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光,与孩子一起读书,他读他的,我读我的,本来一切顺利,但突然间他开始发问: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被他连续打断,我有些恼火,就回应他,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在问为什么的时候有没有仔细思考一下。但当我抬起头,发现自己错了,他读的那本《给孩子的量子力学》,确实有很多人的名字他都没有听过,我们便开始认真的聊了起来……
求知一个孩子经常有勇气说出三个字:“为什么?”
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天天被自己的小孩追问“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能够耐心解答。但慢慢的,随着时间延长,孩子长大,我们就不愿意回答了,孩子也就渐渐不问了。这其实有三个层面的原因:其一,每个孩子都有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任何他没有听过、见过、感觉过的事物,他都觉得有意思,但当自己不明白或疑惑时,就会不由自主的问为什么。其二,当我们的解答不能让孩子满意或我们也词穷的时候,孩子也就不问了,其三,孩子已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可以自主探寻缘由、破解疑惑的时候,“为什么”就从耳边远去了。
趣任何时候,我们在鼓励孩子多思考的同时,请一定记得认真的回答孩子的每个问题:
1.不要过早关闭了“好奇之窗”
好奇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所谓的兴趣、习惯等,皆来源于此,如果对一件事物没有任何好奇心,何来深究一说。所以当孩子们遇到好奇的事物主动发问时,父母一定得停下来,认真的看着孩子,让他有条理的将问题讲清楚,再根据他的问题一一解答。不要因为手机上的朋友圈或无趣的网页,而给孩子一个冰冷的眼神或是一句粗暴的话语。如果在孩子年少的时候关闭了好奇之窗,到成年之后再想打开,或是事倍功半,或是徒劳无功……
2. 承认自己“不知道”
孩子们的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包,就算是成年的父母,也未必全都知道,所以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当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时,请不要随便编一个故事或是“你自己去查吧”,更可怕的是:“我没空,有时间了我在告诉你”。再遇到自己不知道或拿不准的问题时,最好是通过网络、书刊等进行认真核实,如果能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那就更好了,因为孩子在得到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更懂得获取知识的路径……
乐3.不要因为孩子的反问而“脸红”
父母回答孩子一个问题后,孩子可能会把自己其它所学总结出来反问父母,这个时候有的父母是诧异,有的则是内心恼怒。还记得三年前,孩子有天放学回家对我说:“爸爸你错了,你告诉我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其实是八大行星”。当时我说“不可能”,因为我上学的时候,一直是九大行星,后来经查,早在2006年8月国际天文协会已经改成八大行星了。这就是我的自大与知识更新速度过慢引起的。所以,当听到一些“离经判道”的问答时,不要过于自大、自信……
4. 经常升级自我的认知界面
今天,手机中的APP,时不时的推出更新版本(甚至有部分是强制更新),其实也有它的道理,如果不更新,可能就会被淘汰。人也一样,如果自己的认知界面没有不断更新,可能也会遇到困难。无论是回答孩子的疑问,或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不断拓展自我认知边界。在与孩子相伴过程中,我们跟上时代步伐的紧密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随着一起成长,那些我懂的、半懂的、不懂的,都变成了趣事、笑话、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