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应该更早读到这本书的,对一个半真半伪的文艺青年来说,在35岁时才认识钱德勒,似乎有些不符合人设。
还是要感谢胡老师。因为真正的文学青年永远都有一大堆各种原因买回来却没有时间阅读然后时隔多日又重买一遍的书。《漫长的告别》就是此种命运。所以我有幸得到一本。
阅读之前,先翻了翻随书附带的介绍钱德勒的小册子。两点感触。一是几个中外如雷贯耳的作者:钱钟书,村上春树,毛姆都对其崇拜有加。二是,他和大他18岁的茜茜的完美爱情。
一开始,就被他的文字所吸引,而不是故事。他的每一个比喻都堪称完美,而这种完美俯首皆是。比如他说:那情形就仿佛指挥轻松敲打乐谱架,手臂举起来悬而未落的那个瞬间。他的俏皮话也让人拍手称快。这种感觉,在读《围城》时曾有过。
他塑造的私家侦探马洛的硬汉形象,父母双亡,有着倔强,执拗,孤独的灵魂。这种设定,在村上的作品中亦似曾相识。还包括整部作品中无尽悲伤,似乎连快乐都包裹着一层灰色迷雾的调调。
他对人物和世界的剖析,又能听出毛姆的口气。比如他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被工具驱使,爱它恨它又怕它。再比如:一个正常人祈祷,那是信仰。一个病人祈祷,他只是害怕。
所以,如果你恰好也喜欢这三位作者,或者其中的一位,两位。那么一定不要错过钱德勒。
至于情节,只阅读了一遍的我并未能好好理解消化。大概就是他帮助一个从路边捡来的朋友为逃脱警察的追捕而出境,又历尽周折为他洗清冤情的故事。
故事开展得异常缓慢,你也不知道他要带你走向哪里。有时候前后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更像是他一个人的独白,呓语。然后在一个不经意的地方,一切都有了联结。
年代,空间,历史,翻译以及自身的经历,都给我的阅读带来障碍。就像当初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有人都说这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可是却并不太对我的胃口。不过我还是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某一个时刻,我会忽然读懂盖茨比。还有马洛。
这不是一部大众小说。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没有尖锐刻意的矛盾冲突。读到最后。只记住了从不屈服的马洛以及他的每一次对抗。对警察,对黑帮,对权贵。他挨过几次打,甚至险些送命。但是你永远都不能阻止他说俏皮话以及冷嘲热讽。不能阻止他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他是那个时代里难得的清醒者。
当然,他的塑造者钱德勒是清醒者中的清醒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