有出息的。
从此卡哈潜心学习骨骼学,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并荣获了诺贝尔奖。
父母能勇于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补救自己的“过失”,则能引导孩子更好地走自己的路。
《请回答1988》中,也有一个敢于道歉的爸爸。
因为家里贫穷,女孩德善家什么都会省着用。
她很少能吃到喜欢的荷包蛋,家里有鸡腿,也大部分都给了姐姐和弟弟。她从没单独庆祝过自己的生日。
在某次被迫和姐姐一同过生日那天,德善向父母哭诉了自己的委屈。
德善爸爸听了,当即向德善道歉,并单独给她买了蛋糕,说: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很多事情不知道,请女儿你多体谅。
德善看到爸爸诚恳地道歉,哭着原谅了。她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善良而健康的姑娘。
陈小春也是一个能正视自己错误的爸爸。
在《爸爸去哪儿》中,每次忍不住和儿子Jasper发火之后,他都会诚恳地向儿子道歉,拥抱并亲吻儿子。
霍思燕一家也是这样,有次霍思燕不小心砸到了嗯哼,她马上就跟嗯哼道歉了。
嗯哼说:「妈妈不用道歉,因为妈妈是妈妈。」
霍思燕立刻说:「妈妈做错了事情也要说对不起的。」
从小就被当成一个成人来尊重,Jasper和嗯哼能成为小暖男也不足为奇了。
“对不起,我错了”,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被理解、被尊重、被公正对待,也让他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讲原则、有秩序、充满爱的家庭里。
所以父母要懂得和孩子说“对不起”,因为在孩子心里,这真的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