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产品方法论读书
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听书稿】

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听书稿】

作者: 黄成甲 | 来源:发表于2023-03-07 23:42 被阅读0次

    【前言】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书叫《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它的副标题是:如何成长、改变,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新的自由。

    人生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大概率对自己的生活也不会多满意。通常我们解决工作问题的方法,更多来自管理学的原理。例如:时间管理、自我管理、情绪管理。而本书的作者提出解决工作问题,除了从管理学中汲取营养,你还可以从设计学中获得灵感,你还可以用设计思维去解决工作问题。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叫比尔·博内特,另一位叫戴夫·伊万斯,他们共同创建了斯坦福大学的人生实验室。全书是两位作者的咨询案例和研究成果。作者讲解了设计思维不仅可以用来创造苹果电脑用的鼠标、电动牙刷、穿戴式吸奶器这些伟大的产品,还可以用来解决工作中常碰到的难题——如何找到工作的价值与方向?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变化?如果你正遭受这些问题的困扰,书中提供的案例和工具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与帮助。

    我将分三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先说说如何重新定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我们再说说如何寻找现在工作中的价值和未来工作的走向;最后我们来讲讲,如何面对颠覆带来的挑战。

    黄成甲

    【第一部分:如何重新定义工作中的问题】

    先看第一部分,如何重新定义工作中的问题。

    什么是重新定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举个例子哈:你在工作中可能也遇到过这些问题:“我老板就是个奇葩,我无论怎么做,都很难从他这里得到激励或正面反馈?”“公司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度不够,我怎么才能得到快速成长?”这些都是经常困住我们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作者说要关注工作中的可行因素,基于可行因素来重构问题。

    具体怎么做?首先来看看关注工作中的可行因素。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个工具叫“美好工作日志”,它是一个简单的工具,用来关注和记录让你投入工作、受到激励,以及能让你进入“心流”状态的事。工具用三个问题帮我们重新建立对工作的认知,这三个问题是:我学到了什么?我发起了什么?我帮助了谁?

    我学到了什么?回想你的每一天、每一周,问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些小事或者新鲜事。不一定非得是什么大事。也可以是一个新的流程或者程序,这样也算是学习。

    我发起了什么?当你能主动采取行动或者谋求改变,哪怕是换一种新的做事方式时,你就会获得作为创造者的精神回报。你可以设定一个目标,每周至少在工作中发起一件新鲜事。

    我帮助了谁?每天或者至少每周一次,留意你为同事所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可以。在复印机的纸快要用完之前给它续上纸张,减少同事的麻烦;在同事休假时帮他给植物浇水等等。这些微小的善意举动都会增强我们的内在动力和能量值。

    《动机心理学》里有一个“自决理论”:当我们的行为受到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和归属需求驱动时,人会有望获得更积极的结果。我学到了什么、我发起了什么、我帮助了谁?这三个问题刚好完美地匹配了能力、自主和归属的需求。如果你按照上述三个问题,写下你对工作的观察,通过问“我关注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这会打破你对“最近怎么样?”这个问题的老套回答“哦,最近还行”,让你更好地感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好工作日志练习可以帮助你意识到生活中哪些事行得通,哪些事行不通。这些练习会让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你习惯于降低标准、留意生活中可行的因素,逐步做一些微小但有益于改善情况的调整时,就会给你的工作体验带来重大改变。

    如果你找到了工作中的可行因素,接着就可以用设计思维来重构问题。重构问题就是用设计思维找到真正要解决的“有效问题”,弄清楚我们真正要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具体怎么做到呢?书中提到了“最小可行问题MAP(Minimum Actionable Problem)”,“最小可行问题” 就是把那些烦人的大问题变成最小可能的问题,通过解决一个更小、更容易实现的问题来寻求突破,改变现状。比如,“我老板就是个奇葩,我无论怎么做都很难从他这里得到激励或正面反馈?”你可以重构为“老板很少给到正面夸奖,我怎么才能得到组织中其他人对我工作的认可或者赞赏?”“公司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度不够,我怎么才能得到快速成长” 可以重构为“公司没有给新人提供很多培训和引导,我如何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加速成长?”重构问题的关键在于放大事实,对于当前的需求进行本质和客观的分析,从而采取立即可以尝试的行动,不再被之前的困境困住。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当下”解决问题。所以更准确地说,与其说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不如说我们只是对一个问题做出了反应,试图让它进入一个可接受的新状态。

    总结一下,如果你想解决工作上的问题,你需要做的是关注工作中的可行因素,将问题转化为最小可行问题,再用设计思维对问题进行重构——重新定义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最小可行问题”,把解决“最小可行问题”当做一种常态。虽然问题可能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在当下得到了重新解构和解决。

    【第二部分:如何寻找现在工作中的价值和未来工作的走向】

    上面说了如何重新定义工作中的问题。下面说第二部分,如何寻找现在工作中的价值和未来工作的走向。

    人生总是在起起落落中不停的往复,工作总有让人倦怠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人在工作中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发现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发现环境不是自己想要的,很多人都在想我遇到了职场的瓶颈,我需要转型,可到底究竟要走向哪里呢?非常不清楚,又非常迷茫!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个影响力公式,帮我们认识工作的无限可能性——如何寻找现有工作的价值和未来工作的方向?如何一步一步的将自己成功转型到另外一份工作或者另外一个职业?

