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吴晓波频道”联合京东图书、十点读书,选出了能代表过去四十年的40本书,其中之一是“《曾国藩》——唐浩明”,于是我终于鼓足勇气把这套书买回来了,之前别人多次推荐《曾国藩》, 我都没勇气啃,这一次吴晓波老师推荐,所以我决定试一试。
这时候,我刚好参加了读书营,所以用了22读了这套书的第一本“血祭”,现在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笔记。
一、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
1. 曾国藩喜人才。
曾国藩在岳阳楼上看到了救人于危难的杨载福,杨载福不但见义勇为,而且力大无比、功夫了得,曾国藩令手下将杨载福找来,请其吃酒,并写亲笔信将他推荐给了湖南巡抚。
曾国藩在闹市上遇见了摆残棋局的康福,发现康福棋艺了得,功夫不凡,便很想认识康福。后来又了解到康福家风纯良,祖德深厚,康福本人更是正直诚实,便把康福留在了身边。
王船山后人王世全向曾国藩推荐了精通水师的彭玉麟,曾国藩求才心切,即刻便要亲自登门拜请。
……
正是因为曾国藩善于发现、推荐、招纳人才,喜欢结交各类豪杰,所以他办事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人前来帮助。曾国藩的众多朋友,在曾国藩担任团练大臣的时候,应其之邀,有的人放弃自己的事业,有的人为团练募集巨资,一个个都心甘情愿做曾国藩的助手。
2. 曾国藩是一个勤实的人:白天公干,晚上读书、会友、思考。
【想起兵勇们到衡州四个月了,还从来没有放过假,索性今天放假一天。】
四个月不放假一天,是个什么概念?
而且曾国藩经常读书、思考问题、和周围人讨论问题直至深夜,甚至到天亮又接着处理白天的事务。
这样,就等于说他四十天从早到晚都在全力工作,没有时间晚上遛弯,更没有时间周末睡懒觉。
怪不得连曾国藩的恩师穆彰阿都说:“老夫读足下诗文,以为足下勤实有过人之处,然天赋却只有中人之资。然自古成大事立大功者,并不靠天赋,靠的是勤实。”
的确是,任何的成功都是靠心血熬出来的。还记得书中说:“(曾国藩)他想起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的话,总结出自己的三大乐趣: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一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二乐;勤劳而后憩息,三乐。”
“勤劳而后憩息”,多么好的一句话。此刻对我,好比醍醐灌顶。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变得纵然白天碌碌无为,但晚上依然让自己吃好、睡好,竟丝毫没有一丝的愧疚和不安。
曾国藩已经官居二品,尚且如此刻苦,总是白天专心于公务,晚上又不断地读书和思考问题。更何况我这样的普通人呢。
我佩服曾国藩会相面、会带兵、题诗作对信手拈来,读完这本书才知道,曾国藩从未停止读书,而且喜欢诵读,很多经典都随身携带。
比如书中曾国藩说:“这部二十三史,即当时所买。近二十年来一直陪伴着我,未曾一时离开。”
记得有人说过:偶像不是用来崇拜的,而是用来学习、靠近的。
曾国藩才智过人,我也渴望自己能拥有像曾先生一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本领。
3.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不拒绝读书人,先德后才。
【曾国藩对来访的读书人,一律予以谦恭热情的接待,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寒的。读书人只要有真才实学,还怕没有出头之日?今日鱼虾,明日蚊龙,是常见的事。】
【“带勇之法,”曾国藩想了想说,“以兄这两年来的体会是,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尚在次之。制胜之道,有的人归结在使用坚船利炮,其实,在人而不在器。故你最要紧的,不是在于添刀炮马匹,而在于慎选哨官哨长。”
选择哨官哨长,主要在实心办事,有忠义血性;其次在能吃苦,号令严明,有智谋。此中尤以实心办事最为重要。这也就是德和才之间的关系。德才兼备最好,二者不可兼得,宁可用才低点而德好的人,绝不可用才高德薄之人。】(括号内容摘自《曾国藩》)
曾国藩看重读书人,但同时把德放在才之上。
曾国藩对读书人的尊敬,使得他的周围人才济济,但同时他又更加注重品德,所以曾国藩的身边都是忠义血性、才能过人的谋臣将士。
4. 曾国藩凡事都尽力讲清楚背后的原因。
【前几个月,国葆回家招募了一千团丁,按理可当个营官。国葆自己也以为这个营官是当稳了,但曾国藩偏不给他当,他心里气不过。曾国藩把弟弟换进内房,先是把正己才能正人、持身严才能军令严的道理说了一通,再又将这十个营官,一个个拿来跟国葆比,国葆也自认为不如他们,最后又给国葆讲了触詟说赵太后的故事,告诉弟弟无功而处高位并非好事的道理,这才把国葆说得消了气。】
【曾国藩将家眷离京回籍前应在京师办的事,一一写给纪泽,写好了,又细细地从头到尾看一遍,数一数,一共有十七条。正准备封缄时,又拿出一张纸来,补充三件事。一是告诉儿子如何处理家里的三车三骡,大骡子小骡子当初买时用了多少银子。二是家具都送给毛寄云一人,不要分散了,因为家具少,送一人则成人情。三是要儿子做一套新衣服,以便在祖父面前叩头承欢。】
——《曾国藩》
我发现,很多时候,曾国藩都会对自己的决定做仔细地解释,让对方理解自己其中的考虑以及自己做事的原因。曾国藩分三个方面给弟弟讲不能担任营官的原因。曾国藩告诉儿子“家具都送给毛寄云一人”,然后告诉他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家具少,送一人则成人情。”
这让我想起了《穷査理宝典》里的一段话:“如果你告诉人们事情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原因,他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你说的话,就会更加重视你说的话,也会更倾向于听从你说的话。”
的确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沟通不畅,并不是因为彼此的意见有多么相左,而是言不达意。
如果我们只说自己的意见或者处理结果,会显得比较专断,特别是当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对方心里会留有疑惑,这样的执行的时候往往容易打折扣,而且容易心生间隙。只有尽可能地给对方解释清楚为什么,对方才会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意 思,沟通才会更为顺畅,并且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5. 曾国藩做事很用心,做人很认真。
【湘勇官兵打仗立了功,可以按朝廷规定升官晋级,这是出自天恩。曾国藩想,还必须用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个人对部属的奖励和赏识。用什么方式呢?过多的发赏银,他觉得有违于自己“不怕死,不要钱”的宣言,拜把结兄弟,这是山大王的行为,他又鄙夷不屑为。曾国藩想了很久,终于想出赠送腰刀这个好主意。以个人名义赠送一把腰刀,既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特殊感情,又是鼓励湘勇的尚武精神。】
