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觉得有人一年读完二百本书是有可能的。有人一年读完一本书,也是有可能的。
书友群里有个人读书极快。我开始一直疑惑,她怎么读书的,经常我拿到书,封面的塑料皮还没拆开,她就把书读完了,书评也写了。
慢慢地,我有些理解了。她是读了太多的书,只看里面对她来说有用 的观点,没有用的,浪费时间做什么?
比如,读《诗经》,最开始,可能连《诗经》里 的字也不认得,那么,弄一本带拼音的书,认真读,把里面的三百首诗,一一吟诵,理解。那么,这本书是读完了。
然后,如果再看到与《诗经》解读有关的书,比如,闫红有一本书,是写《诗经》解读的,里面的内容,可能读起来,就不难理解了。作者有自己的发挥,但每一个字都认识,意思也明白,读起来自然不慢。
再然后,拿到的是《少年与爱永不老去》,这也是解读《诗经》的,但这本书,只写与爱情有关的,她写爱而不得、写佳期如梦、写朝思暮想、写离愁别绪。
与爱情无关的,她不肯费半点笔墨。像当年学过的《硕鼠》、《伐檀》等,就没有入了她的眼。
书中文字也是特别柔媚多情,婉约旖旎。引用的古诗词极多。如果读者对古诗词有极深的造诣,那么,读起来,自然流畅得多。
如果对古诗词,并没有多少理解,读起来就枯燥得多。这样,也可能会很快读完——因为读者,对本书并不感冒,所以会放过很多内容。
最慢的就是那种,对古诗词有兴趣,却一知半解的人。他们可能会字斟句酌地想半天,也可能会在读的过程中,去查诗词原文。
于是,同样与《诗经》有关,有人三天读完,有人一小时读完,也有人一个星期还在死磕。
所以,读书速度快与慢,实在因人而异。
几本书认真读下来,读者再看见与此相关的书,自然就快了。
这样下去,一年读二百本,也是有可能的。
而有的人,一年读一本书,也可能是并不想读,敷衍塞责,也有可能是非常认真地读一本能读一辈子的书。
比如《红楼梦》。这本书有几百号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想理清,须得仔细地读。
大多数人,一年,可能读几十本,也有可能读上百本。
我算了一下我自己,从开始读书,一月写一两篇书评,到五月写了九篇书评,自己也觉得速度在提高。
虽然, 也有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的情况在,不过,书评却确实是写了。
这在过去也是自已想着完不成的。
按五月写书评的速度,一个月九本,一年下来,也一百本了;当然,这是最高数,那么四月的算,写了五篇书评,一年下来,也读过六十本了。
在年初,这个数字,也是我想不到的。
所以,努力去做,总会有进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