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六节 朗读教学》

《第六节 朗读教学》

作者: 我爱皎皎明月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08:00 被阅读0次

    一、教材编排特色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专家崔峦说过,低年级语文要做到“三好”:识(写)好字、学好句、读好文。

    读包括有声朗读和无声默读。

    统编教材在“读”的要求上更为明确且更为合理,体现了年段性和序列性。如下:

    1.①读准字音,注意变调。②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③分角色朗读。

    2.①读好感叹句。②读好对话。③读好长句。④分角色朗读。

    3.①分角色朗读。②读好反问/感叹/祈使句。③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4.①读好句子语气(重音/问答的语气)。②分角色朗读。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④读好对话。⑤读好喜欢的部分。

    (一)从读正确到有感情朗读的提升

    首先,对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不要求有感情朗读。朗读目标定位为读正确,即不读错别字、不漏字加字,读好停顿,不读破词破句。

    其次,“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具体、细化,避免抽象、概念化。教材中关于“有感情朗读”的要求细化为“分角色读一读”,“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这样具体化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体会角色情感的基础上,用朗读自然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要避免机械地告知学生哪里要读重音,哪里声音要往上扬等等 。

    (二)从标点停顿到语义停顿的提升

    一年级上册“读好停顿”主要指的是标点停顿,如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如《青蛙写诗》课后首先提出认识逗号和句号的要求,是读好标点符号停顿的起步性的训练。(怎样把青蛙写的诗读好呢?读好停顿。读好诗有秘诀:逗号停的短一点儿,句号停的长一些)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第一次提出“读好长句子”的停顿,之后的课文课后练习又提出读好长句子的要求。长句子的停顿涉及语义停顿,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落实这一要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刚开始训练读好长句子的停顿时,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学生从模仿起步;二是语义停顿要注意气断声连,与标点符号的停顿有所区别;三是朗读的停顿与对句意的理解有密切联系,要结合阅读活动进行练习。

    (三)同一种朗读要求,注意前后关联,螺旋上升

    从读好对话到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到分角色表演,要求逐步提升。要达到“读好对话的”的目标,首先要读懂课文的大致意思,知道是谁和谁之间的对话,明确角色分工。其次,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好对话的语气。在此过程中,若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做出范读,加以引领。

    二、教学策略

    (一)夯实朗读基础

    扎实地训练读字、词、句,是培养朗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根本。

    1.字正

    (1)重视拼音正音

    “拼音是识字的拐杖”,但它更大的作用是正音。教师应该借助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改善语音面貌。

    (2)重视难字落实

    低年级课文识字量大。教师要根据学情准确预判难读字,多加练读。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准单个字,再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反复读,多形式读。

    2.词准

    教师指导学生读词语,除了正确,还应强调有节奏,不拖拉。另外,一些特殊的词语,要关注读音、读法。

    (1)重视读好节奏

    低年级学生读词爱拖长音,这是幼儿园发声习惯的延续,教师应及时纠正。要做到有节奏地读,首先,语速不能过慢;其次,字与字之间不能连音;再次,语调音量适中,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有精气神。

    (2)重视读好轻声、变调、儿化音

    ①读好轻声。汉语普通话音节都有固定的一个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这就是轻声。教材中的轻声词大致有以下几类:

    语气词    例如:吧、吗、啊、呢(常见句尾)

    助词      例如:着、了、地、的、得(常见句中)

    名词后缀  例如:影子、猴子、石头、木头

    动词、名词重叠  例如:哥哥、星星、看看、谢谢、说说

    约定俗成  例如:萝卜、蘑菇、耳朵、云彩、地方、喜欢

        对于必读轻声的词,教材都以蓝色标注,教师留意即可。另外,老师们要特别注意“们”字的轻读,最常出现的“我们、你们、他们”,学生很容易读成一声,其实正确应读轻声。

    ②读好变调。

    在连续发出汉语音节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声调受后面音节音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变调。“一”的变调是课文中最为常见的,也是一年级学生较难掌握的朗读难点,它的变调规律如下:

    作为序数词或只单独作数的情况或处于词末情况下读阴平(一声):一二三、园地一

    在去声前面读成阳平(二声):一会儿、一串水珠、一片片叶子

    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应读去声(四声):一只、在一起、一把伞、一幅画

    两个相同动词之间读轻声: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一”。对于频繁变调,朗读难度大,教师可以采取反复、对比朗读的办法,帮助学生感知变调规律,形成语感。

    ③读好儿化音。

    汉语普通话中一些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叫作儿化。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诗歌、散文等抒情类文体中,有些带“儿”的词语可不读儿化音,如《小小的船》中的“船儿、月儿”(教材中都有准确标识) 教学时要与儿化音区别分开。

