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以体育人的马约翰

摘抄,以体育人的马约翰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4-03-08 18:54 被阅读0次

说到清华大学,大家都知道它是学霸汇聚、名家辈出的顶级高校,但是还有一句“无体育,不清华”,却鲜少人知。其实,体育一直是这座百年名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1年在日本东京奥运会上,为中国队夺得首金的杨倩,和2023年在成都大运会上获得女子10000米冠军的夏雨雨,都是由清华培养出来的世界冠军。

而说到清华的体育史,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在清华执教52年、影响了几代清华学子的马约翰教授。

今天,我们就走近马约翰,了解他“以体育人”的传奇一生,进而追溯中国“以体强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01.不堪“东亚病夫”的屈辱  强身健体做强壮中国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就此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而鼓浪屿则成为华洋共管的国际社区。

1882年,马约翰就出生在这样背景下的鼓浪屿。他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西班牙人。不幸的是,马约翰3岁丧母,7岁丧父,只能靠吃百家饭长大。童年的马约翰活泼好动,因为家境贫寒,没学可上,就天天到山上、海边玩耍,这倒是为他打下了健康的身体基础。

13岁时,马约翰终于在教会慈善机构的资助下进入学堂。上学后他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网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也受到一些先进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

马约翰虽然是中西混血,但是在他心中始终认定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看到在洋人奴役下的同胞生活困苦,身体虚弱,被耀武扬威的洋人嘲讽为“东亚病夫”,年少时的他就发奋要锻炼身体,做一个身体强壮的中国人。

“东亚病夫”是这个人给中国起的,日本人却叫的很起劲

1904年,马约翰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两年之后升入本科,主修化学。在校7年,马约翰凭借着运动才能成为学校足球、网球、棒球、田径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并且在多个中短跑项目上蝉联冠军。

当时,外国人喜欢在上海举行体育比赛,目的是在中国人面前“秀肌肉”。马约翰不服气,就经常主动参加比赛,与外国人竞争。

1905年,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国际田径比赛中,马约翰参加了最考验体能的1英里赛跑。枪声一响,4个日本参赛对手就一字排开霸道地占据了整个跑道,马约翰悄悄地跟跑在他们后面。这种局势一直维持了3圈,到最后一圈时,马约翰突然开始发力,先后超越了4个日本人,在中国观众的加油呐喊中,以领先第2名50码的绝对优势夺得冠军,一时震惊了欧、美、日等外国运动员。

在场的中国观众齐声高呼:“约翰,中国;约翰,中国”,并把他高高举起,绕场一周,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02.严格执行“强制体育制度” 形成清华良好的体育传统

上海田径比赛结束,虽然马约翰为国人争了一口气,可是周围的一切并没有改变,很多中国人还是很羸(léi) 弱,洋人依旧对中国人充满歧视。但是,对于马约翰个人来讲,一切却不同了,因为他的心里埋下了投身体育教育事业的种子。

1914年,马约翰先生被清华学校聘为化学系助教。但是,很快就因为他的体育特长和从事体育教育的志向,被转聘到体育部任教。1920年他成为体育部主任。                 

清华学校就是后来的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当时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每年都要送出100名学生到美国留学。

揭秘在中国有着重要地位的11所名校(图)(2)_高考网

为了让送出去的学生不给中国人丢脸、不被欺侮、不被嘲讽,又能够应付长时间、长距离的海上航行,清华大学从建校起就特别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并实行“强迫性体育制度”:一是要求学生每天下午4点到5点必须走出教室去活动锻炼;二是体育课是必修课,体育测试不及格就不能毕业。

虽然是强制性的规定,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并不愿意执行,经常四处躲藏起来看书。马约翰就到处寻找这些躲起来的学生,跟他们讲道理,“逼”着他们去锻炼。在强迫学生运动上,马约翰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敢体育不及格,我就敢让你不能毕业”。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年在清华就读、后来成为著名作家、教授的吴宓(mì)先生,在功课全是优的情况下,就因为跳远不及格,多留校半年,直到补考及格后才出国。还有后来成为国家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先生也因体育成绩不及格,推迟了一年才毕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即使在“西南联大”时期,马约翰也没有放松学生的体育运动。当时昆明物质匮乏,条件艰苦,学生们营养不良,没有精神头去锻炼。可是马约翰仍然坚持带着学生们在操场上跑步,想办法组织一些赛事。他认为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学生越是软弱无力,越要加紧训练。

除了管理学生,马约翰在体育教育上还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研发了很多训练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

