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总结5】懂点心理学,给予学生更正确的帮助——《好懂好用的教

【读书总结5】懂点心理学,给予学生更正确的帮助——《好懂好用的教

作者: 林洁容 | 来源:发表于2019-06-16 22:20 被阅读0次

一、选书原因

      做班主任的这几年,遇到许多棘手的学生问题,很多问题的背后都有心理原因,所以多了解一些教育心理学,多了解学生出现一些问题的背后原因,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

【读书总结5】懂点心理学,给予学生更正确的帮助——《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20190616

      这本书的作者是北师大的一个心理学教授。全书有十个主题,穿插了很多教育案例,很适合班主任看。很多内容跟我的教育观念很相似,案例很贴近我的学生情况,分析得也很到位,值得看。我刚看了这本书的大概框架,就按照这个思路写了这周工作室的情景讨论,我觉得还挺实用的。

二、读书笔记

(一)学生很聪明为什么却不爱学习?——决定学习动力的直接因素

       第一章讲的是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

       最近两年,我意识到推着学生学习是一件很无趣的事,他学得辛苦,我觉得失落。所以我开始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主题班会,只做了一系列的励志主题班会,有点效果,但对于已经上学八年且不爱学习的学生,想要在一年内就爱上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我还得继续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学生的内部动机受个人偏好、负荷力、学习效能感、责任心、可塑性五个方面影响。个人偏好更多的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就爱学习,但有些人则相反。负荷力是指老师要因材施教,不要让学生觉得负担太重。学习效能感是学生自己觉得自己是否有能力学好。责任心是指为其他人读书或者为民族而读书。可塑性是指学生都是可塑的,只是程度不同,但可塑性低的学生更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见得是坏事。

(二)换了老师学生怎么对学习没兴趣了?——影响学习动力的环境因素

       第二章讲的是孩子学习的外部环境动机。

       1、父母的素质和教育教养水平。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教育教养水平、亲子关系都是影响孩子学习动力很重要的外部因素。

       2、教师的影响。人品好、爱学生、认真敬业和教学水平高、有威信。这么对比一下,我觉得总就是没什么威信,所以有时装凶也是为了震慑学生,其实我不是真的凶,哈哈。暴躁是无能的一个表现,得改。

       3、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动力。

       4、文化和氛围。都说交朋友很重要,这指的就是文化和氛围,如果在一个班风学风良好的班级,人就容易积极向上。

       5、时间与成长。有些孩子的成长是比较靠后的,等到时机成熟自然就会成长了,家长和教师也不必着急。大器晚成的大有人在。我也是在我不需要被逼着读书的时候,才开始喜欢读书的。

       外部环境动机也可以转变为内部学习动机,比如孩子看到父母很喜欢学习,喜欢就很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

(三)成绩不好的学生还会有出息吗?——多元智力与个体差异

       第三章讲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要从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职业角色”反过来审视他们在学校应得到怎样的教育、获得怎样的发展,将学生的学习与其未来的发展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既然现实的情况是不可能每个人都上大学,我们的教育就要给那些上不了大学的孩子另外的出路,让他们未来在社会上一样过得幸福、有尊严。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多维度的,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能“很聪明”,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智力上表现突出。当我们不仅仅用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话,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更要给予鼓励,不断地尝试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并施展自己的才华,提高其自信和学习动力。

(四)学生很勤奋为什么成绩上不去?——提高学生的思考力

       第四章讲的是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1、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训练他们学会“聚焦”,聚焦的要求包括“聚而不僵”、“广而不散”、“细而不碎”。

        2、要丰富学生的记忆与积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最高效,将新的、陌生的识记内容与已有的、熟悉的内容联系起来,就会使记忆变得非常牢固,而且记忆过程也会很轻松。

        3、要促进学生的理解与领会。“概括”、“抽象”和“推理”是理解的核心思维过程。由问题驱动的理解更主动、更高效。理解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内容时,一定要注意“铺垫”,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理解目标内容补充必要的知识基础。

        4、要鼓励学生应用和实践。应用实践能力的核心思维过程是“迁移”,包括层次较低的情境迁移和层次较高的类属迁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给学生布置真实的、真正的任务。

        5、要激发学生反思与创造。提高学生的反思与创造力一定要打破“标准答案”、“唯一答案”的桎梏,鼓励、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五)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吗?——道德与社会性发展

       第五章讲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品行的培养应渗透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在认知、情感、行为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品行。在认知方面了解善恶与对错;在情感方面亲近、认可、向往良好的品行;在行为方面恪守道德准则。

        良好的品行包括善良、宽容、谦逊、真诚、中正、有礼貌有教养等六个方面。善良包含同情和悲悯、友好与利他两个核心成分。宽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的兼容并包,二是行为上的宽厚与容忍。谦逊是指谦虚内敛,不自大,不虚夸,多看别人的长处。真诚是指真实诚恳地对待他人,也真实诚恳地对待自己。中正是指内心秉持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能够坚持原则,行事端正,执著坚持。有礼貌有教养既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的表现。

