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最离奇的一个特点是哺乳的母亲在奶水中产生超过200种婴幼儿无法消化的复合糖。正式名称为低聚糖,无法消化是因为人类缺乏必要的酶。低聚糖的产生完全是为了婴儿肠道微生物着想,实际上相当于对微生物进行贿。除了培养共生细菌外,母乳中还充满了抗体。
有证据表明,哺乳的母亲会通过乳腺导管吸收婴儿的唾液,通过免疫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婴儿的需要调整抗体的数量和类型。生命是不是很神奇?
巴克假说,也就是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理论。它的趋势前不久表示,每一种器官都有一种通常极短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器官会进行发育,不同器官的关键时期不同,出生之后只有肝脏、大脑和免疫系统能保持可塑性,其他的所有器官都定型了。
社会的发展让我们从营养不良中走出来。我们吃得更多,锻炼却更少了,而且更容易受到贫穷生活所带来的疾病威胁。
为了让人类的基因更好地遗传下去,婴儿在子宫里面的这段时间,家庭的氛围和孕妇的健康和行为习惯等对婴儿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有人认为,今天长大的孩子将成为现代历史上第1代比父母寿命更短,更不健康的人。看起来我们不光因为吃把自己早早地送进的坟墓,还养育了一代跟我们一起跳入坟墓的孩子。
人很难战胜自己的动物本能,然而如果人不能用理智来管理好自己的动物本能,这对于人类的长期发展将是一个灾难。
人的本能和感性往往会给自己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然而如果人没有感情、感性和动物的本能那么人的很感受将会被退化。那么人未来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是不是真的六亲不认,人与人之间将再也没有感情只有理性。况且人的理性也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会不会后来居上?人家只有理性,再无感性,真的难以想象。
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愿意生孩子,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愿意用母乳来喂养自己的孩子。如果高科技可以代替这一切,我想肯定可以让一个孩子出生,那么这个孩子的一生与母亲肉体的孕育,它肯定会有差别的。那么差别到底是什么?若干年以后明白了差别,人类后悔还来得及吗?
人类数量从少到多,再从多走向少。以及人类逐步走向灭亡这大概是自然界的规律吧。高科技可能加速这个进程而已。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