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的工作做个现金流折现
说起内在价值,就离不开现金流折现,这也是投资大师巴菲特最认可的估值方法。现金流折现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具体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换个角度,为自己做个现金流折现。
当我们完成了所有学业并准备参加工作,那么我们为了完成学业而付出的所有成本就是“账面价值”,包括学费以及为了学习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这是我们为了获得就业竞争力所产生的资本,就像一家企业为了获得经营收入和竞争力,买入设备厂房等等,只是我们的这些资产无法交易给别人。
当我们进入了职场,获得的工资额,就是我们的“市场价值”。
我们开始工作,直到最终我们结束职业生涯,所获得的所有职务性现金收入的综合,就是我们的“内在价值”。
我们的余生到底能创造多少价值呢?我们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
有的人工作稳定,但也没有什么发展空间,比如公务员、事业编制。每个月收入稳定,但也不会有大的增长,就像一些低增长的蓝筹或公共事业股,永远不用担心收入,但也没有什么期待。
有的人刚入职场,边工作边学习,提升很快,某些能力已经很突出,但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稍有不慎就容易被替代,就像我们投资中的成长股。
有的人已经进入职场很久,并且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所在领域优秀的人才,以他的能力已经很难被替代,每年获得稳定的收入增长,但也因为已经在职场中位置较高,不会有太惊人的提升空间,这就像我们投资中的白马股。
再给自己或企业做现金流折现前,我们要知道过去多牛逼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判断的是未来,比如某个木匠,手艺极好,以前找他打柜子要排几个月,现在基本都是成品定制,样子好看安装快,过去很牛逼的优势,现在已经没办法为他带来高额收入。
所以现金流折现的第一点就是对未来有尽量准确的判断,如果十年前对未来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认为木匠会是一个越来越吃香的行业,那么无论当时做出的计算多准确,和十年后的现实都会有巨大的差别。那么我们怎么计算我们余生的现金流呢?
举例:某人生活在三线小城市,每月工资6000元,工作收入都稳定但也没有大的提升,除去个人花销,每月可以剩余3000左右,大约还能工作25年,假定折现率5%,为什么要折现呢?
1.因为通胀,一年后和现在同样是100元肯定会损失部分购买力。
2.今天得到100元我们可以马上存入银行创造价值,一年后得到的100元就损失了这部分价值。
那么经过折现,如果安于现状,不努力提升自己创造更多收入,余生可以创造的现金流是49万左右,即便在非常节省的情况下,也注定是平庸的一生,每天被闹铃吵醒,去公司的路上,顺手买份早点,庆幸没有迟到,做着千篇一律,毫无意义的工作,苦熬到下班,盼望着周末,安慰着自己就喜欢这样平淡的生活,等到每月发工资,看着好像积蓄多了一些,但其实人生的天花板从未改变。
有时候我们选择稳定,只是因为恐惧和懒惰,如果我们有梦想,我们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估算一家企业时情况要复杂很多,但基本的思路类似,企业未来能够存续的时间,存续时间内能带来的价值,然后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如果把上面这个案例看做一家企业,我们愿意出多少钱买断这个职业生涯呢?
我们肯定不会以原价49万买断,这样没有任何赚头,而且我们花出的49万是真金白银,未来得到的49万却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比如收入下降,比如提前失业结束职业生涯,因此我们需要等待价格有一个较大折扣时才会考虑买入,这也就是为什么真正的便宜不用我们拿笔计算,需要便宜到一眼就能看出来时才考虑买入,我们需要给太多的不稳定因素留有护城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