    3.句顺。

    句顺的要求包括根据标点符号的不同,做出不同时长的停顿;读长句子,做到不破句、不打顿、不重复。这样读句子,也就达到通顺、流利的朗读要求了 。

    (1)不同标点,停顿不同

    由于标点符号在语句中的作用不同,停顿时间的长短也就不一样。一般规律是,句号>问号>叹号>分号>逗号>顿号。冒号、省略号、破折号停顿的时间有伸缩性,可根据具体语境而定。

    教师应该抓住特殊句例,引导学生加以练习。一上《青蛙写诗》,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朗读的小秘诀——逗号停的短一些,心里数一;句号停的长一些,心里数一二,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标点的停顿时长。

    一下《四个太阳》中:“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这是练习标点停顿的极好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朗读句子时如何根据标点做出相应的停顿,方能使语义清晰,有节奏感。除此之外,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比句与句之间更长。

    (2)长句停顿,有效指导

    长句停顿涉及语义停顿。在汉语表达中,语义停顿与意思表达的关系相当紧密,语义停顿不当、断句不正确就会产生表达的歧义。

    长句子的朗读对第一学段刚刚开始练习朗读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统编教材尤其重视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教师预设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朗读难点,做出相应的指导。学生上课时若读不好,教师可以先范读,再出示句子停顿,并点明遇到长句时,可以运用停顿的方法,把句子读通顺,之后结合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齐读等方式,进行巩固。只有扎实的指导训练,不仅解决了朗读难点,也帮学生积累了长句朗读的经验。

    “读好长句子”的教学,要注意几点:

    一是要与阅读理解相结合。断句和意思相关,若句子的意思理解错了,停顿也就错了。同理,若停顿错了,句子的表达就会产生歧义。要避免出错,需要整体把握句子的意思,理解了语义才能做出正确的停顿。

    二是要分层推进。第一个阶段,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学生注意倾听并模仿;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借助停顿符号,自主练习停顿朗读;第三个阶段,提倡学生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做出正确的停顿判断。

    (二)关注朗读的情趣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过程。第一学段学生因为阅读理解能力尚薄弱,因此,朗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阅读活动进行引导,加强阅读理解,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朗读成为理解课文后情感饱满的自然表达。

    1.与文本共情

    一年级孩子阅历有限,教师要想方设法,或联系生活 或创设情境,或启发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生发朗读情趣

    (1)联系生活,唤醒体验

    低年级教材课文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大多与学生年龄相仿。教师指导朗读时,可以架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唤醒学生的情感记忆,从而读好句子。

    (2)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童话类课文。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该多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才能体察融情。

    (3)想象画面,催发情感

    低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或者充分挖掘文本空白,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也可适当提供画面,催生动态想象。当白纸黑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光影画面时,兴趣自然产生,朗读就能生动、有活力。

    2.借“外力”激趣

    朗读指导可以借助一些“外力”,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动作表演

    心理学研究表明:肢体动作能增进思考与记忆。低年级学生好动,对表演特别感兴趣。让学生借助动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表演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一石二鸟之效。

    (2)媒体音画

    媒体音画在遵循文字先行的原则下,运用得当,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

    (3)言语渲染

    教师语言是课堂的底色,是朗读指导的无声之鞭,是塑造学生语感的无形磁场。

    (三)范读促语感形成

    语音、语调、气韵、节奏,这些都是在朗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而对这些元素的掌握,也即语感,是在大量听的过程中形成的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有别于专业语言表演课,不能过多讲授技巧、技法。因此,听范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教师范读

    有经验的教师在发现学生朗读有困难时,会说“请听我读”或“请跟我读”。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范读的作用不容忽视。

    (1)全文范读,形成整体感。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从模仿起步。因此,一年级阅读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可以采用全文范读。先入为主,为正确朗读奠定基础 ,还可以让学生整体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

    (2)难点范读,提高效率。

    当学生读不好时,教师范读展示,是最有效的办法。

    2.同伴范读

    等到学生形成一定的朗读能力,或班内有朗读尖子时,教师可适当让位,让优等生范读。优生范读,有时要先于他人,有时要后于他人。

    朗读课文,反馈朗读,适合优生先读,营造先入为主的录入效应。课内学文朗读时,最好让其他学生先读,因为优生读得太精彩,有时会使其他学生不敢来挑战了。

    3.录音范读

    还可以利用教材配套的光盘,或手机app。例如教师可以在“荔枝FM”“喜马拉雅FM”录制范读上传,方便学生反复听,也可以下载他人优秀的朗读录音,或鼓励学生自己录音。这些录音不仅课内可以播放,也可以通过微信QQ,家校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六节 朗读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dw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