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孩子并不是不会做一件事,也不是不愿意独立完成。但家长们一看孩子磨蹭,拖沓,就马上“催促+责怪”,硬生生把他们想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的念头给熄灭了。
“快点快点,没有我你作业都写不完。”“赶快啊,要迟到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墨迹!”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当孩子总是被否定、不被信任他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陷入自我否定当中:“反正我也快不起来,那我就这样吧。”
很显然,这与家长催促的初衷背道而驰。“催孩子”还有一个隐性伤害:情绪失控。每当催孩子快点时,家长的心情往往是急躁、不耐烦、充满愤怒的。这种暴躁的负面情绪,一方面会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同时,也会把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加重他们的拖拉。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那些经常被吼叫的孩子,大脑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这种改变会降低控制情绪的能力,甚至提高患抑郁症、焦虑症的概率。孩子在被父母催促和训斥时,哪怕外表慢吞吞,但内心已经伤痕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