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探析
面对热点事件 网民百态心理折射探析——来自心理学专业者的手记

面对热点事件 网民百态心理折射探析——来自心理学专业者的手记

作者: 静馨Liang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21:45 被阅读0次

一:无动于衷型

首先TA们是一些并非个性内向的人群;TA们仅是在当面对无论身边、周遭、国内、国际发生了任何重大事件时都采取完全不介入姿态的人群。

彼时,TA们依然会频繁地游走于网络,但只会发送一些诸如引导人们如何沉醉于或风花雪月、诗情画意、健身美体、长寿医药,难得糊涂的帖子或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图文链接。

这类人群中的一些是真性聋哑者;另一些则是装聋作哑者。

那位在参与了六十余年代表百姓大众的会议生涯中,一向自豪于自己从不投“反对票”的“著名举手器”,以及那位感情丰富的名主持所言自己从不投反对票的原因,是因为不想给国家添“乱”——这类人群往往陶醉于个人现时安好的情形中;平素只关注些风花雪月的励志动人动情文,而从无力、无心去深研人文社会等一些蕴涵着警醒人们去如何深刻辨识人类社会,剖析人性根源行为的书籍。她们在参与政治,但却没有自己的主张;虽然实际上也的确难以拥有自己的主张。但自身却对自己无法主张这码事,报以如此难以自禁、溢于言表的欣快、喜悦、自得之情,却是难以理喻的。

图片源自袁立微博

或许这类人心底亦有善良,但其善是小善;TA们那种善是勿需付出代价却又能博得他人认可、主流赞美、且更能由此获得自身内心满足的一种多得之举。但实际上却被窥见了其格局的异常促狭。

事实上TA们中的大多数往往也走过艰辛之途。但走过了也就走过了。TA们如今走在了花团锦簇的康庄大道上,且已走了很久;TA们对曾经的苦难历程选择全然忘却而仅观当下;“仅观当下”,从个人心理学意义上言是提倡的;但若从众生与社会历史这一大格局放眼却是极为自我的表达。此类人之所以如此心安理得,是缘于TA们自我欺瞒地选择确信所有人都是与其拥有着同样的生活状况和质量;而全然不顾及、不提示那些大量仍在泥泞道中煎熬着蹒跚行步的大众们;更不会也无能力去提示人们诸如“忘记过去,黑暗必将重现”——这一由慧者们一再发出的警示之语。

图片源自本人美篇

这一类型之中的极端者们的表现形式,往往会如同下面这篇文图中所展示的情形般冷漠。完全没有同类人群间所具备的紧密关联概念。

图片源自网络相关新闻报道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下的这首诗中的句子悲情、悲壮、睿智,是在广阔格局上对自我、自私人性发出的警告之语: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这类人群的原生家庭大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个人不具备系统的高等文化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育经历;缺乏文化视角、知识智识;个性懦弱自我;视野格局促狭;或许TA们仅仅兴趣于所谓政治以外的“艺术”,但即便如此,也仅歌颂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一派祥和的艳阳天,而全然无视四季、阴阳、日月、上下、明暗、雷电、死生交替的正常自然规律与现象。因此TA们所追寻的“艺术”,正是由于不能完整地表达正视生活原型给予自己的启示,因而充满苍白与平庸的必然而全无思想、深度、重量与质感。

这类人往往美其名曰:不参与政治。关于政治这个概念,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定义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极大地影响经济的发展。”

百科百度上是如此定义——“政治,它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与全体民众的大小利益生存息息相关,交给政府代为统一管理的事宜,能说与众人无关吗?所以早在2600多年前古希腊雅典城邦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梭伦在进行改革的法律条文中就明文规定:当在社会中出现某种对立、对抗情形时,所有对此保持中立的人士应给予没收其全部家产的处罚。

“他认为:每个市民不应该对公众利益抱着漠不关心和置身事外的态度,而只是一心只想保障私人事务的安全,或是对社会的骚乱毫无知觉,甚或为自己带着投机的心理而感到沾沾自喜……《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

——这类人群的特质:自私性、自我性、伪善性。

二:沉默型

(1)有想法,压抑但不敢表达的内向型或懦弱型: 这类人或原生家庭或本人就亲历了过往的惨痛历史;锋芒被断、羽翼早折、惊弓之鸟,恐惧声响,但求保身……

(2)有思想,但属不屑表达的消极型;既有艰辛成长经历又有深厚人文历史素养;早参透“太阳底下无新事”的哲理;红尘看破,无欲无求;任它翻江倒海,我自岿然不动;悲喜无感,无畏无惧无忧。

(3)个人仅具备极为有限的文化知识;虽然家庭与自身都有过沉重不堪回首的创痛过往。但将曾经与现时两相比对后,对现况已有发自内心的甚为满足心态;TA们往往个性温和,内向、宽容待人、随遇而安;TA们在精神上没有更高层级的追寻意识。明哲保身是其人生唯一渴求。

