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理咨询师许艳丽
这期《奇葩大会》将内容改成了‘特殊人类’。
是一些经历过特殊事件,有过特殊体验的人在节目里分享他们的经历。
在第一期节目中让我印象深刻两位是:方文山和刘拓。
一位是书写凄美故事的词人,另一位是在痛苦中体会美好的考古博士。
一.方文山——用凄美的故事写歌词
方文山在节目里讲述了他的从业经历。
他最初是希望通过文字进入电影圈,但20年前电影圈不景气,所以他改用歌词来书写故事。
他写了100多首歌词,投到各家唱片公司,但三个月后只有1家公司回应了他,就是吴宗宪的公司。
方文山的每首歌都十分凄美,句句打动人心。但所有的歌词都是第三人称,而传统歌词的写法应该是第一或第二人称。
可因为歌词太美,高晓松听得入神。回家后两个月闭门不出,发奋写词,誓要赢过方文山。
然而,每个人的创作都有自己的风格,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
什么样的人会喜欢用第三人称创作,并构建丰富凄美的画面感呢?
我来回看了3遍方文山的演讲,然后闭上眼睛,结果他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是:只见声音不见人。
躲在云中的男子
我能清楚的记得他的内容,但却好像是在听广播里的故事。他本人就像那天上的云,缥缈无形,印象淡薄。
心理咨询师经常用这种‘反移情’来探测对方的人格特质。
再加上刚见面时,高晓松说:“好久不见,文山。”
可方文山却点头客气的说:“晓松老师”
然后高晓松急着说:“我叫你文山,你怎么叫我老师呢?”
这就是他,一个不太愿意与人亲近,并且想跟别人保持距离的男人。
所以他只能给别人留下轻淡的印象。
他用温柔的语言,礼貌的行为是在跟对方拉开距离,就好像他在用一段段凄美的第三人称故事,来遮盖他真实的性情。
那么被掩盖的是什么呢?
通常被掩盖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反面。
凄美的反面是什么?可能是平凡、朴实、并无浪漫等。
在我们外人眼里,这些特点也很正常,可在当事人眼里,这也许是他最讨厌的那些特点。他希望别人看见他的故事,并认为故事里的人就是他的样子,所以他会下意识的在真人的世界里跟别人拉开距离。
现实中我们也会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我们自认为的那些缺点会很怕被别人看见。
就像电影《奇迹男孩》里的米兰达,她很羡慕闺蜜维娅的家庭,并在一些场合用维娅的家庭背景来介绍自己。但她怕这件事情被维娅知道了,所以她先故意冷淡维娅,并跟维娅保持距离。
但维娅未必会介意米兰达的做法,所以制造距离的人通常是自己在害怕的人。
而一旦捅破这层害怕,问题就迎刃而解。
米兰达后来主动接近维娅,她势必做好了“即使被发现,也要勇敢面对”的准备。
结果他们又重新成为了好友。
所以,也许突破之后的方文山就不再书写第三人称的凄美爱情故事,而改写罗大佑式的深刻平凡故事。
但这又何方呢,因为每段的人生经历,都会留下这段时光里最特别的你。
二、刘拓——被误关进伊拉克监狱的人
刘拓是位考古学博士。2015年他去伊拉克考古,那时正处于伊斯兰国快速扩张的时期,所以他经常会被当成恐怖分子盘问,但每次他都可以通过解释而被排除威胁。
但那一次,没有人给他解释的机会,他直接被带进围满铁栏的监狱。监狱里黑洞洞的,地上只有一束光,他非常害怕。
然而监狱里都是被误抓的好人,人们对他非常友善。
首先他结交了一位朋友奥尔马。奥尔马会在空调坏掉的时候将救命的冰块塞给他,还会在他心情失落时讲很多听不懂的笑话来逗他笑。
而其他狱友会优先把能吹到空调的地方让给他,还会将唯一的电视停留在北京卫士。
作为回报,刘拓说:我会帮狱友包扎伤口、还会教他们汉字。
美好为何要围绕你
但听起来刘拓并没有为狱友做什么重要的事情,而很多狱友却会给他最重要的东西——食物,冷空气,冰块,娱乐等。
缺少了这些东西其实很多狱友会产生生命危险:有的人因温度太高而被热死了;有的人因情绪波动而被狱警殴打。
刘拓是拥有了什么样的人格才会使其他人愿意将这么重要而美好东西留给他呢?
