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假第一天开始,“什么时候去姥姥家”已经成了两个儿子的心病,每天必问。可这个暑假有点忙,除了辅导班,还有俩儿子的报名和家访。终于,周四大宝的家访结束,距离小宝上学报名还有20天。俩小子坐不住了,“咱们今天就去吧,求你了妈妈!”这个求了那个求,我再不答应就变成铁石心肠的恶魔了。
周五来到了姥姥家,兴奋呀,开心呀,晚上11点还精神抖擞不想睡觉。我们娘儿仨睡在侄女屋里的上下铺,“嘉嘉屋的门怎么坏掉了?”上次来还是完好无损的门锁,这次却只能破碎地凌乱。“你哥故意把门锁弄坏的,嘉嘉自己在屋子里从里面反锁,既不不出来也不叫人进,你哥一气之下把门踹坏了。”我妈解释说。
孩子到了青春期是不是都这样?上次去朋友家吃晚饭,朋友的闺女(初二)在房间里怎么叫都不出来,说是在学习,没人知道是不是真的在学习,但也只能被迫相信。孩子初一时也曾经长时间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怎么叫都不开门,孩子爸爸也是在情急之下踹出了那一脚。但是后来朋友还是帮女儿把屋子的锁修好了,孩子九月份就要上初三了,虽然仍旧会把自己反锁屋子里,但孩子说是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个好高中。
家长对孩子的担心总是无孔不入。孩子不爱出门,整天宅家里,家长担忧孩子不爱交朋友,想让出门亲近大自然;孩子整天往外跑,又说孩子不着家,就知道疯跑,羡慕别人家的宅孩子;希望孩子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天天在家刷卷子,可孩子把自己还在屋子里学习又不放心,非要装个摄像头随时监视;孩子的手机手表也要随时翻看,担心孩子交到不三不四的朋友,沾染恶习……父母的爱总是那么地沉重。
其实也不能全怪父母,毕竟社会上诱惑太大,遇人不淑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朋友是警察,她听到的见到的黑暗面自然更多。有个女孩儿原本学习成绩还不错,挺阳光积极的。可她有一个朋友,追星,整日沉迷于她所追明星的演唱会,给家里要钱买演唱会门票,动辄两三千。有一次在网上买票花了三千,结果遇到了骗子,门票没拿到,还赔进去三千块。她从手机视频上看别人用小刀在胳膊上划口子,她也模仿,胳膊上全是划出来的血道子。她把自己拿刀子划胳膊的行为拍成视频,发给了那个原本学习不错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儿竟也开始拿刀子划自己。也许是学习压力大,也许这个女孩儿原本就心里压抑,总之她不但划自己的胳膊,还变本加厉地往腿上、身上,只要能够得到的地方全被划得血淋淋。后来这个女孩儿也不再学习,她说她喜欢这种痛感。孩子的思想还不成熟,很容易被一些“新鲜感”带偏,这样的模仿实在吓人,家长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
都说青春期的叛逆最是让家长头疼,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放心,各种鸡飞狗跳挠头揪心。如何正确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也是一门大学问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