【训练湘勇,劳绩卓异,攻城略地,连战连捷,塔齐布乃湘勇中第一功臣。】
【创办湘勇,厥功甚伟,指挥作战,谋勇出众。罗泽南为湘勇德高望重之功臣。】
【创建水师,从无到有,纵横大江,扬我湘威。彭玉麟乃我湘勇水师众望所归之大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办事很用心的人。仅仅是一次对手下的奖励,他都如此上心。
曾国藩把他要奖励的每个人都如此具体地夸赞一番,令人佩服之极。
如若平时我们在和别人的相处中,能够如此用心,并语言丰富,记得别人的特点,同时又不只局限于说对方是个好人,那么,我想我们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好很多。
而能在表彰大会上直接说的如此到位,可以肯定的是,平日里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心细如发,生活极其认真的人。
6. 稻盛和夫和曾国藩的相似之处。
【大团一天的操练总在四个时辰以上,事事讲认真过硬,一丝也不许马虎。曾国藩自己一天到操场去几次,严格督促。不仅如此,他还要训话,喋喋不休地聒噪个把时辰,讲军纪,讲作风,讲吃苦耐劳,讲尽忠报国等等。】
——《曾国藩》
这段说的是曾国藩去湖南办团练的事。我由此想起了稻盛和夫先生。
《匠人匠心》这本书里讲的,稻盛和夫先生在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的情形和曾国藩担任湖南团办大臣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都是临危受命。
不管是2010年的日本航空株式会社,还是曾国藩奉命担当团练大臣时候的湖南,都是时局困难,危机重重的。但是,稻盛和夫和曾国藩他们都勇于担当,奋勇当先,竭尽全力。
其次,他们自己以身作则,全天在单位大干。
【“就任JAL会长的时候,我提出每周只工作三天,但是我不要工资。但在上任之后我才发现,根本不是一周工作三天可以搞定的事情。所以不知不觉,在JAL总部的工作时间由三天变为四天,由四天变为五天。当时快要80岁的我,竟然有了每周的平日都是在东京的酒店里度过的单身生活的经历。”稻盛和夫】
——《匠人匠心》
稻盛和夫先生接手JAL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可是他依然从早到晚地拼命工作,而且不拿工资,他的以身作则和努力真的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而曾国藩每天都去督促团练,夜里还要苦读兵书,真的是勤勤恳恳,尽心尽责。
最后,他们不断地宣讲人间大义。
曾国藩为团丁讲军纪,讲作风,讲吃苦耐劳,讲尽忠报国;稻盛和夫先生则在不断地为JAL员工宣讲新的经营理念以及努力工作的人间大义。
把自己的工作或者在做的事情提升到人间大义上,总会让人倍感鼓舞,更加主动。
虽然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可是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却是如此的相似,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啊。
7. 曾国藩热爱读书,且善于践行。
【每天夜晚,曾国藩重温历代兵书,尤其对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细细加以揣摩,许多地方,都照戚继光所说的办。大团训练日有起色。】
【曾国藩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如何报答康福的好办法。一次,他偶尔翻阅野史,上载鳌拜厚拜塾师的故事,他觉得这个方法好。于是暗地叫荆七到沅江去,以康福的名义买下一座大宅院和三百亩水田,迁 一户老实人住进宅院,每年代康福收这三百亩水田的租。不久,康福知道了这事,十分感激曾国藩的厚赐,对曾国藩更加忠心耿耿。】
【一日下午,曾国藩正在书房读书。曾国藩的书房原自名为“求缺斋”。 有一次,他深夜之中高声诵读古文,在前人的妙词巧构和自己的抑扬顿挫声中进入一种艺术境界,领略到极大的乐趣。他想起孟子说过“君 子有三乐”的话,总结出自己的三大乐趣: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一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二乐;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一时高 兴,他把“求缺斋”易名为“三乐书屋”。】
——《曾国藩》
曾国藩白天去练兵场督促练兵,晚上就研究兵书,遂又用兵书上的方法去练兵;
曾国藩不知道如何报答康福的救命之恩,当他在书中看到鳌拜厚拜塾师的故事,马上就用在了报答康福上;
曾国藩读书,想起了孟子的“君子有三乐”,就总结了自己的三乐,并且把书房名字改为“三乐书屋”。
由这几段话,我发现曾国藩即使公务繁忙,依然是一有时间就读书,甚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更为重要的是,曾国藩读书,不光是读, 他总是能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当前的处境结合起来,真的做到了践行,用书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已经把读书和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
向曾国藩学习爱读书的好习惯,学习读了就用的好习惯。
8. 曾国藩在遇到挫折时,会用典故激励自己,不轻易放弃。
【他轻轻地念起太史公的名句:“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念着念着,他心里慢慢好受多了。】
【心中的怒涛平息下来后,他开始冷静地思考出路。】
——《曾国藩》
很显然,曾国藩在失意、生气、委屈的时候,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借酒消愁,而是用典故在激励自己,然后冷静的思考出路。
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失意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因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因此借酒消愁愁更愁。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这句唐鉴鼓励曾国藩的话真是说的太好了。