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因家境贫寒,从小营养不良,1931年入学时只有1米49,身体很是瘦弱。马约翰鼓励他:“要带着脑袋锻炼,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努力克服缺点,战胜自己得到进步。”钱伟长在马约翰的指导下,动脑筋想办法寻求突破,后来,他在越野跑、100米栏、足球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入选国家足球队,参加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毕业时,钱伟长身高竟长到了1米66。

就这样,在马约翰的不懈努力下,清华学生的体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们也逐渐养成了运动的习惯,体育锻炼之风在学校蔚然兴起,并形成传统。

建校20年内,清华大学在田径方面取得了37个华北冠军,创造并保持了20项全国最高纪录;球类方面,历年与华北各校比赛,清华也是胜多负少;在历届远东运动会上,也有不少清华学生为国出征。

03.投身新中国体育事业 成为人民体育教育家

马约翰先生是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他不仅在体育教学上经验丰富,而且在体育教育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对清华大学甚至新中国的体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考察过欧美体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之后 ,经过对欧美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撰写了大量的体育教育理论文章。

1926年他撰写的《体育的迁移价值》,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篇非常重要的体育论著。在这篇文章中,他深入论述了体育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体育可以带给人勇气、坚持、自信心、进取心和决心,培养人的社会品质——公正、忠实、自由。”

他诞生140年了,我们仍然没有走出他对体育的认识-清华校友总会

1931年,马约翰在清华大学《向导》专刊上发表文章明确概括了学校体育的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身体健壮成长;二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也是我国最早把“体育”与“教育”视为等同位置的教育观点。

不得不说,马约翰这些近百年前的文章对当今的体育教育仍有现实意义,堪称不朽的著作。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体育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这更激发了他的工作热忱,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身到了体育事业中。他先后两次当选为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1956年10月,他当选为全国体育总会主席;他在两届全国运动会上担任了总裁判长。

除了工作,马约翰一生都在践行做一个强壮的中国人的诺言,始终坚持体育锻炼,直到晚年仍然红光满面、身体健壮。76岁的他还保持着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并与他人合作夺得了北京市网球双打冠军,到84岁时还能做13个俯卧撑。毛泽东主席都曾赞誉他是“新中国最健康的人”。

他经常说:“进行革命工作的是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是人,这样的‘人’,除了要具备很高的政治觉悟以及精湛的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有一副结结实实的能够担负一切繁重工作的身体”,“现在我们体育工作者肩负着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的重大职责。”

在庆祝马约翰先生在清华服务50年大会上,时任清华大学的校长蒋南翔先生说:“我们每个同学都争取像马老一样毕业后健康工作五十年!”

这句话在清华演变为一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结束语

1966年,也就是马约翰84岁高龄时,在清华大学执教了52年的他因心脏病离世。

为纪念马约翰,清华大学设立了“马约翰体育奖励基金”,并铸造了两尊铜像,一尊立在清华大学,一尊立在马约翰的家乡鼓浪屿。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清华附中的体育特长班,简称“马班”,前面提到杨倩和夏雨雨,就是出自这个著名的“马班”。

清华大学还有42项体育比赛冠以“马约翰杯”,项目之多超过了世界级运动会,足以证明体育运动在清华大学的普及性,以及马约翰的体育思想在清华大学历久弥新。

相关文章

  • 以“体”育人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体育,体育课在学校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当然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镜地也是...

  • “以己育人”?“以人育人”?

    《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把他引到了宫殿里来,每天给它奏音乐,...

  • 《思政前沿》刊发:《江西现代职院:“五维一体”文化育人》

    《思政前沿》2018年第4期(总第13期)刊登了《江西现代职院:“五维一体”文化育人》一文,详细介绍了学院以文育人...

  • 以舞育人

    全国各地很多街舞培训机构,当然也包括我们,宣传语不外乎是:“以舞育人,街舞改变孩子,让孩子更快乐、更潮、更有创造力...

  • 育人以爱

  • 以诗育人

    以诗育人· 田 秀 前不久,有位朋友和我谈诗时,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问题是:你写那么多诗有啥用? 是呀,我写了...

  • 以美育人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校开设了拉丁舞课程。舞蹈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 有着积极的陶冶作...

  • 以行育人

    彭婆小学 郭璐璐 “忘记恩德是人类的天性,就像野草一样;而感恩却如玫瑰,必须给它施肥浇水,给它教...

  • 以爱育人

    这两天外出旅游,我教的第二届一个学生联系我。听说我不在,这个学生转约了我老公。说等我回去之后再约我。 结果他们好几...

  • 育人以静心

    今天上午看了央美的《精微素描》课程,下午又重温了黄发旺老师不教而教的课程,共同之处是:育人以静心。 央美的苏海江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以体育人的马约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hy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