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由外向内是压力,由内向外是魄力

由外向内是压力,由内向外是魄力

作者: 万小象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10:34 被阅读2次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几年前曾听过一场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内容至今已经忘了大半,却仍对当时主讲老师举的一个例子记忆犹新。想要将鸡蛋立在光滑的桌面上,可能吗?在座的各位纷纷大笑,也有人坚定地大喊:“可以的!”主讲老师莞尔一笑,用力轻轻一磕,鸡蛋便稳稳立住了。末了,她才讲了一句颇富哲理的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同理,对人来说,由外而内的是压力,由内而外的才是动力。

    直到今天,在看阿龙的新作《复兴之路》时,才又想起这句话。往前回顾我们的历史,从丧权辱国到新政体、新制度的建立,到大刀阔斧改革开放,确立新的经济体制,国家经济才得以在短短几十年间飞速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同样,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对于夕阳行业,对于新兴的小产业来说,如何在互联网浪潮之下逆流而上、做大做强?

    《复兴之路》给出了答案:必要的改革举措势在必行。上世纪末,平泉市与其他内陆小城别无二致,蔚蓝的天空,蔚为壮观的自行车车队,淳朴的街坊关系。平凡的小城和它的人民却因为城西一处特别的所在变得不平凡起来,那就是由中央部委大厂所建、产值占据平泉市工业产值半壁江山的红星机械厂。彼时,有从全国各地操着各种口音的年轻人涌入平泉市,进入红星机械厂。可以说,这里承载了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汗水,同时,他们也见证了一代国企的兴亡史,见证了历史的巨变。

    孙敦全、罗少兴、吕绮,这些生于厮长于厮的平泉人,从年少到成年,无不与红星有着重大关联。作者通过对这些平凡小人物的刻画,生动再现了一个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从起步、发展到辉煌,折射出一代中国国有企业的斑斓图谱。每个人物虽然有着类似的成长背景,却因为家庭背景、人生际遇的不同,最终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命运。有人终其一生为红星而活,有人幸运地抽离其中,成了历史的旁观者。这一切,无不是东北经济衰落的侧面写照。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曾经趾高气昂的东北,如同一辆承载太多虚华的马车,也开始举步维艰、焦头烂额起来。在新经济面前,如何让这架马车重新奔跑起来?这不仅是红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东北、是我们所有国有企业或早或晚都要直面的问题。

    作者阿龙以白描的写作手法,平铺直叙地讲述了围绕红星机械厂所展开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一代国企命运。似乎在庞大的历史面前,再多的修饰都是画蛇添足,历史本身就有足够的震撼力,将读者带入其中。同时,小说架构宏大,时间跨度几十年,其对社会变迁的反思体现了一位老写书人的操守,他们扎根于此,乐于为读者呈现出被尘埃掩盖的过往。例如阿龙的上一部作品《荣飞的梦幻人生》,也着眼于小人物,将历史的大背景与个人的情怀交织在一起,呈现在当时历史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焦虑与迷茫。同样的,例如《人民的名义》以及何常在、常书欣的作品也都是立足于现实题材之上,或多或少增加了艺术的再创造,为大众提供了了解这些现实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复兴之路》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本反应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

    然而,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攫取,或者客观反映,还需要加入作者的思考,这样的作品才有深刻的立意。在《复兴之路》中,作者提出,要改革,就要对企业基层的民心、资产重组的压力、技术力量的转化以及经营细节落实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位。然而,当新董事长上任后,这些常年累计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当下的国企改革又将何去何,改革的成效和结果怎么样?这一切都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能给出答案。

    总之,要想重新振兴,改革是一定要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新国家的建立是如此,新企业的蜕变也需如此。要么生,要么死,处在中间,必然是行不通的。就如同开头我们所讲到的,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同理,对人来说,由外而内的是压力,由内而外的才是动力。由内而外,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魄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外向内是压力,由内向外是魄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ug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