(4)无知无识无悟、缺思少想的天真型;不具学习成长要求、能力;全身心迷失于追求个人非健康形态快感中的麻木型、沉沦型、虚幻型。

——理解性、怜惜性、挣扎性、无力性。

三:激进拥戴型

完全保持与官方一致的论调;对官方呈现事件的一切言行均会为其作言辞激烈地辩护;

(1) 知识群体:

个性圆滑、世故、伪善、功于心计、趋炎附势、道德水准低下;有一定文化学识及文化素养,但对事件以及历史事实因为自身缺乏科学的、全面踏实、探究的客观理性态度;或真或假地坚守自己及其从属群体自一个渠道获至的信息,从而思维固化,缺失对事物本质的认知能力。

(2)现时获利阶层:

缺乏安全感;TA们往往因恐惧而产生攻击言行:TA们往往如临大敌地防范、抨击自己周围出现的任何可能弥散的“不安定因素”。

(3) 现时乏利阶层:

不满现况,怀念旧时。

(4)盲从跟随群体

此为最为危险的群体。这类人自身没有任何历史、政治知识储备以及文明道德学养做根基;完全不具备独立意识及独立见解,但却高调地盲从自己认同的诸如亲友或学友圈中的激进主张;TA们感性、冲动、激烈,易受环境、人为等偶然因素熏染、主导。暗示性强。其特质包含:迷糊性、莽撞性、无知性、冲动性、果敢性 、乌合众性。

此类人群无知无畏。那些做出砸车、冲击快餐店、聚集人群欲揪斗异见人士等等过激行为的人均属此类。

图片源自网络相关新闻报道
图片源自网络相关新闻报道 图片源自网络相关新闻报道 图片源自网络相关新闻报道

TA们是一些先天成长环境恶劣,后天又缺失或拒绝自我成长机会,具备高度易冲动特质、生理激素易高涨飙升的反社会人格特征的人群;是古斯塔夫·勒庞所言的“乌合之众”。此类人群极具危险性、破坏性。

面对热点事件 网民百态心理折射探析——来自心理学专业者的手记

——民族主义者、民粹主义者、浮躁性、极端性、偏激性、惶恐性、盲从性、战斗性、危险性。

四:激进质疑型:

完全采取与官方相反的论调;对官方呈现事件的一切言行均要作言辞犀利地质疑;分别包含:

(1)有一定文化学识及文化素养,但对事件缺乏系统、全面、本质、系统历史认知感悟能力的人群。

(2)个性外倾,知识面丰厚,了解历史深透。但却深切感知到了自身被谎言包裹的荒唐,以及被愚昧绕及所致的痛苦、无奈;这类人终会被激怒——这是一种因平生致力于苦寻知识、真理及人类文明理想的苦志被玷污、被污损所出离的愤怒表达。

——智识性、极端性、偏激性、冲动性、危险性、战斗性。

五:无暇型

自身因为生存、工作或家庭缘由无暇、无力顾及其他。

----不得已性、温和性、不介入性。

六:游弋型

TA们有慧根,有文化根基、有开放心态;随着其年龄增长、知识范围扩充、一些方面认知能力变化,TA们的价值观思维及意识形态方向会在“拥戴型”或“质疑型”中不断游弋。

——温和性、变动性、不定性。

七:讥讽嘲弄型

这类人从苦难中走来,无奈地顺从适应着环境现状。TA们表面上似乎呈现着随遇而安的态势,但于潜意识中,却深重地压抑着自己无法觉悟到的、诸多永远无法化解的积怨;这类人群自己缺乏心理能量、能力、智识,但却时常要嘲弄、讥讽、嫉妒那些关注社会事件的人们。

——无奈性、分裂性、矛盾性、可悲性。

八:学者型

该类人群大都出生、成长于物质条件比较优渥的家庭,接受过良好教育;其个性沉稳,感性理性交融;TA们对自身命运及对周遭人物的浮沉、悲喜命运有历史性的系统深刻体认、感知;TA们有深厚科学素养及历史、人文背景;对事件的看法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由表及里试图对其进行有理性、有逻辑、有深度、有理有据的分析、判断、解析。TA们具备心灵的自由性、开放性、独立性、包容性、探究心、顽强性、勇敢性;TA们总试图通过自己矢志不渝的努力探究,去挖掘出一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并给予其符合逻辑的解释;TA们在获得自己缜密结论出现之前,绝不会跟随任何人对其心理的引导与暗示。

TA们乐于发声,分享其研究所得。这类人群中的一部分关注社会事件的行为大多仅局限于书斋之中;而其中的另一部分则会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睿智性、客观性、理智性、智识性。

面对热点事件 网民百态心理折射探析——来自心理学专业者的手记

结语:“事实上想令与己具截然不同思维模式的人转变一些看法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你的结论来源于你几十年来的主动受教、被动受教——对各个方面不断探究所作出的综合性结论的结晶;而这只有与自己成长环境及成长感悟相近的人才会同样具备。那些不同者、截然对立者就如同原教旨宗教信徒与异教徒般水火不容、誓不两立——双方都会断然拒绝接受彼此观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热点事件 网民百态心理折射探析——来自心理学专业者的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lr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