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长乐小主 | 来源:发表于2023-08-27 05:46 被阅读0次

语言只是语言,文字也只是文字。虽然说它们都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却并不被很多人熟练掌握。而很多熟练掌握这两样工具的人,却又失去了真诚。所以,我们耳听的语言和眼见的文字,大多传递给我们的都不是语言和文字本身的信息。

我们要了解并看见彼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需要透过语言和文字看见对方真正的需求。

所有的沟通和表达都是有需求的,即使是漫无目的的聊天和倾诉,可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被看见、被懂得。

对牛弹琴、鸡同鸭讲、夏虫不可语冰是生活中常见之事。

两个人能实现语言上的同频共振是比较难的,那需要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能看见对方的需要并及时回应并满足Ta。

所以,看见才是沟通中最难的,需要我们有一颗慈悲心、博爱心、包容心,做到理解、接纳、肯定。

有人可能会说,圣人没需求啊,他们的表达不需要被人理解。圣人博爱,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影响到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他才开坛讲学,坐而论道,著书立说,他的需求都在他的语言和文字里了。

我们所有的言行都可以归结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里。大体上,我们处于哪个层次,需求就在哪个层次。

如果我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那我们所有的需求都会围绕吃饱穿暖来进行。

如果我们生活无忧,我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爱和尊重,自我实现。

总之,不同需求层次的人是很难相互理解的,只有在同一层次的人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所以,于现实意义而言,我们日常所进行的语言和文字交流都是我们对外释放的需要。即使是不回应、沉默,也表达了一种需要。如果我们能看见需要并及时做出处理和回应,就能收获比较好的沟通效果。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需要被看见被支持!即使我们是付出型的人,也没必要在别人不需要时去给予过多帮助。

助人自助,只在对方向我们伸出手时!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oi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