唐僧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武则天当上女皇经历了作为女人最难以忍受的痛,红军长征要步行两万五千里,没有一件伟大的事业是可以轻而易举就完成的。向曾国藩学习,学习他鼓励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一旦出山就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
9. 曾国藩很关心自己兄弟以及孩子们的成长。
【京师时,不管如何忙,曾国藩对家信从不苟且,每个月都有一两封寄到家里,信写得琐碎详尽。尤其是给诸弟的信,谈读书,谈作诗文,谈为人处事交朋友,谈身心道德修养,谈时事新闻,言辞恳切,情意深长。他巴不得把一切都传授给弟弟,希望他们个个成才成器,做曾氏家族的克家之子,纪泽一天天长大了,他又将过去对诸弟的那份心意转给儿子。带兵两年来,他已给纪泽单独写了七八封信,都是谈些读书作诗文的事儿。他希望纪泽做个读书明理的君子,并不指望他当大官儿,他教给儿子读书的方法是: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他勉励儿子,读书记忆差点不要紧,主要在有恒,他给儿子命题,要他按题作文寄到军中来。每次寄来的文章,他都仔细批阅后再寄回去。曾国藩给儿子的家信,倾注了一个做父亲的望子成龙的拳拳情意。】
——《曾国藩》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用心良苦,他对自己兄弟姐妹以及孩子的用心主要是在于教育,在于关注他们的成长。
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因为他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和家人身边,但是他坚持给他们写信,说自己的工作,指导他们的生活,把自己所经历的经验、教训、总结的读书智慧一一地传授给家人。这种人的培养对家族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所以关注家人,最主要就是关注他们的成长。
经常沟通,保持沟通,是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的有效方法,有了感情的基础,然后再关心它们的成长,这是一种特别良好的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前面有说到曾国藩的兄弟姐妹,家人都特别尊重曾国藩。“由于曾国藩的身份和地位,使得他在诸弟中有着崇高的威望。”所以因为曾国藩本身已经足够的好,他说的话别人也愿意听。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第一,首先我们要让自己成长的足够好,成为榜样式的人物。这样呢,我们说的话别人就会愿意听。第二,我们要积极主动和家人朋友联系、沟通,保证感情的稳定。第三,我们要把对亲人朋友关注的重点放在成长上。
10. 曾国藩是一个及其谨慎的人。
曾国藩答应出来担任湖南团练大臣,经过了巡抚大人写亲笔信邀请、恩师以一生名望为其担保、陈敷游说荷叶塘、皇上下圣旨、好友郭嵩焘实事求是力劝和为其筹军饷、解困惑的五大步,才确定下来。
这里,我想到了稻盛和夫八十岁接手频临倒闭的日本航空,是在日本首相请了三次之后才答应的。诸葛亮,在也是后主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
凡成大事者,都不轻易做决定。可是他们一旦做出决定,出山受命,必定百折不回,全力以赴。
同时,如果我们要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比如请教一位高人、办一件复杂的事,一定要有耐心,有诚心,要一遍一遍从不同纬度去想办法攻克,只要不放弃,一直在努力,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而一旦成功,则事半功倍。
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做了什么事。
001. 读了第一章,我知道了康福祖上围棋的故事,于是给女儿报了围棋的入门班,为了陶冶性情、益智娱乐。
002. 平安夜,我没有像往常一样逛吃逛吃,而是安心读书、写作。
因为曾国藩四十天不休假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我。
003. 我知道了曾国藩办团练办得好,很多来自于读兵书的结果,我对于“读书可以改变人生”更加坚定了,读书时有了更多的主动性。
004. 学习曾国藩与人沟通的方法,和彤宝交流的时候,我尽最大力量解释清楚我说的事情的前因后果,结果,沟通效果好多了。
005. 曾国藩用典故鼓励自己走出困境,走出迷茫。我用曾国藩的执着和勤奋来督促自己坚持读书。
三、22天持续写读书笔记对我的意义
这一次的22天读书对我个人来说进步还是挺大的。
之前的每天连续写作,只是写作,不用保证每天都读书,可以碎碎念呀,生活感悟呀,都可以随便写写。
但是参加22天读书打卡、写读书笔记以来,我保证了每天都有读书,虽然有时候可能只有三五页,有时候是几十页,但是每天都有打开书来读,这样养成一个每天都有翻开书打开书读的习惯,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
还有就是,因为每天要写读书笔记,所以一定要打开书,但是其实很多时候,一旦你打开书,你生活中的琐碎和烦恼,都会被书中的内容和故事扫荡掉了。就节省了很多胡思乱想的时间,而且,也没有了那么多的抱怨。
现在我是“没有时间生气、吵架,也没有时间抱怨了”。
其实仔细地看一本书,会牵连出很多相关的我们感兴趣知识点,进一步拓展阅读。
每天都坚持读书,每天都有复利产生,我相信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22天读书活动结束之后,我会依然持续如此这般仔细认真的把一本书多读几遍的读书模式。
20170105 第三遍 局部阅读
今天写了文章了,但是忘了放在另外一个电脑上了,现在没办法导出来,忘了拍图片,也忘了发邮件,总之就是,文章导不出来了。
但是以后这种低级错误不能再犯了。一定要当时在做事情的时候就把事情做彻底,今天我是把文章写完了之后又做别的事情给打乱了,而且完成的时间比较早,想着等一会儿再把它导出来,结果,后来就给忘了。
明天还剩最后一天时间,我准备把之前写的文章再继续修改一下。
这一次的22天读书对我个人来说进步还是挺大的,主要的进步就在于:之前的每天连续写作,只是写作,不用保证每天都读书,可以碎碎念呀,生活感悟呀,都可以随便写写。但是参加22天读书打卡、写读书笔记以来,我保证了每天都有读书,虽然有时候可能只有三五页,有时候是几十页,但是每天都有打开书来读,这样养成一个每天都有翻开书打开书读的习惯,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还有就是因为每天要写读书笔记,所以一定要打开书,但是其实很多时候,一旦你打开书,你生活中的琐碎和烦恼,都会被书中的内容和故事扫荡掉了。就节省了很多胡思乱想的时间,而且,也没有了那么多的抱怨。
现在我是“没有时间生气、吵架,也没有时间抱怨了”。
其实仔细地看一本书,会牵连出很多相关的我们感兴趣知识点,进一步拓展阅读。
每天都坚持读书,每天都有复利产生,我相信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22天读书活动结束之后,我会依然持续如此这般仔细认真的把一本书多读几遍的读书模式。
占位(大后天把今天写的内容粘在这里)
