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
当做一件事没有得到认可的时候,首先想的可能是“他肯定对我有意见,所以不认可我做的事”“这个人肯定在针对我,不想通过我的提案”“他本来就不喜欢我,不接受我的提议很正常。”
这种思维经常出现在生活中,出现否定自己做出来的事情的时候,一定是针对自己。
而这种思维的出现,会让大家陷入一种困境,不会去察觉自己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有问题,而是陷入负面情绪中。当陷入负面情绪时,会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好好学习》第二章里,作者提到想要掌握临界知识需要两个底层思维,一个是绿灯思维,一个是以慢为快。
这两个思维在日常看来都是反人性的,因为大家基本都是红灯思维,遇到问题时也是想到能做多快便做多快。
1 绿灯思维
与绿灯思维相反的是红灯思维。
什么是红灯思维,简单来说,红灯思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终生成长》这本书里便是固定型思维。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是“唯天赋论”,认为人的能力从一开始便是固定的。比如学习不好,是没有学习天赋,不会唱歌,是没有唱歌天赋,不会说话,是因为自己内向。
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相反他们会从外界去寻找原因,把一切不好的原因都推到外界,这样他们才能为自己的不成功寻找理由。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不会去思考自己为什么不能进步,也不会为取得进步而努力。
比如遇到批评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事情的对错预与否,而是是否是针对自己。
绿灯思维恰恰相反,这种思维在《终生成长》这本书里是成长型思维,他们在接受批评时,会首先思考事情的本身,他们不会先进行自我辩解,而是先去分析原因,然后去寻找解决方法。
拥有绿灯思维的人,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努力,并且找到事情的底层逻辑,也就是临界知识。
绿灯思维的人终生都在成长,会不断从现象去寻找本质,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去解决更多相同的问题。
2 以慢为快
费曼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有次他的妹妹生日,他送给了妹妹一本物理书。这本书对于12岁的妹妹很有难度,但是他告诉妹妹,一页一页地读,遇到读不懂的停下来再从头开始读,直到读懂为止。
这本书为妹妹打开天文的世界,最后妹妹成为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因此便命名这种方法为“费曼读书法”,而费曼读书法的精髓在于读书不在于多,而在读懂,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这便是以慢为快。
以前,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通过报纸或者书信,但是现在,随手都能看到大量的信息,收取知识的速度越来越来,大家也越来越追求效率,效率便是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
以数量为王道。
但是即使有了庞大的数据库,但是很多人依然是“明白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在获取信息,而没有获取到知识。
知识是看过的东西能够为“我所用”。
比如说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计划经济和市场经理的解释,以前看过就会忘,因为没有理解她们的原理。但是那次我知道了他们转变,计划经济是给你10块钱去买豆浆包子,你必须买豆浆包子,不能买其他,就像以前的粮票,写什么才能买什么。而市场经济是拿10块钱去买豆浆包子,但是没有,你还可以买其他的东西。
而把这两个概念弄清楚,也知道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便是是知识。
很多人在还没有阅读基础时,便追求一年读300本书,最后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道什么味。
但是现在有很多快速阅读的方法,但是快递阅读的核心也是每次弄懂一个问题点。
百度总裁李叫兽说过,他学习时,遇到一个概念会联系身边的五个例子,用这个原理去解释生活中出现的5个现象,这才算把这个理论吃透。
这样的学习无非就是慢。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快是结果,不是原因。
当把基本知识搞懂之后,遇到相同的问题变能融会贯通,得到更多新的灵感。而基本知识花费的时间越多,在后面解决问题时越快速。
而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有价值的问题上。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知道了学习的误区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学习的坑,在学习的道路上快速提高学习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