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新观念婚姻育儿社会热点
北大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背后深层次之思(上)

北大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背后深层次之思(上)

作者: 田园泥土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19:58 被阅读683次

    北大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背后深层次之思(上)

     今天的《成都商报》就《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父母不解儿为何决裂 望儿回归重建亲密关系》文章报道以后,又刊登了80后北大高材生王猛(化名)的父亲的回复文章,标题是北大学子万言信与父母决裂 父亲:照着书没教好》,我的天呀,这位北大状元留美学生的父母,昔日的50后大学生,面对儿子的12年远离与决裂,却说出了如此原因,果真如此吗?

     我们从王猛的文中可以看出:他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的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

    近日,他洋洋洒洒一口气写下1.5万字长文数落父母的滔天罪行,并发给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告诉这些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王猛的1.5万字长文,细节众多,论述从5岁半(上小学)到硕博毕业后与家庭的交往和矛盾,这个家庭不仅限于父母还牵,姨姨与外婆、学校里面的校长、老师、同学以及大院邻里。

    万字长文读下来,一阵心酸、纠结万分,双方都有委屈:父母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含辛茹苦养大“都是为你好”的孩子会成“白眼狼”?可是,孩子却在控诉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炫耀”。

     高考状元,北大高材生,留美研究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这一堆词放在一起极度有震撼效果,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一个懂荣辱、知廉耻的知识分子嫌弃生养自己的父母?

    今天我们从“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 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 ”王猛事这样典型的事件,其实给所有过度关爱孩子、过度控制孩子的父母敲响了警钟,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我们通过网上的评论,基本上分成3类型:

     一类型是以80后年轻人为主导,不过,也有父母,只是很少一部分,80后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身有感受,对于王猛的所作所为表示十分理解,可以说王猛做出了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儿,正如评论说的那样“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过去,思考家庭对我造成的影响”。在这里我被触动了很多次。“表示能够理解男主,精神暴力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比肉体上的暴力要痛苦一百倍,我就是从小被父亲用各种暴力控制的产物,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虐待没有分好和坏,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和父亲断绝关系,但,妈妈和奶奶还是放不下,偶尔还是会回去看看他们,羡慕正常家庭的孩子.... ”

     另一类型是以父母辈为主导,不过也有年轻人,只是不多,父母辈普遍会认为这个孩子太没良心,丝毫不懂得父母的苦心,最后还恩将仇报,是典型白眼狼孩子。正如评论说的那样“看不下去了,满满都是抱怨,你对父母就没有一点点的感恩?”“34了在社会这么久了还拿这种事来指责父母真是醉了,工作中不喜欢的人就能不交往吗?环境一点不满意就要求换环境吗?难怪他在哪儿都处处碰壁,但却体会不到他父母当初和他说的都是对的。”

     再一类型就是中立类型,就是佛类型,这类型的人什么还是以父母辈的比较多,正如评论说的那样“他的父母并没有怎样十恶不赦,话要两面看,也听听他父母说的。即便他自己举的那些琐碎例子,作为任何一个父母也是有可能一不小心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养孩子毕竟琐琐碎碎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作者发表本文的本意还是希望大家引用为戒,而不是为了怨恨父母,祝作者早日理清自己的心理阴影,走向正轨,相信你一定会走出家庭带来的伤害,活出你自己的。”

     可是王猛的父亲却说,孩子,不知道你为什么老抓着过去不放呢?

    下面,我们接着看——

    第一部分 北大状元王猛:1.5万字“控诉”父母“原罪”之因果

     一、父母搞不懂:儿子为何老揪着过去不放

     一步步走到今天,到底是谁的错?

    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看到儿子发来的决裂信,一开始老王(化名)没觉得有啥特别,因为儿子类似的“抱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儿子把这封信称为对家人的“最后通牒”,但老王觉得,这算是什么最后通牒啊?“既然是通牒,你总该提出条件吧,总该是不能达到什么条件才会怎么怎么吧!”

    老王没想到,这不像“通牒”的通牒,真成了儿子与家最后的告别。老两口搞不懂儿子为何会远离,为何不能“举重若轻”,为何老是揪着过去不放。

     这一点上,母亲老刘似乎也不认同。“要说掌控,他17岁以后就不在我们身边,现在34岁了,人生一半都在外边,如果前半程我们在掌控他,可问题出在这后面啊,照这样说,反而是掌控不够。”

    老刘也承认,的确对孩子说了很多“不”,但这些也都是原则上的不。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现在这种状况?(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2018年1月29日《成都商报》)

    真的如儿子所言,是父母从小的掌控和过度保护导致的呢?

    搞不懂的或许不止老俩口。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似乎最应该引起重视——为何在这样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孩子生活无忧,从小成绩优异好学上进,似乎没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却偏偏脱离了轨道呢?