    我们首先来看公式:影响力= 价值 + 认可度

    当你在面对瓶颈的时候,请先思考以下问题,“你现在所面对的工作体现出的价值有多少?”“现在的岗位又是如何被认可的?”作者针对此类问题给出了重新设计工作的四种策略。

    首先是策略一:重新定义并重新投入。当我们无法摆脱困境的时候,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开启智慧的双眼去从自己认为不好的工作中发现一些好的理由,哪些部分是有价值的,挑出有价值的部分?哪些工作能创造价值,如何去创造?比如,一位互联网社群运营专员,工作上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要做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工作中需要去收集用户的信息,这个工作真的有价值吗?其实是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思考的,如何将收集用户信息的手动重复性工作做成有价值的工作,一位有心的运营专员就把这样的工作转换成填写问卷送试听课的运营活动,制作成一份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统计表,以电子二维码的形式发送给用户,让他们填写并且上传相关数据,这样就不用再手工收集分析用户数据。只要眼里能看到价值,就能把它变成有意义的工作。所以当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你的思考:

    (1)现实是什么?如何去接受它?

    (2)发现工作中的新价值,找到一个让自己能继续工作的新理由;

    (3)如果没有找到新的价值,自己如何去创造这份工作新的价值和意义?

    (4)思考自己有没有在当下的工作中做到足够好?

    介绍完策略一:重新定义并重新投入。我们再来看看策略二:重新塑造

    作者讲述了故事原型安通过“八次咖啡会议”,彻底改善了她的工作体验。

    案例阐述了通过和不同人的沟通,理解工作的含义,增加和赋予工作的新意义,

    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到底还能看到什么样的可能性?如何让工作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撬掉工作中的墙 - 结构改变”的案例,作者讲述,一个技术主管又要管项目研发,又要管行政事务,导致她很不舒服。促使她开始研究工作再造的可能性,通过克里夫顿优势评测:如果抛去行政的工作只负责研发,那么对她来说是很喜欢的工作,同时也能发挥她的技术才干。

    最后是策略三和策略四:重新定位或重新创造(内部求职)

    作者讲述了会计师卡桑德拉的案例,卡桑德拉就职于一家电信设备制造商的财务部门,她想要到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工作,首先与营销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咨询了营销团队的老同学玛西,得到了和市场营销部副总裁交谈的机会,最终获得了营销团队做竞争分析项目的机会。

    卡桑德拉的案例告诉我们,设计思维其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位和重新创造的本质还是人,我们不是从工作的角度去思考人应该如何适应工作?而是应该思考人的需要,然后再去寻找这样的工作。要通过跟内外部不断的连接,保持对工作本身的好奇;当我们思考要换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公司内部去问问做这样工作的人,他们觉着这份工作的价值在哪里?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无聊的地方在哪里?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快乐?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尝试去做,比如可以在现有的岗位上以帮忙的形式去感受和体验新工作是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它给到我们的巅峰体验是什么?什么事更耗费我们的心力?

    总结一下,如何寻找现在工作中的价值和未来工作的走向,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需要深入思考价值、创新,并与个人的优势才干相结合,找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让自己想要的和实际的工作相匹配。

    【第三部分:如何面对颠覆带来的挑战】

    找到工作价值和方向后,怎么才能给人生设计更多的可能,特别疫情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改变,面对这种改变我们又将做哪些设计?

    2020年之后的世界,因为疫情,改变生活的带来的颠覆是巨大的,并且这些变化从出现到解决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在应对颠覆时需要特殊的设计工具,这就是颠覆设计。

    颠覆设计是现代生活新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想要过得幸福快乐,并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你就需要识别颠覆,并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具体如何设计呢?作者说要经历以下两个步骤,步骤一:采用颠覆设计师的心态——成长型接受;步骤二:寻路,为未来做好准备。

