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隐形贫困人口”这个词火了,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相信大家大家纷纷都在对号入座,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看到这个词,看到这个词后面的故事,我坚信我是属于这类人的,我也不自觉看向了周围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曾经读书的时候,拿着爹妈给的钱,拿着奖学金,拿着老师发的俸禄,住着几近免费的学校宿舍,吃着国家补贴的食堂,当时的我想买啥就买啥,作为一个男生,从本科开始就是不买淘宝货,出入商圈商场,手机从没有被潮流落下,电脑稍有卡顿就换,买衣服始终用有色眼睛看着打折区,出门不爱坐公交因为太挤了。当年的我过的惬意潇洒,我也一度以为,毕业后我的生活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毕业后,我确实过了这么一段更加纸醉金迷的生活,虽然租房和吃饭成本上升了小三倍,可是还能承受。和同事朋友聚餐一顿没有落下过,闲了就去酒吧喝酒,一晚喝下去个一两千也是每个月有那么几次。
这样的生活直到我背负着房贷后,就再也没有青睐过我了。
当我看着这个城市的房价呼呼的往上涨的时候,作为一个男生,深知房子对于娶老婆的重要性,和计算了下,一套房子一个月涨的比我一年挣得都多,觉得不能再拖了,于是家里给掏了首付,我开始还房贷。
开始还房贷后,日子一天比一天艰辛。
每个月花在房子上的钱已经超过了工资的三分之二(房贷+租房),再加上吃和行,工资几乎所剩无几。再加上这个年纪结婚的朋友多,算上份子钱经常财政亏空为负。五月份目前要参加7场婚礼,说句实话,现在我都不知道份子钱在哪里,要不打个欠条吧。
除了单位组织的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已经很久没有去过电影院了。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商场吃饭了,现在的我理性的明白了商场餐饮的存在,他们属于中产以上的消费群体,至于我,还是省省吧,这个金没必要往自己脸上贴。要知道贴的是金,出去的是金子。
出门开始做公交骑单车了,吃饭开始考虑成本了,能在食堂解决就在食堂解决,安慰自己食堂的饭菜干净。
同事朋友们的聚餐已经消受不起了,动辄人均100+的价格也没怎么好吃。
当我切实的意识到自己真的穷的时候,我真的看着毛爷爷很亲切。
后来我理性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真的穷吗?
我不知道答案该如何写。
以我为例,以前没有房子的时候,过的很惬意,似乎很富有,纯粹以福享受生活的样子。有了房贷后,生活从此跌落了下来。
这也让我不禁想起来很早看过的一句话“我月薪一万二,用的是两千多的国产,可是那些月薪两千多的却用的是苹果”。其实作者在文章里面给出了答案,作者月薪一万二,他要买房要买车,可用于手机的消费就被大大降低,而反观那些月入两千多的,他们说他们知道这个收入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到不如买个苹果手机让自己高兴一下。看到这个的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其实,藏在这个事情后面的本质是“消费升级”,当一个人的消费被更大更贵的东西绑架后,可用于显性的消费就被蚕食了。那些整天看着很简朴的人,你不知道他名下有几套房。
“隐形贫困人口”,他们要过体面的生活,他们属于“消费升级”的一代,这一代人,从小没有受过穷,懂得取悦自己,讲究生活品质。
买房前,其实我也是个“隐形贫困人口”,因为我在这个城市没房子,虽然每天过着有品质的生活,但是也就仅此而已,没有能力对消费进一步升级。
买房后,“贫困”的本质没有变,只不过是将原先对于生活的消费转嫁了一部分在房子上。我的收入略有增加,但也远远支撑不了对于生活消费的升级。
所以,个人以为“隐形贫困人口”不仅指那些看着生活富足的没有房的人,也指那些看着有房实则背负着沉重房贷的人。他们收入尚可,可是也就仅此而已,兜里没剩几个子。但是他们还算是有选择权的人,至少可以选择将“贫困”隐形。而那些真正的“显形贫困人口”,他们没法选择将“贫困”隐形,他们没有选择。我们的舆论与其将更多地关注放在“隐形贫困人口”上,倒不如多看看那些“显形贫困人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