     二、疑问:明明“正常的”孩子,咋就这样了?

    饭桌上,老刘多次重复着一句话,“搞不懂他是啥原因”。

     在两人看来,儿子从小到大,到上大学都是正常的。“有什么问题想法都会给我们说,有一次还主动用别人的电话给我们打电话,回家也会说学校里的情况,甚至还会做几个新菜。”在老刘看来,儿子这些举动都跟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再正常不过。

    “即便是他没有回家过春节的前几年,2008年家里地震,他拿到去往美国的offer,还是从家里启程的,到那边还主动给家里说自己的情况。”父亲老王说,从种种表现来看,都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老王认为,在美国做了心理咨询后,加上和“老朋友”的相处不愉快,他就开始不和家里联系了。

    “这是一个转折事件,总认为我们给他推荐的人不行,是要控制他,也总认为先前的一些其他人比如他的大姨二姨等都是不能交往了,但你不交往就不交往吧,礼节还是要一些吧,他们反正也不会完全进入你的生活。”老王说。(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2018年1月29日《成都商报》)

    可儿子12年不回家过春节,彻底决裂也已6年,身为父母难道真的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吗?

     三、老俩口还是没搞懂儿子到底怎么了。

    掌控? 人生一半都在外边,“问题出在后面啊” 会不会真如儿子所言,是父母从小的掌控和过度保护导致的呢?“要说掌控,他17岁以后就不在我们身边,现在34岁了,人生一半都在外边,如果前半程我们在掌控他,可问题出在这后面啊。”

    老王说。 母亲老刘也承认,的确对孩子说了很多“不”,但这些也都是原则上的不。对于王猛提及的上学问题,以及父母按照个人喜好决定其衣着,老王说大院内孩子单纯得,选择衣服上,老王则称父母的确会帮其做选择,“但也不是所有”。

    小白(化名)是王猛的初高中同学,在小白看来,王猛父母的确在对王猛的保护上有些过度了。小白介绍,当时王猛上学到回家实际上仅有几分钟的距离,不过,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习前,王猛的父母都会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接他。(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2018年1月29日《成都商报》)

    四、 “情感孤儿” 成长中数次“求助” 都未获家人支持

     在王猛看来,父母并没有关心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救助”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在上高中时,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得糟糕时,也遭到了父亲的打骂,“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

    高二时,当他再次向父母提出自己想跟校方谈谈时,父亲依然没有支持他,而是提出“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

    北大毕业后,王猛进入对口专业机构上班,但因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只好离开,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

    再往后,在大学期间与大姨的不和,以及到国外读研究生与父母“老朋友”的不认同时,父亲依然要求他要学会跟任何人相处。“即便说出了我的道理,列举出了他们的不对时,父母的反应仍是不以为然。”

    他说,自己是一个情感的“孤儿”。

     事实上,王猛已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强烈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他决定为自己冒一次险,同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去一个心理学课题组跟组学习,并在之后申请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

    他希望心理学能够帮他弄清楚自身遭遇的问题,与过去抗争,“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在美国,王猛曾有一段时间不由自主的会想起从前沮丧的事情,注意力难以集中,他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这是他第一次做咨询,他足足讲述了6个多小时,“咨询师说我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

     研究生毕业后,王猛回了国,最终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学相关的项目研究。至今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处,最多的信息莫过于“在北京”。

     2017年国庆,王猛收到父亲的邮件,邮件中,家人转变了语气,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王猛没有多说,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喜欢的话题有人聊”。

    “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王猛说到。

    五、父母为何要控制孩子

    1.表现在穿衣上的控制。

     王猛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文艺汇演要求穿齐膝短裤。“我母亲不由分说地让我穿长裤,我提出带上短裤备用的请求也没被准许。”王猛说,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选择的。 在就是,我赴北大前,我母亲执意带我去当地的批发市场给我买质量差、样式怪异的挎包、衣服和鞋。她苦着脸要我试穿。 (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2.表现在交友上的控制。

    王猛跟记者介绍时说,自己是大院子弟,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所有的生活圈子几乎都在这个院子里,“包括朋友,都是他们(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跳出学校的几乎没有”。 自己出去旅行放松自然免谈,我也没有机会跟朋友交流减压。如果说有什么交往,那就是按家人的要求跟北京的大姨多次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和我父母点头之交的一个家庭的孩子和我考上了同一个系,他们在第一次见到这个同学前、连这个同学的名字都没念流利的时候,便以一种如获至宝的语气告诉我:xx喜欢告密,你在大学里老实点。(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3.表现在学习兴趣培养上的控制。