总结下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觉得自己有享受美好的资格感。
第二、允许自己既弱小又强大。
第三、不怕失去美好。
(一)觉得自己有享受美好的资格感
美好的事物貌似人人都想要,但如果很多人在一起,而只有一件好事的时候,你是选择避让的那个人还是选择享受的那个人?
有很多人会觉得如果自己独占美好就会如坐针毡。他们会不断地攻击自己:“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
然后就谦让他人,或选择说“我们轮流吧。”
而实际上这是在恐惧独享美好时,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攻击。进而担心别人对自己说:“你自私自利,你不考虑他人。”
但资格感就往往来自愿意承担更多的危险,这个危险既是现实层面,也是精神层面。能够承受得住这么多攻击(有时是想象里的攻击),而且还能享受美好的人,可想而知他们的资格感有多么强大。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为事业,金钱、成名等烦恼,那么要想想自己能否承受得住在美好之下的风险,能否面对很多有形和无形的攻击,进而就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获得这些美好了。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去承担,这一切就会逐渐靠近你。
(二)允许自己既弱小又强大
最弱小的人获得的爱最多。我们给婴儿的爱最多,我们给强壮的人爱最少。能够获得最多美好和关爱的人,就是团体里最弱的人。
就像电影《奇迹男孩》里的一出生就残疾奥吉,他获得了父母和姐姐最多的爱。
但往往这样的人也要承受最多的攻击——很多孩子们会欺负奥吉、侮辱奥吉。
可奥吉仍然会坚持上学,他勇于面对外人的攻击,这就是奥吉的强大。
所以弱小的奥吉同时也是强大的。
刘拓正如奥吉一样,初进监狱时他非常恐惧、失落,甚至不敢抬头,也不敢转身。这些举动让大家感觉到了他的弱小,所以大家会给予他最好的物资,给予他最多的爱。
但也一定会有人攻击他的弱小,不过刘拓最终还是承受住了这些攻击,因为他并没有成为精神崩溃而被狱警殴打的那个人。
能够允许自己既弱小又强大的人,是更适应社会复杂环境的人,也是自我整合比较完善的人。
如果只能接受强大,那么获得的关爱就会很少,这不符合本能的需求,所有生命关系必将失衡;
如果只能接受弱小,那就会成为温室的花朵,无法长大,最终成为巨婴或者妈宝男/女。
所以让自己既弱小又强大,是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
(三)不怕失去美好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刘拓跟狱友们的交往让他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至善至美。然而十几天后,中国大使馆出面将他解救出来,这一切的美好也就随之画上句号。
他跟所有人握手告别,但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涕不成声。
站在场外,他抱着好友奥尔马哭了很久,心中所想的是:“我永远都见不到他了。”哭泣是他临行时的告别。
有些人在享受美好之前,就想到了这一点:“我终将会失去它们。”
“那么我不如从未得到。”
所以这样的人进入团体时会选择做一个“隐形人”,不跟别人建立关系,以避免失去时的伤痛。
但刘拓他即使痛哭流涕,即使知道会永不相见,仍会去体验这段美好的过程。
这种不惧怕失去的人格特质,才能让人们体验到更加深刻的生命历程,也才会有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
所以,如果你发现“美好”正围绕你或正远离你,你可以分析下自己的人格特质。
这一切都并非偶然,是很多综合素质决定的结果。
想要体验“特殊人类”的美好,就要调整自己的内在,去拥有这些特殊的品质。
文/许艳丽 心理咨询师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请帮忙点个赞。
也希望您能关注我,我会定期更新心理分析类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