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一性究竟是什么?

同一性究竟是什么?

作者: 如一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19:30 被阅读35次

    本文是《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引论”部分的阅读笔记。

    《童年与社会》《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青年路德》是埃里克森心理研究密切相关的三部书,可以说是三步曲。很明显,每部书都有所侧重,分别描述童年、青少年与青年。作者说这三部书有重复,但整体上的分期还是比较清晰的。

    同一性是青少年(青春期)的核心问题。之所以在这个阶段提出同一性,是因为这个阶段的人的主体性开始建立,“自我”的概念开始形成,之所以有危机,是因为源于内在的思想与社会环境不一致。

    社会环境由现象和内在观念组成。青少年很容易直接以现象说事儿,而社会现象与其内在思想经常不是一回事,这是危机的一个原因,盲目的追星,赶时髦或者参与社会不良行为等就是在这种盲目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另一个原因是社会环境有其内在积极的一面,但多数个人的思想及其家庭教育观念滞后于社会观念,这是危机的另一个原因,这就导致面对社会发展无所适从,或者投身社会之积极潮流而与家庭观念决裂等。

    为了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我们细致分析一下“内在思想”和“社会环境”这两个名词。

    内在的思想一方面来自于人内在的力比多,简言之是向外发展的能力,也被称为生本能(虽然死本能同时存在,这里着眼于青少年的发展,也是这个阶段的凸显倾向);一方面来自于家庭的教育。

    社会环境又是什么呢?说社会环境是着眼于青少年对社会的判断:

    “从发展的观点看,‘以前的’环境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并且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把现在变成‘以前的’继续不断的过程中,我们就永远也不会(连新生婴儿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从未有过环境的人去迎合任何环境。那么,为了掌握同一性,一个方法学上的前提应当是复杂得足以把环境包括在内的精神分析;另一个前提则可能是在精神分析上复杂化了的社会心理学。”(11页)

    什么又是“复杂化了的社会心理学”?作者没有进一步阐述,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努力揣测。心理学有两个分支,一是“人格学”,研究自我概念、自我意象、自尊等;一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中人的角色模糊性、角色冲突、角色丧失等。所谓的把社会心理学复杂化,是否就是把人格学的研究融进去呢?

    这样联想似乎很有道理,但埃里克森指出了这种机械结合的错误性,因为这仍然是孤立的看问题,忽视了人的“发展性”。也就是说,同一性本身不是一个具有固定内涵的概念,它具有发展性,也就是具有生长性。人内在的思想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同一性”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危机之为危机,就是固守一方的影响,或者固守既有的认识,更多的是兼而有之。

    同一性是一个动词,是一种积极的寻求平衡(适应)的过程。“对于同一性的形成具有原型性重大意义的,在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发展方面和历史方面之间的交互作用,只有作为一种心理社会相对性才能加以概念化。”(10页)

    如果简单的归纳一下同一性,可以说就是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相对稳定的结构。

    青少年乃至经由合法延缓期到青年期而形成合宜的同一性,就是能形成初步的人格结构,这个人格包含感觉、知觉、情感、思维等。虽然这个结构可以不断的升级,但没有初步的稳定性,就会产生危机,危机之为危机,就是不能很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处于混乱和不确定之中。

    说着说着,有点接近皮亚杰的图式概念了。皮亚杰的图式也是在同化和顺应中保持动态的平衡,具有发展性,但没有基本的图式,就很难在社会上独自的展开属于自己的生存。

    以上理解是否有误,不得而知,还需在后续的阅读理解中不断呼应,在这种关联中,才可能发现是否有错谬。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读书笔记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一性究竟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hn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