20180104 第三遍 局部阅读
【家业之兴与败,全在勤、敬二字上。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这让我想起了李商隐的那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现在,人到中年,我们愈发觉得经济实力的重要性,越发觉得谁先得到第一桶金,谁就会更早的实现财富自由,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然而,平日里,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大钱舍不得花,也没得花,可是花起小钱来却是“慷慨果断”。
可是今天一百,明天五十,时间长了,最原始的积累永远都没有。
今天我查了2017年支付宝的账单,发现很多都是没有必要的消费,纯属剁手党。
节约无小事,每天克制一点,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钱数,时间越长,积累的就越多。反之,如果因为少就每天都花掉,那永远都是一穷二白。
既然知道了其中道理,就开始践行吧。
20180103 第二遍 第十章
公众号“吴晓波频道”联合京东图书、十点读书,选出了能代表过去四十年的40本书,其中之一是“《曾国藩》——唐浩明”,于是我终于鼓足勇气把这套书买回来了,之前被他人多次推荐《曾国藩》, 我都没勇气啃,这一次决定试一试。
最近这二十天,我把《曾国藩》第一本“血祭”读了两遍,猫老师说要把书读十遍,然后做分享,我接下里会继续读书,不断完善修改这篇读书笔记。
一、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
1. 曾国藩喜人才。
曾国藩在岳阳楼上看到了救人于危难的杨载福,杨载福不但见义勇为,而且力大无比、功夫了得,曾国藩令手下将杨载福找来,请其吃酒,并写亲笔信将他推荐给了湖南巡抚。
曾国藩在闹市上遇见了摆残棋局的康福,发现康福棋艺了得,功夫不凡,便很想认识康福。后来又了解到康福家风纯良,祖德深厚,康福本人更是正直诚实,便把康福留在了身边。
王船山后人王世全向曾国藩推荐了精通水师的彭玉麟,曾国藩求才心切,即刻便要亲自登门拜请。
……
正是因为曾国藩善于发现、推荐、招纳人才,喜欢结交各类豪杰,所以他办事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人前来帮助。曾国藩的众多朋友,在曾国藩担任团练大臣的时候,应其之邀,有的人放弃自己的事业,有的人为团练募集巨资,一个个都心甘情愿做曾国藩的助手。
2. 曾国藩是一个勤实的人。
【想起兵勇们到衡州四个月了,还从来没有放过假,索性今天放假一天。】
——《曾国藩》
四个月不放假一天,是个什么概念?
而且曾国藩经常读书、思考问题、和周围人讨论问题直至深夜,甚至到天亮又接着处理白天的事务。
这样,就等于说他四十天从早到晚都在全力工作,没有时间晚上遛弯,更没有时间周末睡懒觉。
怪不得连曾国藩的恩师穆彰阿都说:“老夫读足下诗文,以为足下勤实有过人之处,然天赋却只有中人之资。然自古成大事立大功者,并不靠天赋,靠的是勤实。”
的确是,任何的成功都是靠心血熬出来的。还记得书中说:“(曾国藩)他想起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的话,总结出自己的三大乐趣: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一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二乐;勤劳而后憩息,三乐。”
“勤劳而后憩息”,多么好的一句话。此刻对我,好比醍醐灌顶。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变得纵然白天碌碌无为,但晚上依然让自己吃好、睡好,竟丝毫没有一丝的愧疚和不安。
曾国藩已经官居二品,尚且如此刻苦,总是白天专心于公务,晚上又不断地读书和思考问题。更何况我这样的普通人呢。
我佩服曾国藩会相面、会带兵、题诗作对信手拈来,读完这本书才知道,曾国藩从未停止读书,而且喜欢诵读,很多经典都随身携带。
有人说过:偶像不是用来崇拜的,而是用来学习、靠近的。
曾国藩才智过人,我也渴望自己能拥有像曾先生一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本领。
3.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不拒绝读书人,先德后才。
【曾国藩对来访的读书人,一律予以谦恭热情的接待,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寒的。读书人只要有真才实学,还怕没有出头之日?今日鱼虾,明日蚊龙,是常见的事。】
【“带勇之法,”曾国藩想了想说,“以兄这两年来的体会是,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尚在次之。制胜之道,有的人归结在使用坚船利炮,其实,在人而不在器。故你最要紧的,不是在于添刀炮马匹,而在于慎选哨官哨长。”
选择哨官哨长,主要在实心办事,有忠义血性;其次在能吃苦,号令严明,有智谋。此中尤以实心办事最为重要。这也就是德和才之间的关系。德才兼备最好,二者不可兼得,宁可用才低点而德好的人,绝不可用才高德薄之人。】
——《曾国藩》
曾国藩看重读书人,但同时把德放在才之上。
曾国藩对读书人的尊敬,使得他的周围人才济济,但同时他又更加注重品德,所以曾国藩的身边都是忠义血性、才能过人的谋臣将士。
4. 曾国藩凡事都尽力讲清楚背后的原因。
【前几个月,国葆回家招募了一千团丁,按理可当个营官。国葆自己也以为这个营官是当稳了,但曾国藩偏不给他当,他心里气不过。曾国藩把弟弟换进内房,先是把正己才能正人、持身严才能军令严的道理说了一通,再又将这十个营官,一个个拿来跟国葆比,国葆也自认为不如他们,最后又给国葆讲了触詟说赵太后的故事,告诉弟弟无功而处高位并非好事的道理,这才把国葆说得消了气。】
【曾国藩将家眷离京回籍前应在京师办的事,一一写给纪泽,写好了,又细细地从头到尾看一遍,数一数,一共有十七条。正准备封缄时,又拿出一张纸来,补充三件事。一是告诉儿子如何处理家里的三车三骡,大骡子小骡子当初买时用了多少银子。二是家具都送给毛寄云一人,不要分散了,因为家具少,送一人则成人情。三是要儿子做一套新衣服,以便在祖父面前叩头承欢。】
——《曾国藩》
我发现,很多时候,曾国藩都会对自己的决定做仔细地解释,让对方理解自己其中的考虑以及自己做事的原因。曾国藩分三个方面给弟弟讲不能担任营官的原因。曾国藩告诉儿子“家具都送给毛寄云一人”,然后告诉他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家具少,送一人则成人情。”
这让我想起了《穷査理宝典》里的一段话:“如果你告诉人们事情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原因,他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你说的话,就会更加重视你说的话,也会更倾向于听从你说的话。”
的确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沟通不畅,并不是因为彼此的意见有多么相左,而是言不达意。
