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阅

作者: 穿大T的左莫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08:02 被阅读19次

    道德经应该是最受国人欢迎的经典之一。其文字深奥,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乃治 国、齐家、修身必读之书,被誉为中国的万经之王。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知与不知暂且不论,扪心自问此经确实对自己影响颇深,它像一把开启国学大门的钥匙,自撞见它以后我开始慢慢正视起了 那些平日里被置若罔闻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虽然自身钝性难改,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如红炉点雪般声入心通,但依然可以感知到某种变化,在心中悄然的发生着,这种感知亦是件很愉悦的事情。


    彼时,我在北京读书,一次换完教室,在新领地巡视的时候,一本绿皮书突然闯入眼帘,满布磨痕的书皮和打卷的页脚,它 自个儿躺在桌角。是本旧书,我念叨着。更像一本被遗弃的盗版旧书。走近觑了一眼,厚实的书皮上刻着四个大字,文化溯源 。哈!这名字好啊,像是街边捡来的武林秘籍,刹时起了兴趣。。。

    道德经阅

    这本文化溯源其实是合订本,前半部分是道德经,后半部分是孙子兵法,果然是盖世宝典,但可惜,它确实是盗版的,缺张少 页,所以两部注释本都是残卷,我倒觉这也是一种缘分一直没有将它补齐。

    我生性多动,彼时年少更闲不住身子。古书枯燥,读不动,但也知道是好东西,带着它从北京到郑州再到商丘最后又一起来到 深圳,几经周折竟是没丢,只是与原来相比又厚重了几分。


    道德经是老子所著,老子何许人也?道家之祖,与庄子并为道家二祖。传闻道德经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将隐时,应关令尹喜所求写下此书留予后人。这里值得一提是,道德经开篇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语言是有局限性的,真正的道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说与人不得,呈似人不知。所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能够被言说的自然不是真正的道。这样一来道德经本身的存在就与其自己的经文思想相悖,对此白居易还写了一首读《老》诗

    言者不如智者默,此语吾 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这段函谷关的故事刚好解释了诗中的缘何自著五千文的疑问,老子深知言不尽意,故生平仅留书一部,还是应人所求才勉为其难的写下。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道德经阅

    道德经至少有三个版本,通行本,帛书本,竹简本。我的这本残卷是张其成老师以通行本为底本,所著的注释本。张其成老师对于传统文化的造诣是毋庸置疑,单单对于道德经的理解之深已经让我打心眼儿里佩服,书中针对道德经及老子做了全面的介绍和解读,正是得幸于这些入微的诠释,才让我看到了道德经深邃。

    说来惭愧,这本书读的是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读完,虽然翻了一遍又一遍,但不同的时间段拿起它总是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并且每次阅读也会新的理解和感悟,后来干脆把残卷抄了一份,背在了脑子里,哈哈哈哈


    道可道,非常道,那何为道呢?可直接用原经解释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世界的本真,自然的规律。

    书中以做人、做事的角度将道德经规为三部分讲解,分别是见素抱朴的为人之道,复归婴儿的养生之道,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

    见素抱朴的为人之道

    老子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因此不要过于的追求财富和名誉。

    复归婴儿的养生之道

    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 不道早已,养生在于依道而行,当如婴儿般柔弱不要过于追求强大,物极必反,强大了反而更接近衰败。

    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

    老子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里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可妄为,强为,要顺其自然,知民意顺民心,自然无为。

    其实不管是哪部分都是运行在道的轨迹上,遵循着道的规律,其实这就是老子要讲的道。世人都知老子清静无为,好多人都以为老子讲的是出世避世之道,即有了孔子是积极的,老子是消极的这样的定论,我年尚未立,有朋友就曾建议我不要读道经,应该去读儒家学派的书,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其实老子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是重阴轻阳思想。

    书中有个蛮有趣的例子,坐骑。

    老子骑青牛紫气东来,孔子是乘马车周游列国。马为乾卦,为阳刚。牛为坤卦,为阴柔。

    周易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老子重阴,是虚静阴柔的道,不争的道,但阴柔并不代表逃避,亦不代表没有力量。

    道德经第二章和四十七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所以老子讲的是不争强好胜,不庸人自扰,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不居功自傲,不怨天尤人的无为,是顺其自然,厚积薄发,水到成渠,道法自成的清净。

    道德经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这个成语便是出自道德经。老子对水的评价特别高,道德经中有很多关于水的描述,并视为自然界中最接近道的东西,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不争,利于万物,随遇而安且外柔内刚。

    道德经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书中通过对水的特性的描述,帮助读者近一步的理解老子想表达的道,针于水的特性,还引入日本一位将军的总结的五条法则。

    一 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
    二 不断为自己寻找进路
    三 遇障碍能激起百倍努力
    四 自洁并能洗涤污浊,清浊皆容
    五 洋洋乎充满大海,发而为云,结而为雨雪,化而为雾,凝而成晶莹之冰,终不失其性

                          少私寡欲

    我们生在人类文明飞速的发展的时代,而发展的动力源于竞争,国家在竞争,公司在竞争,学校在竞争。。。为了能过在同类中脱颖而出,人们想方设法为自己充电升值。培训班,碎片学,甚至下一代的起跑线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这些应运而起的话题,继续将这种竞争关系推向更高的峰尖浪潮。效果是不得而知的,但人心是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幸福指数也越来越低。

    老子主张少则得,多则惑的思想

    道德经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里损,一是减少外在的知识经验,二是减少内在的欲望贪欲,即少私寡欲,摒弃掉浮躁的功利心和膨胀的物质欲,保持虚静自然。

    记得刚拿到这本书时,最吸引我的是一段啼笑皆非的话,当时和朋友乐了好久,我至今印象深刻。

    好多人问我读《周易》《道德经》这么古书有什么用,我不敢说有多大的用处,但至少有三个最小的作用:一 不会自杀,二 不会抑郁,三 不会痴呆
    道德经阅

                      事以慎小而为大

    今年的加班频率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了卸下加班狗的标签,只能尽可能的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日常的每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中都会出现一些看似简单容易的工作项,但每每进行项目回溯的时候都会发现,正是这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增加了整个项目的成本和风险。关于做事的部分,我记忆最深的是道德经六十三章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十月份的时候,一次工作疏忽导致绩效被扣,凭空消失了几百大洋,心疼之至,想起来道德经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小结

    开始读道德经的后,陆陆续续发现身边很多事情稍微思忖下,便可以在它那里找到答案,称之为文化溯源是实至名归的。有时候会产生某种错觉,仿佛生活中一切都起源于一本书,而这本书的作者是位充满谜题的千年古人。

    道德经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hi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