     王猛说“我五年级时开始在离家四五公里的市里上奥数班,周末我父亲带着我坐车过去,而当时我母亲很不乐意我去。我当时学起来很有感觉,虽然一开始摸不着节奏,但后来进步相当快。六年级时一次奥数班考试,我带去的一个很普通的人造革文件夹丢失,找回后发现被人划坏并涂抹。我回家后我母亲既不痛惜物质损失(确实没必要),也没有用积极的态度安慰我(这一点不妨和下文毕业旅行一起看),而是表现出一种混合了得意和癫狂的怪异情绪,歇斯底里地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此事和穿衣服都是过度保护的例子。” (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4.表现在生活上的控制。

    从小学到高中,王猛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圈”里,王猛说,小学一年级时一个同学基于我动手能力较差的事实,开玩笑说我“很聪明但不会剥鸡蛋”。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的二姐、我的二姨(后文还会几次提到此人)耳里,她总以此取笑我。我父母拒绝保护我。这时我已经出现了无法控制的抠指甲行为(我后来明白是焦虑症状),并因此受到父母训斥。 2005年春节成了王猛在家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当时,王猛即将大学毕业,小时候取笑他不会剥鸡蛋的亲戚来到家里,“她看我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就瞟了我一眼,讪笑道‘原来你只有玩模型时,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 (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5.表现在性格与说话上的控制

    王猛小时候,自己母亲对自己男孩身份是不认可的,在他小时候甚至把他当女孩一样养育。

    还有,等王猛大了,在学校受到委屈,父母的做法也是让他向老师“哭诉”,这根本就不符合养育男孩的标准。孩子小,不知反抗,但内心会有深深的烙印,心理自小就不健康了。(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6.表现在离开家庭上的控制。

     考上北大以后,去按照父母的要求接受大姨像父母一样的“照顾”,甚至在他出国留学后,父母也为他找了一位朋友“照顾”他。

    开学前两天我见到了大姨。她开场便冷冰冰地说:“你妈——那个人,对孩子总是管得太死,不愿放手。”我心里有了疙瘩。这不是因为我不同意大姨的话——事实上可能没人比我更了解细节,而是因为既然大姨对她妹妹有意见,那么无论表面文章如何,内心也不会对妹妹的孩子好到哪里去。

    后来,她一次次地摆架子和玩权术让我越发反感,而父母反复要我去找她。我以忙为借口提出不想再去她家,我父亲看出我和大姨之间有些“不和谐”(我预料到他能看出),但劝我忍受她的态度:“有位大师说过,壮年好说教。”我没有和大姨翻脸,但自行停止了来往。多年后我才知道我父亲这是曲解了钟书先生的《谈教训》,先生本主张戒随意教训人。他记错了原文,是否还有故意曲解的动机则不得而知。

    总之我大学毕业前,父母也和大姨闹翻了,原因据说是大姨编造外婆的话,想让弟妹们都唯她马首是瞻,结果穿了帮。细节不清楚,权当野史。

    大一我是班上唯一配了传呼机的人。于是有一次我一边听着大姨数落我家人,一边收到他们发来的信息。大一下学期在焦虑极为严重、课业形势严峻的时候我找了系里辅导员。我说父母给我打电话太多,甚至悄悄联系我的同学了解我的情况。辅导员说他们或许只是想听听我的声音。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辅导员并不了解我大学前的经历。我一边渴望自救一边在焦虑中挣扎,紧锁着眉头咬着牙背书、做题,一次次力不从心地做砸实验。成长环境的局限、国内心理咨询起步晚等因素导致我一度不信任心理咨询师,直到我自己转行心理学后。(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王猛面对同事、大姨、二姨的不正常,再加上出国留学时,面对父母朋友的“照顾”,王猛向父母倾诉两人之间没有共同话题,并列举出其为人的诸多问题,但“我父母鼓吹‘学会和有问题的人交往’”。“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听着,任何人”的胡言乱语突然回响——图穷匕见!

    这些是压垮王猛与他父母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这些是王猛选择拉黑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彻底告别主要原因吗?

    不是的!

    既然如此,那么,作为一个北大状元、美国留学生,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下面我们接着看——

    第二部分 有些名人:为何也没有走出原生家庭之阴影?

    北大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背后深层次之思(上)

    第一部分 北大状元王猛:1.5万字“控诉”父母“原罪”之因果

     第二部分 有些名人:为何也没有走出原生家庭之阴影?

     第三部分 北大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背后深层次之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何薇舒:博主分析很到位,支持。
      • 树人教育ABC:王猛的1.5万字长文,细节众多,论述从5岁半(上小学)到硕博毕业后与家庭的交往和矛盾,这个家庭不仅限于父母还牵,姨姨与外婆、学校里面的校长、老师、同学以及大院邻里。
      • 白狐君:你有仔细读他的发文吗 根本就不是过度关爱 没仔细看 还是不要断章取义的好
      • 教育人:好文章!
        教育的名义:@天下教育 支持
        天下教育:真是非常好的文章。

      本文标题:北大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背后深层次之思(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il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