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问,是把自己当成实践的材料,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研究,于是才有了“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感悟。
对孔子来说,也属于古代的那个时代,产生了很多神奇的书,而这些书的研究对象,是针对于人本身。为,当然就是用的意思。他们用自身的身体条件,去验证外界的变化对他们的身体会造成哪些影响,于是就有了各种的药物,各种的针灸方法,各种的判断,病理的方法。但是他们对怎么治国似乎没有文字可以写下来,最早的关于治国方面的已经到了《老子》了,只和孔子显然经历过同一个时代,所以,相对于孔子而言,不能算是古代。
对于孔子而言,他们那会儿的言论,和书籍的记载,都是他们的当世之学。那实践目标不再是自己了,而是民众,看民众在什么情况下,社会会出现繁荣祥和的局面,看民众在什么情况下,社会会出现郁结。可以实践的资料是当世的民众,不再是研究者自己。
好像除了上古时期以外,之后的学问,总是或多或少的在研究别人,如自己做了药物自己不吃给别人吃了看效果,有的时候还不敢让人吃,要先让小白鼠吃。也不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观察。
所以说时代变了,人们考察世界的主客体也在发生着变化,而这些的变化都不影响,产生出相应的学问,只是这学问会因为观察对象的不同而大相径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