如果我们只说自己的意见或者处理结果,会显得比较专断,特别是当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对方心里会留有疑惑,这样的执行的时候往往容易打折扣,而且容易心生间隙。只有尽可能地给对方解释清楚为什么,对方才会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意 思,沟通才会更为顺畅,并且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5. 曾国藩做事很用心,做人很认真。
【湘勇官兵打仗立了功,可以按朝廷规定升官晋级,这是出自天恩。曾国藩想,还必须用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个人对部属的奖励和赏识。用什么方式呢?过多的发赏银,他觉得有违于自己“不怕死,不要钱”的宣言,拜把结兄弟,这是山大王的行为,他又鄙夷不屑为。曾国藩想了很久,终于想出赠送腰刀这个好主意。以个人名义赠送一把腰刀,既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特殊感情,又是鼓励湘勇的尚武精神。】
【训练湘勇,劳绩卓异,攻城略地,连战连捷,塔齐布乃湘勇中第一功臣。】
【创办湘勇,厥功甚伟,指挥作战,谋勇出众。罗泽南为湘勇德高望重之功臣。】
【创建水师,从无到有,纵横大江,扬我湘威。彭玉麟乃我湘勇水师众望所归之大将。】
——《曾国藩》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办事很用心的人。仅仅是一次对手下的奖励,他都如此上心。
曾国藩把他要奖励的每个人都如此具体地夸赞一番,令人佩服之极。
如若平时我们在和别人的相处中,能够如此用心,并语言丰富,记得别人的特点,同时又不只局限于说对方是个好人,那么,我想我们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好很多。
而能在表彰大会上直接说的如此到位,可以肯定的是,平日里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心细如发,生活极其认真的人。
6.稻盛和夫和曾国藩的相似之处。
【大团一天的操练总在四个时辰以上,事事讲认真过硬,一丝也不许马虎。曾国藩自己一天到操场去几次,严格督促。不仅如此,他还要训话,喋喋不休地聒噪个把时辰,讲军纪,讲作风,讲吃苦耐劳,讲尽忠报国等等。】
这段说的是曾国藩去湖南办团练的事。我由此想起了稻盛和夫先生。
《匠人匠心》这本书里讲的,稻盛和夫先生在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的情形和曾国藩担任湖南团办大臣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都是临危受命。
不管是2010年的日本航空株式会社,还是曾国藩奉命担当团练大臣时候的湖南,都是时局困难,危机重重的。但是,稻盛和夫和曾国藩他们都勇于担当,奋勇当先,竭尽全力。
其次,他们自己以身作则,全天在单位大干。
【“就任JAL会长的时候,我提出每周只工作三天,但是我不要工资。但在上任之后我才发现,根本不是一周工作三天可以搞定的事情。所以不知不觉,在JAL总部的工作时间由三天变为四天,由四天变为五天。当时快要80岁的我,竟然有了每周的平日都是在东京的酒店里度过的单身生活的经历。”稻盛和夫】
——《匠人匠心》
稻盛和夫先生接手JAL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可是他依然从早到晚地拼命工作,而且不拿工资,他的以身作则和努力真的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而曾国藩每天都去督促团练,夜里还要苦读兵书,真的是勤勤恳恳,尽心尽责。
最后,他们不断地宣讲人间大义。
曾国藩为团丁讲军纪,讲作风,讲吃苦耐劳,讲尽忠报国;稻盛和夫先生则在不断地为JAL员工宣讲新的经营理念以及努力工作的人间大义。
把自己的工作或者在做的事情提升到人间大义上,总会让人倍感鼓舞,更加主动。
虽然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可是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却是如此的相似,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啊。
7.曾国藩热爱读书,且善于践行。
【每天夜晚,曾国藩重温历代兵书,尤其对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细细加以揣摩,许多地方,都照戚继光所说的办。大团训练日有起色。】
【曾国藩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如何报答康福的好办法。一次,他偶尔翻阅野史,上载鳌拜厚拜塾师的故事,他觉得这个方法好。于是暗地叫荆七到沅江去,以康福的名义买下一座大宅院和三百亩水田,迁 一户老实人住进宅院,每年代康福收这三百亩水田的租。不久,康福知道了这事,十分感激曾国藩的厚赐,对曾国藩更加忠心耿耿。】
【一日下午,曾国藩正在书房读书。曾国藩的书房原自名为“求缺斋”。 有一次,他深夜之中高声诵读古文,在前人的妙词巧构和自己的抑扬顿挫声中进入一种艺术境界,领略到极大的乐趣。他想起孟子说过“君 子有三乐”的话,总结出自己的三大乐趣: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一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二乐;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一时高 兴,他把“求缺斋”易名为“三乐书屋”。】
——《曾国藩》
曾国藩白天去练兵场督促练兵,晚上就研究兵书,遂又用兵书上的方法去练兵。
曾国藩不知道如何报答康福的救命之恩,当他在书中看到鳌拜厚拜塾师的故事,马上就用在了报答康福上。
曾国藩读书,想起了孟子的“君子有三乐”,就总结了自己的三乐,并且把书房名字改为“三乐书屋”。
由这几段话,我发现曾国藩即使公务繁忙,依然是一有时间就读书,甚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更为重要的是,曾国藩读书,不光是读, 他总是能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当前的处境结合起来,真的做到了践行,用书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已经把读书和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
向曾国藩学习爱读书的好习惯,学习读了就用的好习惯。
8. 曾国藩在遇到挫折时,会用典故激励自己,不轻易放弃。
【他轻轻地念起太史公的名句:“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念着念着,他心里慢慢好受多了。】
【心中的怒涛平息下来后,他开始冷静地思考出路。】
——《曾国藩》
