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转型,创业,当这些词语越来越多在身边、在互联网的信息中出现,你是否也想过辞去现在的工作,去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我就想过,但只是想过。虽然,在互联网的信息中,看到的多数是辞职后创业成功的案例。但是,关于辞职后的种种艰辛,以及更多创业时的不如意,只是不说而已。
无论是辞职,或是重建自己的生活,仅有不计后果的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什么?不妨来看一看,来自美国的尼娜.麦克劳林的《木匠手记》一书。
说起木匠,大家默认是男人干的活,可是,这位木匠是个女的。一个女木匠,听起来就感觉好帅,更酷的是,她还写了一本书!原来,这位尼娜.麦克劳林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英语与古典文学专业,曾任《波士顿凤凰报》的网站主编,并为《信徒》、《洛杉矶书评》等刊物供稿。在传媒行业工作了七年后,尼娜觉得重复性的任务、毫无意义的时间堆叠累积侵蚀了自己的灵魂,她渴望离开屏幕,离开这间互联网的回音室。想要和现实关联更多的东西。于是,她裸辞了。
尼娜在《木匠手记》这本书中记录的,就是她辞职后,转而成为一名木匠助理的经历。一个文字工作出生的女性木匠,以其敏锐的观察、细腻的体触,传达给我们她在木匠工作中所体验到的真实生活,以及通过劳作,感悟到的生活真谛。
转型:发现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
查理.芒格在普世智慧演讲中提到的一个关键原则是:“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对于这句话的一个简单理解就是,要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综观全书,尼娜就是一个善于将木匠这一新领域和自己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连结的典型:
首先,《木匠手记》的章节设计独具特色。全书共六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名字尼娜都用一种木匠工具来命名。
看这些章节的名字,就可以发现,尼娜并不仅是为了体现木匠的特色,也表达了自己在使用工具之后,在工具和生活之间找到了某种共通性。即,实践所给予的生活的智慧。
例如,第六章 水平尺:调整,调整,不断地调整。对于木匠工作的终极考核就是用水平仪找准,让气泡停在正中间的位置。完工后,只要将水平仪放在门框的上下边缘,如果一切无误,那么气泡就会处在中心的位置。
作为一个典型的天秤座,我时常为了选择而伤脑经,也很努力在工作、家庭和自我之间寻找平衡,可是依旧常常头疼。如果生活也可以有这样一个水平仪来指向就好了,让一切轻松找到平衡。可是,正如尼娜在书中说的:
“就算你的灵魂在某一刻是平衡的,也没办法保证下一刻依旧平衡。”
工具毕竟是工具,生活本身是个不断变化的烦杂过程,只有不断调整自己,才能获得暂时的平衡。
其次,作者时常会将写作和木匠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作为一名主编出生地木匠,尼娜在《木匠手记》中是这样分析的:
写作VS木工
相同:
写作和木工都需要耐性和练习,两者都要围绕把某些事情弄对、弄好去反复思考。
对于两者而言,理解某件事情最好的方式,往往是把它拆分开进行剖析。
对于两者而言,小块的个体组合在一起,连接在一起,变成更大、更完整的整体。
一开始都是两手空空,最后都有所获得。
不同:
对于木工而言,没有退格键,没有撤销键。你不能刷新一块切块了的木头。
沉浸在写作时,感觉自己离身边的世界很远。完成一篇文章后,喜悦就消失了。但是回头去看亲手建造的东西时,都满怀着骄傲,那些东西都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木工带给人的完成感是写作所不具备的。
我想,正因为作者尼娜.麦克劳林很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连结,所以,她能够较快进入新的领域,并且在木匠工作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写就了这本书——《木匠手记》。
这又让我想到成甲写的《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到的观点: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学习就变成了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技能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知识会开始自己的生长。
进步:耐心,以慢为快
我小时候玩过一种假装自己是木匠的游戏,就是在木头上钉钉子。至今都记得很清楚:找来一把锤子,一盒子大大小小的、家里用剩下的钉子,再找来闲置的木板,然后就开始叮叮当当的木匠活儿。在木板上钉一排钉子,或者将捡来的小木块钉在一起“做家具”,这是童年的快乐记忆之一。
那时候钉钉子,全凭运气,不知道为什么有的钉子可以直直的钉进去,有的钉子是歪的,还有的钉子敲一下就弯了、根本没法钉。自己钉不好就怪钉子不配合,这或许是很多人的想法吧,那么,木匠是怎么想的呢?
