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
耳蜗由一条骨蜗螺旋管环绕蜗轴旋转两圈半而成,这个器官就是听觉神经开始的地方。8个月大的扎克和米歇尔的差距。3000万个词汇的差距。父母的语言,是世界上最无价也最便宜的资源。三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这个时期大脑会发育至成人大脑的85%,脑神经细胞多达数千亿个,这个时期的大脑就是在为今后的思考和学习做准备。脑部的发育和幼儿的语言环境息息相关,因此,不断的重复和面对面的交流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书中解释了孩子之间差距就是智商、词汇量、语言处理速度、学习能力、成功能力、潜力这些数据之间的差距。人天生不可能形成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只有积极和消极的语言环境之间的不同,所以所谓的天才其实是不存在的。根据作者的观点,天才的养成就在于三岁之前。
2.意义
我很庆幸,我没有天生的生理缺陷,我能听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我能看世界上最多彩的景色,我能说世界上最温馨的话语。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生活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他们听不见,甚至不能说话。我们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有多么的不公平,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绝对的公平可言,只不过是我们的贪心罢了。
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之首,为2057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
本文的作者是一个移植人工耳蜗的医生,通过他对失聪人员的研究,发现语言对孩子的意义尤为重要,我认为对于我们成人也同样有用。
书中说,丰富的语言环境就像氧气,当你拥有它时,你觉得理所应当,当你没有它时,你才会意识到它是如此重要。
其实在我们这个社会,言语的暴力的不能想象的,在我们的家庭中,在公司里,在互联网上,总是在不经意间浸染着我们。我们时常也会可能出于爱,出于关心的目的,用语言裹挟别人,甚至伤害别人。这对于这一切之后便会后悔莫及,但是总是于事无补。常想我要是变成一个聋哑人该多好,就不会被这些烦恼困扰了。
所以,让我们学着说话,让语言更美好,父母语言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这就是《父母的语言》本书的精神所在。
3.原则
3T原则
1.共情关注(Tune in)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
2.充分交流(Talk more)多跟孩子交流。
3.轮流谈话(Take turns)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
4.方法
都说孩子不爱说话就是内向,内向并不是坏事。其实我觉得内向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没有安全感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对他今后的交流,学习,发展造成莫大的影响。
沉默是金,这句话也不全对。
对于天赋的肯定,是错误的。
关键
命令指令
反馈互动
思维限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