        教师和家长也需要在品行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学生做出榜样。此外,教师和家长要抓住“观察学习”的机会,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学生养成良好品行的素材。

(六)习惯可以决定命运吗?——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第六章讲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事。

        认真是一种精神和承诺,源自高标准和对细节的追求,需要专注和坚持。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认真内化为内心的追求,做人做事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力求完善,关注细节。

        培养学生的坚韧与乐观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二是优化学生的归因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被激发起来,学习就会变得主动、愉悦、高效。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和家长的职责。

        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他自己”的任务,别人无可替代。贴得太近、跟得太紧、管得太多会导致学生失去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教师和家长应以“亦师亦友”的态度和学生交流或提出建议。

        合作的前提是相互的尊重和理解,合作的要义是分工、互补与分享。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形成分享的意识以及宽容的心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合作过程中的压力、竞争和矛盾,培养学生具有制定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高效的学习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这就需要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从生活细节入手。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经历不同的阶段,相应地,教师和父母也应运用不同的方法。

(七)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读书、体验和实践

       第七章讲的是怎样选择课外班。

        读万卷书。读书的核心价值在于获取知识、与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形成情感共鸣、获得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为学生选择好书有四个标准:一是有趣,符合孩子的趣味;二是优美,体现文字的魅力;三是有思想,学生读了能有收获;四是符合孩子的思维水平。父母和老师一方面要为学生选择好书,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己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

        行万里路。体验的核心价值在于开阔眼界,了解人生百态,丰富内心情感。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转化”和“升华”,凸显各种看似普通却对学生有深刻影响的生活体验的价值。

       做万般事。实践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坚强意志,培养兴趣。世界是一本书,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创造“做万般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做事了解自己,欣赏自己。

(八)该奖还是该罚?——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

       第八章讲的是奖惩方式。体罚不是教育,而是报复。

        奖励学生是为了强化其某种行为,奖励一定要出自真心,让学生体验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通过奖励提升学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这是更为持久和稳定的动力源。

        奖励学生要注意调动其内部动机,在某个阶段可以利用外部奖赏强化学生的外部动机,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因此而压抑学生的内部动机,要引导学生体验活动本身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提升和保护学生的内部动机,让活动本身成为有效的强化因素。

        运用惩罚一定要慎重,能不用则不用,有时要和奖励并用。惩罚学生是为了抑制某种行为,绝不是为了发泄怒气和不满而羞辱学生,同时教师和家长在惩罚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他感受到爱和高期望,要公正体面,不可粗鲁。

        无论奖励和惩罚,所用的方法都要因人而异。奖励要关注学生不同的需求,惩罚要注意孩子的承受力不同,对一个孩子有效的惩罚却可能对另一个孩子无效。

(九)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教育的时机

       第九章讲的是教育时机。

        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基于孩子身体或智力方面的成熟,要认识、尊重孩子的现有水平,在发展的某个方面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不顾孩子发展的“时间表”盲目地期望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孩子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在身体或智力某方面的发展存在最佳时机,处于这个时期该方面的发展效率最高。但是,不是到了这个时期孩子就会自动发展,家长和教师要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关键帮助。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孩子的认知发展由低到高要经历四个阶段:动作感知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孩子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教育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促进学生在现有水平上的提高。

        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要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教师和家长要在孩子既有水平的基础上辅以恰当的德育内容和德育形式,积极、主动地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判断其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呈现的内容。

(十)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优质课堂的核心要素

       第十章讲的是优质课堂。

        优质课堂的前提是安全,这样学生才愿意待在课堂里,才能集中精力学习。安全的课堂中没有欺负,没有歧视和嘲笑,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能够坦承自己的不足并主动追求发展。

        教师要对学生怀有高期望并且对学生高标准要求,激发他们内心成功的梦想并让他们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课堂要高效又有趣,这依赖教师有深厚的学科素养,能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方式授课,有幽默感,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方式丰富又灵活。

        课堂中充满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要关注课堂中的情感因素,与学生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积极情感关系,让课堂变得安全又温馨,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归属感。

三、读书感想

       这本书很容易读懂,作者通过很多案例来引入和解释。但例子更多偏向于小学生,毕竟小学的讲台才是培养一个孩子最重要的阵地。加拿大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是英语为母语的老师才能担任,而且对小学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我们国家目前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

       这本书值不值得读第2遍?我觉得不必读第2遍,因为里面的教育观念,我已经通过实践领悟到了。这本书加深了我的理论认识,它更适合作为我的教育字典,以后遇到学生的难题,可以翻一翻找找思路,写论文时可以翻一翻找找灵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总结5】懂点心理学,给予学生更正确的帮助——《好懂好用的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lt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