木匠说:你要比工具更聪明。
“你要比工具更聪明。”当工具、工序或者材料显得比我们更聪明的时候,或者它们没能正常配合我们的时候,又或者我们进度过快,没有考虑到最好、最高效地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这句话提醒我们:我们拥有大脑,拥有思维的能力,但螺丝钉只是螺丝钉而已。这也提醒着我们,花点时间,去想想怎么解决问题。
“肉一上来少炒一会儿,木头一上来少切一点。”因为木头切了下来就没法按退格键,不如,慢慢来,直到正好的那一刻。尼娜说,她花了很长时间才学到,这份工作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蛮力解决,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需要用力。
拥有智慧的并不是钉子。因此,在面对物象时,要柔和,要慢,不要用蛮力又撕又拉,而是要思考应该在什么地方用力。这就像当我们拉拉链卡住时,不是用蛮力死扯,而是找到让它“听话“的路径。
木匠说:和思考解决方法同样重要的还有耐心
尼娜在书中提到她的木匠老板(师傅)玛丽最了不起的就是耐心。作为一个新手,尼娜常常把事情搞砸,但是玛丽从不指责她,她用这些被搞砸的事情来给尼娜上课。很大一部分木匠活就是找出弥补错误的方法。
尼娜说玛丽的耐心是一根几英里长的灯芯,尤其是在面对拒绝合作的无生命物体带来的挑战的时候,这根灯芯可以燃烧几个小时。
有时候你出错了,那就来拿出你最大的耐心,看看能不能纠正过来,玛丽对待错误的这种方式,值得我学习。
木匠说: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
我对这句话深有共鸣。作为一个喜欢画画的人,因为在画时总是想刻画的再深入些,于是就不停地加一笔、再加一笔,一不小心就因刻画过头而让画面失去灵气,“画死了”。这就是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
同样的,最近在看永山裕子的水彩绘画视频时,这位画家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画画,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见好就收”吧,但是,什么时候是“好”,对于那个该停下来的时刻,还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去总结、把握。
木匠尼娜在书中说的格言还很多,我发现,她真是一位善于从日常中提炼智慧的人。
创造:让自己更真实地生活
据说,裸辞一词于2010年底荣登中国流行词榜首,成为职场第一大热词。裸辞,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因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或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选择裸辞的人正在增加。
暂且不去议论裸辞的对错,其实辞职并不是目的,更不是显示自己厉害的资本,而应该是告一段落的调整,以及去寻求另一种新的开始。
作者尼娜在裸辞后,也曾深陷经济压力而焦虑,木匠工作接活并不稳定,在冬季甚至没有活儿可干,但是她在自己喜欢的全新领域——木匠,找到了自我,她觉得“做办公桌”比“坐办公桌”更让她兴奋。可以说,这是一次听从自己内心的辞职转型。
因为,她借由木匠工作,知道了如何更真实地生活。尼娜一次又一次地观察,看着一个东西变成了另一样东西——木板变成了书架或者桌子,这些变化真的很微妙,让她着迷。
在书的最后,尼娜开始了自己的独立创造,她为自己的父亲制作了一个书架,为弟弟制作了大桌子……手作,让一家人更加其乐融融。这些真实可见的创造,让她觉得是正确的事,并且很有成就感。
我也喜欢木头,喜欢木制品。当用手指抚摸一块原木或一把木勺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来自自然的温度,以及“它属于土地”的生命力。我一直在用一个从老房子搬来的书桌,虽然因为年数长已经有残缺,但是,我喜欢它,因为这上面有时间的痕迹,有我在书桌上的记忆,有自然的气息。
“在某种意义上,木头的褪色、腐烂,甚至能够给我们带来安慰。因为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自身的消耗、软化和弱化,与这一过程异曲同工。“这也正是木匠的创造,给我们带来的具有真实感的生活。
尼娜.麦克劳林通过辞职,鼓起勇气挥别旧日,进入木匠领域开启新的人生,她在《木匠手记》中记录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辞职转型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份饱含着汗水和智慧的分享,是一个生命对于真实生活的努力追求。
谢谢你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