很显然,曾国藩在失意、生气、委屈的时候,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借酒消愁,而是用典故在激励自己,然后冷静的思考出路。
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失意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因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因此借酒消愁愁更愁。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这句唐鉴鼓励曾国藩的话真是说的太好了。
唐僧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武则天当上女皇经历了作为女人最难以忍受的痛,红军长征要步行两万五千里,没有一件伟大的事业是可以轻而易举就完成的。向曾国藩学习,学习他鼓励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一旦出山就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
9.曾国藩很关心自己兄弟以及孩子们的成长。
【京师时,不管如何忙,曾国藩对家信从不苟且,每个月都有一两封寄到家里,信写得琐碎详尽。尤其是给诸弟的信,谈读书,谈作诗文,谈为人处事交朋友,谈身心道德修养,谈时事新闻,言辞恳切,情意深长。他巴不得把一切都传授给弟弟,希望他们个个成才成器,做曾氏家族的克家之子,纪泽一天天长大了,他又将过去对诸弟的那份心意转给儿子。带兵两年来,他已给纪泽单独写了七八封信,都是谈些读书作诗文的事儿。他希望纪泽做个读书明理的君子,并不指望他当大官儿,他教给儿子读书的方法是: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他勉励儿子,读书记忆差点不要紧,主要在有恒,他给儿子命题,要他按题作文寄到军中来。每次寄来的文章,他都仔细批阅后再寄回去。曾国藩给儿子的家信,倾注了一个做父亲的望子成龙的拳拳情意。】
——《曾国藩》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用心良苦,他对自己兄弟姐妹以及孩子的用心主要是在于教育,在于关注他们的成长。
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因为他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和家人身边,但是他坚持给他们写信,说自己的工作,指导他们的生活,把自己所经历的经验、教训、总结的读书智慧一一地传授给家人。这种人的培养对家族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所以关注家人,最主要就是关注他们的成长。
经常沟通,保持沟通,是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的有效方法,有了感情的基础,然后再关心它们的成长,这是一种特别良好的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前面有说到曾国藩的兄弟姐妹,家人都特别尊重曾国藩。“由于曾国藩的身份和地位,使得他在诸弟中有着崇高的威望。”所以因为曾国藩本身已经足够的好,他说的话别人也愿意听。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第一,首先我们要让自己成长的足够好,成为榜样式的人物。这样呢,我们说的话别人就会愿意听。第二,我们要积极主动和家人朋友联系、沟通,保证感情的稳定。第三,我们要把对亲人朋友关注的重点放在成长上。
10. 曾国藩是一个及其谨慎的人。
曾国藩答应出来担任湖南团练大臣,经过了巡抚大人写亲笔信邀请、恩师以一生名望为其担保、陈敷游说荷叶塘、皇上下圣旨、好友郭嵩焘实事求是力劝和为其筹军饷、解困惑的五大步,才确定下来。
这里,我想到了稻盛和夫八十岁接手频临倒闭的日本航空,是在日本首相请了三次之后才答应的。诸葛亮,在也是后主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
凡成大事者,都不轻易做决定。可是他们一旦做出决定,出山受命,必定百折不回,全力以赴。
同时,如果我们要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比如请教一位高人、办一件复杂的事,一定要有耐心,有诚心,要一遍一遍从不同纬度去想办法攻克,只要不放弃,一直在努力,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而一旦成功,则事半功倍。
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做了什么事。
001. 读了第一章,我知道了康福祖上围棋的故事,于是给彤宝报了围棋的入门班,为了陶冶性情、益智娱乐。
002. 平安夜,我没有像往常一样逛吃逛吃,而是安心读书、写作。
因为曾国藩四十天不休假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我。
003. 我知道了曾国藩办团练办得好,很多来自于读兵书的结果,我对于“读书可以改变人生”更加坚定了,读书时有了更多的主动性。
004. 学习曾国藩与人沟通的方法,和彤宝交流的时候,我尽最大力量解释清楚我说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005. 曾国藩用典故鼓励自己走出困境,走出迷茫。我用曾国藩的执着和勤奋来督促自己坚持读书。
20180102 第二遍 第九章
【曾国藩对来访的读书人,一律以谦恭热情的接待,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寒的。读书人只要有真才实学,还怕没有出头之日?今日鱼虾,明日蛟龙,是常见的事。】
【大战结束后,曾国藩将部队集合在田家镇休整。第一件事便是向朝廷报捷,为出力最多的几个将官讨封赏,为阵亡的将士请恤。对于一般的湘勇,曾国藩对其后事的安排也颇为重视。他懂得优恤死者,可以激励生者,并在田家镇上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祠堂,取名为田镇昭忠祠。凡哨长以上的将领,都在绍忠祠里供有神主。哨长以下的勇丁,也将每人的名字、籍贯、生卒年月刻在石碑上。这样的石碑共有八个。祠堂落成那天,曾国藩带领全体营官和幕僚恭恭敬敬地向死在田镇的亡灵祭奠。】
——《曾国藩》
曾国藩敬重读书人;曾国藩优恤死者、激励生者。
曾国藩的这两点都值得学习。历来成大事者都是有学识的人;历来奖罚分明都会深得人心。
曾国藩对读书人的尊重,使他手下不乏谋士人才;曾国藩对死者的尊敬,迎来了更多的生者的死心塌地。
而我们,要尊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有待人接物做到礼貌在先,才能不在自己落寞时得到人为的雪上加霜。
只有我们真正的放低姿态真心实意地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彤妈碎碎念:
要把一本书安静地读十遍,真心不易呀。加油!为自己鼓鼓劲。
20180101 第二遍 第八章