    颠覆设计过程的第一步,是我们要离开“等候区”进入一个叫“接受区”的小地方,在“接受区”里完成颠覆设计的第一个目标“成长性接受”。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三类人,第一类人是“倒霉的受害者”,倒霉的受害者往往会选择压迫性接受的方式。噢,不会吧!我的世界要完了!!真不敢相信他们会这样对我。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为什么偏偏是我?我完蛋了。现在我该怎么办?第二类人是“抑制性接受者”,抑制性接受者是斯多葛学派的英雄所选择的方式。好吧,看起来这里正在酝酿一场大风暴——不过别担心,有我呢,我能搞定。你知道吧,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得坚持下去。幸运的是,我够坚强,能挺过去。第三类人是“成长性接受者”,成长性接受者是颠覆设计师所选择的方式,设计师会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并知道如何做面向未来的设计。哇,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改变,看起来肯定会颠覆事态的发展。我不确定这一切将走向何方,但现在是时候开始观察和适应,等待情况稳定下来。我想知道哪些事情将受到最大的影响,它们又是如何受到影响的。颠覆设计师的心态从接受开始,然后迅速转向好奇。“我想知道……”是很棒的“接受区”状态。好奇心会让你参与其中,敦促你不断前进,但不会过早地尝试解决问题。保持参与度和行动力正是接受区所要求的。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进入它(通过接受的方式)并跨越它(通过保持好奇心的方式)。接受总是设计思维的预设起点,因为你无法解决你不愿意接受的问题。接受区还是一个很好的阶段,在这里,你可以设置较低的标准,然后利用小的、充满活力的设计努力走过它,让你继续前进、不断成长,避免被困在等候室里。

    颠覆设计过程的第二步:是寻路,为未来做好准备。作者告诉我们有两种策略可以帮助你从“这里”到“那里”:导航和寻路。导航就是根据你所在位置(A点)、你要去的地方(B点)以及两者之间所有地形的精确信息,设计一条最佳路线。但导航并不总能奏效,因为你并不总是清楚自己的位置或者去向,更不清楚中间地带的情况。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颠覆肯定也是这样的。当你正处于变化和转变的接受区,而新的开始还没有到来时(我们称之为疫情后的“下一个常态”),导航系统就无法使用。当你的公司将你的工作方式改为100%线上办公时,你一边要在家办公,一边要操心家里的熊孩子是不是认真上网课而不是偷偷看手机时,你会发现你没有捷径可走,你无法找出对你和孩子来说都是最好方式的组合。如果你试着在接受区打开你的生活GPS导航,你会发现你收不到任何位置信号,也没有可用的地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寻路不仅是最好的方法,也是你唯一能做的事。寻路是指尽你所能,猜测你要尝试的方向(而不是目的地),向前冒险一段时间,然后停下来,记录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在这个新的有利位置你能看到什么。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在每一步结束时,你都会知道一些在你迈出某一步之前不可能知道的事情。这种渐进的经验和洞察力对于取得进步至关重要。重要的是,在适合采取寻路这一方式的时候,别试图用导航。想象一下,我们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设计师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可以一跃而起,到达“那里”,于是她冒险尝试购买某个“获奖”课程,但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使用同样的素材,一堂接着一堂地让孩子上课,不管对孩子们有没有用——她希望通过某个巨大的飞跃,一下就到达终点,收获在家庭教育下幸福成长的孩子。但是如果她那样做了,她就会严重偏离轨道,让到达目的地变得异常困难。正确的做法是迈出第一步(尝试一节课),然后立刻停下来,应用她的所学,调整她的路线(也许她的孩子需要更少的阅读、更多的实践),她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她想去的地方,这就是寻路。

    总结一下,颠覆设计就是看看你现在的工作,注意正在发生的变化,看看你是否会产生好奇心,并将这些变化重新定义为一个容易实现的工作重构。通过最小可行方案来改善你的生活质量,一旦你通过接受区,它将更好地为你的未来定位,而且可能会使你的工作免于被彻底颠覆。

    【总结】

    这一期的音频就说到这里,整体总结一下。在这一期的音频中我为你详细解读了运用设计思维设计工作和生活的三个要点和具体的操作技巧。

    第一点,如果你想解决工作上的问题,你需要做的是找到工作中的可行因素,将问题转化为最小可行问题,再用设计思维对问题进行重构,重新定义“我从未完全陷入困境,因为我制定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最小可行问题”,生活本身就已经够艰难了,不要把问题扩大至不必要的程度,以免增加额外的负担,让我们把解决“最小可行问题”当做一种常态。虽然问题可能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在当下得到了重新解构和解决。

    第二点,如何寻找现在工作中的价值和未来工作的走向,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需要深入思考价值、创新,并与个人的优势才干相结合,找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让自己想要的和实际的工作相匹配。

    第三点,颠覆设计就是看看你现在的工作,注意正在发生的变化,看看你是否会产生好奇心,并将这些变化重新定义为一个容易实现的工作重构。通过最小可行方案来改善你的生活质量,一旦你通过接受区,它将更好地为你的未来定位,而且可能会使你的工作免于被彻底颠覆。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用设计思维,去规划我们的人生,但是人生中仍然存在不可设计的偶然因素,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坦然应对这些变化,而且把它看做人生的乐趣所在,因为人生并不是每件事都可以被预料和设计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听书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pn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