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义:仁、以错识人、君子VS小人、道、义、礼让、关于孝敬父母
1.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手记:
物质决定意识。环境影响一个人的心智及成长。所以需要选择正确价值观的环境、朋友。
1.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手记:
仁,应扩展为内心的追求与自律。有情操追求的人,才会困顿时不为非作歹,安乐时才不会骄奢淫逸。
1.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手记:
孔子讲的仁,不应该只是理解为仁爱。而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正确辨别好人与恶人。有正确价值观的人,自然能明辨是非、赏罚分明,这就是仁。我们会将仁理解为仁爱、宽容,就有些狭隘了。
1.4.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1.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手记:
孔子所说的道,也就是仁,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的“道”,方法手段。
1.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手记:
仁者的两个境界。第一,恶不仁者,至少能区分仁,远离不仁。第二,好仁者,以实际行动追求并践行仁。鼓励至少成为恶不仁者,赞扬好仁者。仁,作为动词,理解为追求内心修养。作为名词,理解为结果,最终的心智成熟,获得正确的理解与价值观。
1.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手记:
如何识人?孔子给出一个方法,通过观察一个人犯的错误来认识他的真面目。
1.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手记:
追求真理,矢志不渝。孔子所说的仁应该就理解为真理,理解为仁爱狭隘了。
1.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手记:
关注物质的人,追求真理,其也会被物质所左右。他也不是孔子所尊崇的君子,也只是士。
1.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手记:
君子立足天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标准是什么呢?义。义、仁、道,即推崇的正确的价值观。
不同的事情,都有一定方法可循,可是生活事项那么多,总结起来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孔子以更高的高度,义以总结。我们需要总结,追寻真理和规律,也需要更高高度的总结。
1.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手记:
君子VS小人。君子关注内心修行和社会秩序(法度),小人关注的是物质和小恩小惠。孔子所推崇的君子是追求仁(真理、正确价值观),积极遵守社会秩序的人。
1.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手记:
一切以利益或自身利益为标准行事,必然招致多方怨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损害着其他人的利益。做人做事应君子,应在仁(正确价值观标准)下执行。
1.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手记:
礼让,并不是简单尊重他人,甚至无原则性的尊重他人。它是在仁(正确价值观、真理)、义、道,等条件下的礼让。所以,礼,理解为公正的法度为宜。
1.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手记:
这就是君子。君子应会追求内心修行与本领,花香碟自来。什么职位、“己知”,自身强大了,自然都不会是问题。往往许多人在实际操行时,本末倒置了。
1.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手记: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第一境界。前者为第二境界。推崇美好、分享美好也应该是一个君子该做的。
1.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手记:
君子VS小人。义,真理或维持社会秩序的规则、法度。
1.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手记:
君子应时常学会反思并积极改正。
1.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手记:
在孔子看来,礼仪大于真理。礼仪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维护手段,孔子反对破坏秩序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处事的一个底线和原则,父母再怎么错,毕竟还是父母,毕竟他们的养育之恩、丰富的生活阅历,都是儿女值得尊重的。如果一味追求真理,坏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没必要了。毕竟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真理也不是靠纠正他人得到的。
前章中,孔子有说孝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相比之下,就有些愚孝了。
1.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手记:
父母在,不四处闯荡,即使出行,也应速去速回。再者,即使出行,也要积极告知父母,免得父母担心。
1.20.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21.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手记:
做人的原则,言出必行、言先于行。
1.22.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手记:
约,自律。
1.23.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也不是不说话,而是少说大话、空话。
1.24.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25.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手记:
数,频繁。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适可有度。人应该关注自身的修行,既然如此就应该给彼此自身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