【“带勇之法,”曾国藩想了想说,“兄这两年来的体会是,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尚在次之。制胜之道,有的人归结在使用坚船利炮,其实,在人而不在器。故你最要紧的,不是在多添刀炮马匹,而在于慎选哨官哨长。”
“选择哨官哨长,主要在实心办事,有忠义血性;其次在能吃苦,号令严明,有智谋。此中尤以实心办事为最为重要。实心,就是真心实肠,朴实稳当,这是第一义。至于算路程之远近,远算粮草之余缺,算彼己之强弱,都是第二义了。这也就是德和才之间的关系。德才兼备最好,二者不可兼得,宁可用才低点而德好的人绝不用才高德薄之人。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曾国藩》
其实曾国藩说的这个“带勇之法”跟我们现在交朋友或者是与同事,其他人相处关系的原则是一样的。有的人天赋平平,但他敦厚实诚。所以如果你与他交为好友,他能帮你帮多少就会尽自己帮你多少。有的人圆滑世故,虽能言善便但关键时刻未必愿意帮你。
如果你身边都是心地善良的人,那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尽量的帮你,即使能力不足也会尽最大努力,起码不会伤害到你。但是如果他们很有才,但是德行不够,这样的人特别恐怖,在关键时刻,他们甚至可以置你于死地。
要记住:有才无德的人比无德无才的人要可怕千倍万倍。
所以交友、识人第一步就是选有德性之人,其次才是选才能。
由此推广到我们教育子女时,也应该秉持德比才更重要。一个人有一定的素养,有一定的礼貌,很多时候比他拥有的学问多少更重要。
同样,我们对自己也应该做如此要求,我们的才能不一定能够帮到别人多少,但是我们愿永保真情实意、敦厚善良。
20171231 第二遍 P199-222
【京师时,不管如何忙,曾国藩对家信从不苟且,每个月都有一两封寄到家里,信写得琐碎详尽。尤其是给诸弟的信,谈读书,谈作诗文,谈为人处事交朋友,谈身心道德修养,谈时事新闻,言辞恳切,情意深长。他巴不得把一切都传授给弟弟,希望他们个个成才成器,做曾氏家族的克家之子,纪泽一天天长大了,他又将过去对诸弟的那份心意转给儿子。带兵两年来,他已给纪泽单独写了七八封信,都是谈些读书作诗文的事儿。他希望纪泽做个读书明理的君子,并不指望他当大官儿,他教给儿子读书的方法是: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他勉励儿子,读书记忆差点不要紧,主要在有恒,他给儿子命题,要他按题作文寄到军中来。每次寄来的文章,他都仔细批阅后再寄回去。曾国藩给儿子的家信,倾注了一个做父亲的望子成龙的拳拳情意。】
——《曾国藩》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用心良苦,他对自己兄弟姐妹以及孩子的用心主要是在于教育,在于关注他们的成长。
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因为他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和家人身边,但是他坚持给他们写信,说自己的工作,指导他们的生活,把自己所经历的经验、教训、总结的读书智慧一一地传授给家人。这种人的培养对家族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所以关注家人,最主要就是关注他们的成长。
经常沟通,保持沟通,是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的有效方法,有了感情的基础,然后再关心它们的成长,这是一种特别良好的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前面有说到曾国藩的兄弟姐妹,家人都特别尊重曾国藩。“由于曾国藩的身份和地位,使得他在诸弟中有着崇高的威望。”所以因为曾国藩本身已经足够的好,他说的话别人也愿意听。
于是,可以得出:第一,首先我们要让自己成长的足够好,成为榜样式的人物。这样呢,我们说的话别人就会愿意听。第二,我们要积极主动和家人朋友联系、沟通,保证感情的稳定。第三,我们要把对亲人朋友关注的重点放在成长上。
PS:我发现,自从要每天读书写作以来,我变得没有那么挑剔了,而且很多不必要的欲望也减少了。比如说,原来晚上出来吃饭,一定要吃到自己想吃的,把一条街转遍还不行,还要再转,最夸张的一次是在北京读研的时候,和先生两个人转了三条大街,一个多小时没找到吃饭的地方,最后还吵了一架。现在一想到赶12点之前要把文章写完,还要读书,最起码得空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对于吃饭就变成了找个地方快速一吃就好了,只是吃饭而已了。原来过个节总是想去哪里吃个好吃的,或者是想着怎样逛一下,看个电影如何如何,现在想的是怎样能够确保有时间先把读书写作的任务完成了之后再做别的事情。
20171230 第二遍 P134-198
1. 心心念念,必有回音。
【水师一定不能少,当不了渔翁,却可以当水师统领。是的,要趁着衡州有湘江、蒸水两条河流的有利条件,将湘勇的水师建立起来。水陆二军,齐头并进,那才是真正威风凛凛的曾家军。想到这里,曾国藩十分兴奋。】
曾国藩本是给自己放了一天假,想去当个偷快的钓钩子主,偷得半天闲。没想到船并不听曾国藩的使唤,弄得他常常站不稳,一艘大货船由旁边经过,激起的水波差点把曾国藩掀到水中。然而做不了渔翁的曾国藩,却由此想到了建立水师。
为什么我们坐船的时候没想过建立水师呢?
只有心心念念,才会有灵感。
前两天单位打球,因为我正沉浸在《曾国藩》之中,所以打球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竟都和书中的故事结合起来了。
只有不断地思考,把自己要做的事时刻放在心上,才会不断地涌现出不同的灵感。即使你不在做正在思考的事而是在休息或者做别的事, 也容易产生与之相关的联系和灵感。
2. 左宗棠痛斥曾国藩。
曾国藩在靖港惨败之后,自杀未遂,又准备再次自杀。
【好哇,好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曾涤生,你大丈夫不做,却要效法愚夫村妇。你若真死了,我要鞭尸扬灰,劝说伯父大人不准你入曾氏祖茔。】
——《曾国藩》
左宗棠知道了曾国藩要自杀,不但没有劝慰,反而一顿痛骂。
【令祖星冈公多次说过,懦弱无刚乃男儿奇耻大辱。你现在一受挫折, 便想一死了之。上让老父为之伤心,下使子弟为之失望。请问孝在何处?】
【一万水陆湘勇,从四处赶来投在你的麾下,他们都是你的子弟,犹如儿子投靠父母。众多朋友,应你之邀,放弃自己的事情来做你的助手。他们图什么?如今只图自己省去烦恼,却不想你今日一死,会给多少人带来麻烦。】
【世俗的趋炎附势,只可冷眼观之,更不必放在心上。经得起失败, 才会有胜利。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败后一蹶不振,缺乏不屈不饶的气概。】
左宗棠慷慨激昂的议论,意气风发的神态,唤醒了曾国藩。
我真的是羡慕曾国藩有左宗棠这样的朋友啊!
他的一席貌似苛刻实则用心良苦的话,真的犹如醍醐灌顶。
人都有糊涂的、心情低落、不想活下去的时候,可是并不是人人都有左宗棠这样的朋友,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学习,可以练习让自己拥有这种能力,这样就可以帮助到自己身边的人。
20171229 第二遍 P096-133
曾国藩失意的时候做什么?
