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布 犁 不 弃东篱记犁 苑 深 声
读书笔记||子思和他的《中庸》

读书笔记||子思和他的《中庸》

作者: 吉山比尔 | 来源:发表于2021-03-12 10:14 被阅读0次

    《中庸》是一本书,它是传统五经《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在宋代的时候,被当时的儒家学者们特别的抽调出来,和《大学》、《论语》《孟子》合起来称作“四书”。从此之后,四书五经便影响了中国千年来的文化。

    《中庸》是孙子的孙子子思的一篇著作,子思是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学生。子思出生时,正是中国的春秋时代的末期,战国七雄时代刚刚拉开序幕。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四百九十年代,比西方文化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出生早了八十多年。子思活着的时候,孔子还在世,亦是得到过孔子的亲自调教,但真正的学问,是从曾子那里得到的。所以,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是子思的学生。

    子思为什么要作《中庸》,在孔子后人所作的《孔丛子》一书里有清晰的记载。说是在子思十六岁的时候,他到了宋国,以求在宋国得到施展自己的才能。宋国有一大夫叫乐朔,便要和他谈论学问之道。最后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欢而散。乐朔放不下芥蒂与不悦,便安排人去围攻子思。在此危急时刻,已经得到消息的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情,便亲自出马前去,营救了子思。

    获救脱离险情时刻,子思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话:“文王困于羑里,作《周易》。祖君(孔子)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文王当年被困在羑里,后来便作了《周易》;子思的爷爷孔子,当年困于陈、蔡,后来作出了《春秋》。我今日亦是被困与宋,和前两人何等相似的境况,他们都作了伟大的著述,难道我就没有什么著作吗?于是乎,子思便编著了《中庸》四十九篇。

    由《孔丛子》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子思是为了解释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问之道的著作。所谓“《中庸》一书,其中言智、仁、勇,言费隐,言诚明、天道、人道。非深入圣人之奥,不能达于心口。子思之学,有渊源于中庸乎见之矣”。

    可见,曾子继承了孔子学问心法,作了一篇《大学》;其后,子思作了一篇《中庸》。他们都是延续继承了孔子学问,一脉相承。

    曾子的《大学》是从《易经·乾卦·文言》发挥而书写出来的。子思作《中庸》,是继曾子之后从《易经·坤卦·文言》及《周易·系传》所发挥而成就的著作。

    所以儒家的《大学》与《中庸》皆是言有所本,学有渊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子思和他的《中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oa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