【一连几天,曾国藩郁郁寡欢。这一夜,他想起到长沙办团练的这七八个月来,事事不顺心,处处不如意,心里烦躁已极,身上的牛皮癣又发了,奇痒难耐。他气得死劲地抓,弄得浑身血迹斑斑,床上一层癣皮。】
【他觉得满腹苦水无处倒,气得将笔杆折断,把纸揉烂,扔到蒌子中。】
——《曾国藩》
曾国藩很生气,很委屈,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是的,古往今来,哪一个办大事、成大功的英雄,没有过一番困厄颠沛的经历?他轻轻地念起太史公的名句:“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念着念着,他心里慢慢好受多了。】
【心中的怒涛平息下来后,他开始冷静地思考出路。】
——《曾国藩》
很显然,曾国藩在失意、生气、委屈的时候,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借酒消愁,而是用典故在激励自己,然后冷静的思考出路。
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失意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因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因此借酒消愁愁更愁。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这句唐鉴鼓励曾国藩的话真是说的太好了。
唐僧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武则天当上女皇经历了作为女人最难以忍受的痛,红军长征要步行两万五千里,没有一件伟大的事业是可以轻而易举就完成的。
向曾国藩学习,学习他鼓励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一旦出山就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
20171228 第二遍 P060-086
五请曾国藩
在《曾国藩》第二章结尾,左宗棠向湖南巡抚张亮基举荐曾国藩做湖南团练大臣。
但是曾国藩答应了吗?
1. 巡抚大人的亲笔信。
【曾国藩拆开信封,果然是张亮基的亲笔。巡抚的信写的很亲热,先是对国藩丧母表示沉痛哀悼,说自己当时远在昆明,不能前来吊唁,后在战火中来到长沙,又抽不出身,心里很觉得对不住,只好明年清明再到荷叶塘来扫墓;继而又把自己如何敬慕的心情说了一番。最后讲到此次长沙被围,好不容易才打退长毛,请国藩为桑梓父老着想, 出山来长沙办团练。】
——《曾国藩》
曾国藩看了张亮基的信,想到湖南官场的腐败,想到自己和张亮基等人不熟,想到自己朝中堂堂正二品侍郎,又热孝在身,出山办事,既有失身份,又招致士林机嘲,便写信说明因要在家守制而回绝了巡抚大人。
2. 恩师担保。
【唐鉴向咸丰帝力荐曾国藩可大用,请皇上任命曾国藩为湖南团练大臣,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出于对曾国藩的深刻了解,唐鉴对咸丰帝说,曾国藩翰林出身,对地方事不熟悉,刚开始时会有不顺利,请皇上自始至终信任他。唐鉴以自己一生名望向皇上担保,曾国藩必可成大事。】
——《曾国藩》
唐鉴的信深深地打动了曾国藩,让曾国藩心潮澎湃,起伏不安。
3. 陈敷游说荷叶塘。
郭嵩焘是曾国藩十多年的好朋友,左宗棠写信请郭嵩焘当说客请曾国藩出山。陈敷是郭嵩焘的好朋友,愿助其一臂之力。
【陈敷为学颇杂,三教九流、天文地理,他都曾用心钻研过;更兼精通相面拆字、阴阳风水,颇有江湖术士的味道。】
——《曾国藩》
郭嵩焘将曾国藩及其家里的情况向陈敷仔细描述一番,陈敷便去了荷叶塘。
陈敷为曾国藩的母亲寻了一块好的下葬之地,获得了曾府上下的认可。 又因为曾国藩也喜相人,陈敷从相学的角度夸赞了曾国藩前途不可限量,同时打破了曾国藩心里“不死于囚房,便死于兵刀”的顾虑。
4. 皇上下了圣旨。
陈敷离开曾家的当天下午,湖南巡抚衙门遣人送来了一封咨文。皇上下圣 旨了。
前有湖南巡抚的亲笔信,接着又有恩师的竭力推荐,再有陈敷的相学指引,这又来了圣旨,曾国藩心动了,他几乎要出山了。
可是,当他静下来,反复权衡之后,还是决定暂不受命。
5. 郭嵩焘实事求是说动曾国藩。
陈敷走的时候,对郭嵩焘说:“对曾侍郎,我讲的是虚,你这次去要讲实,实实在在地剖析局势,打消他的顾虑。”
郭嵩焘带给曾国藩周寿昌的信,消除了曾国藩对朝中无援的顾虑。他又给曾国藩讲了张亮基诚心请左宗棠的事,说明了张亮基为人坦诚,爱才惜才。
接着,郭嵩焘又讲了长毛起事致命的弱点,讲了曾国藩此次出山可以以卫道争人心。
下面,郭嵩焘还承诺自己愿募集二十万饷银助力曾国藩。
最后,郭嵩焘禀告曾父,曾父面谕曾国藩移孝作忠,曾国藩墨绖出山。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稻盛和夫接手日本航空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稻盛和夫八十岁接手频临倒闭的日本航空,是在日本首相请了三次之后才答应的。诸葛亮,在也是后主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
凡成大事者,都不轻易做决定。可是他们一旦做出决定,出山受命,必定百折不回,全力以赴。
【22天读书营day12】《曾国藩》读书笔记(十五)
20171227 第二遍 P067-071
一字不落阅读带给我的力量
今天我半个小时只读了五页书。可是我的收获很大。
我发现了之前读书时从来没有发现过的信息。这一点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今天这五页内容,要是以前读书我肯定把其中的两页都一眼扫过。因为那两页讲的都是战争,我一般不太看。还有一些描写普通人物的片段,我也都是大致浏览就算读过了。
可是今天当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过去,才发现书里的每一页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段落作者都有安排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很不起眼的一行字刚好就正是我平时没有彻底读懂书的死结所在。
仔细阅读,越是难以理解的书越需要。
猫老师说要把一本书读十遍,我这才开始读第二遍就有了如此大的收获和很多不曾有过的读书感悟。
把一本书读十遍,不但让我们把这本书读透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
今天,读着读着我突然特别兴奋,心里想着如果我把好几本书都如此这般地读完,那么以前那些对我来说很难读的经典书籍以及技术方面比较生涩的书我都有可能在此进行尝试。
因为阅读能力的提高而获得了新的读书机会,想想都让人兴奋。
我已迫不及待要打开书继续读下去了。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