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鹏举:平实建造,自我与无我的平衡

张鹏举:平实建造,自我与无我的平衡

作者: 建筑档案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16:30 被阅读0次

    “我希望设计过程呈现并保持弹性和开放的状态,让它有一个自我发生及生长的过程。”

    — 张鹏举

    -

    平实,是适用于建筑的一种思考方式

    我在50岁时候,想对以前建筑设计的状态进行一个总结,于是开始对之前的设计作品进行梳理,我希望总结出: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是什么状态?所思所想的主要逻辑是什么?作品呈现出来的性格是什么?并由此取一个恰当的书名。

    想用一个相对中性的词,我把选用“平实建造”的想法与南京大学赵辰老师做了交流,并请他给出英文翻译,赵辰老师认为用平实很合适并说:你的平实状态是一种真诚的状态,故英文建议是genuine constructing,同时强调过程。后来,我就把“平实”锁定为过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同时,未来我也希望更接近这样的状态,这就是书名“平实”的来源。

    乌海市黄河渔类增殖站及展示中心(张广源摄)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许多城市的建筑通过夸张和渲染,寻求个体与个体的差异,显得个性鲜明,情绪亢奋,与之相对,“平实”这个词似乎显得挺没个性,也没有鲜明特质,可是我觉得如果走进去阅读建筑的话,平实的建筑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生活的存在。

    乌海市黄河渔类增殖站及展示中心(张广源摄)

    平实也意味着直面建筑本身,建筑本该呈现的就是一种真实朴素的状态。就像土地本身的特质一样,坦然直接,才有可能生发出自然的生命。自然的内在节奏是慢的,也是有逻辑的。对待房子的态度也是如此,并不会急于给出答案,只要足够真诚,答案终会呈现。

    我希望设计过程呈现并保持弹性和开放的状态,让它有一个自我发生及生长的过程。

    如果某个答案或者某个策略非常具体,已经看到结果了,我本能的会想要将其排除掉。如果有多个方案,哪怕方案初期不太成熟,但它或许有多个发展下去的可能性,我会选择这个方向。当建筑最终以平实的状态呈现出来时,与其说是创造了它,不如说是发现了它,似乎它本该如此。

    -

    建筑是直奔目标

    建造是过程,结果是自然呈现的

    思考的状态总是缓慢的,做设计和项目现场的状态却是快节奏的。总会在思考的过程给自己留更多时间,不到最后一刻不定案。有时候图上画的可能只是给自己假设了一个对话的对象,由此慢慢推演,尽量让建筑呈现出属于本地的状态,而不是从其他地方嫁接的。

    保证确定的进度是必要的,但在施工现场我常常希望要慢一点,这是一个矛盾,我只能尽量让自己在工地的时间长一点,我想要发现在图纸上建构的与实际的现场体验,是否是我想要的?如果是,我会再去感受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是否会引导我产生新的想法?也会经常在现场修改方案,即便图纸上表达的理念已经实现了,但我可能还会修改,或许会产生更适合建筑本身的新方式。

    盛乐古城博物馆(李冰峰摄)

    平实的建造,真正要落地会存在一定难度,因为,每个地方的在地属性不同,以及各种关联性因素会有影响建造。所以,在设计之前会尽可能多的了解场地赋予的条件,也许是显性的,也许是隐性的,尤其是隐性的条件要尽可能多去了解,从而在建造过程当中去解决。

    跟甲方在前期沟通的时候所用的初期设计,尽管甲方满意,我也并不希望这就是最终的设计结果,可能在建造过程当中会有改变,最后完成的建造状态才有可能是那个本该如此的答案。因为,在建造的过程中可能会找到更加适宜的方式,存在多种解决方式总比只有一种解决方式要好,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对问题的最好回应。

    通常我们说这是建筑,我更加愿意谈论建造。

    建筑在我看来是主动创造出来的结果,而建造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更具现场感,存有一个过程性的特征,建筑是直奔目标,而建造是想强调过程之后结果的自然实现。

    我一直处在“造”这个字上,这属于我个人选择的一种状态。

    建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修改图纸,不断去改变它的呈现形态,这个是我特别坚持的。因为,经常第一笔落下去,会影响后面的思考,会导致弹性设计空间的丧失,所以,不会轻易就把第一笔画出来或者不会画的特别重。这种设计对应所有类型,不存在适合某一地方,而不适合另一地方。

    盛乐遗址公园游客中心(张广源摄)

    我想强调的是,建筑师在全过程中对于“造”的参与,比如:“我设计未必是我造”,这是常态,但如果“是我设计”又是“我造”的,那当然就是一个理想的完整过程。但更现实也较为理性的是,在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创造。

    对于建造机制来说,追求过程而不是直奔预设的结果,也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我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又希望是有逻辑的,但逻辑又不是随意发生的,更不是强加的。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扩建(张广源摄)

    我的逻辑比较多的表现为,从若干解决办法中选择出最适宜的那一个,结合现场所给予的,不论是经济条件、社会因素、场地限制、气候条件,还要更要多关注使用房子的人,这些都是在比较的过程当中发生的,是一个接近推理归纳的过程。

    -

    平实,像是存在于自我与无我之间

    《平实建造》一书的整理工作主要是在2015年,选择的是往前十年期间的项目,这些项目呈现出方法和性格上的某种统一性。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对于当时的结果又有新的认识,如果放在今天来做,改变应是必然的。

    谈到“平实”这件事,像是在自我和无我之间去寻求一种有趣的平衡。自我,但要避免过强的主体意识,尽量让自己做一个发现者;无我,但又是我去发现和追求一个结果,我的经验,我的认知,我的情感也都参与其中。

    乌海市青少年创意产业园(张广源摄)

    平实不是一种情绪,甚至是抛却情绪的,就像抛却急切喧嚣的语言特质。

    在写书前言的时候,我想把我理解的“平实建造”说清楚,可我发现完全做不到。因为,这本书呈现的不是一个最终结果,也许仅仅是阶段性的一个节点,可能再过10年,会在这个点上生出一个穗。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跟一些经常能赐教的人聊,记得给黄居正老师看作品的时候,我征求过他的建议,只记得他赞同这个名字,但有什么建议我已经忘记了;当时也给崔恺院士看过,他也很赞同,说这个名字起得好,认为“平实”二字用在我的房子上贴切,用在我身上也贴切,崔总在2016年春节那天写了序,一直感激;赵辰老师说: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真诚。

    乌海市黄河渔类增殖站及展示中心(张广源摄)

    真诚意味着不是为了表现而去表现的,如果有表现的成分,也是当时找到了解决建筑问题的适宜方法,而恰好有表现的成分,希望最多如此。比如:可能就恰好遇见了一种具有表现力的材料,与设计的理念相贴合。

    大家常认为我的房子有地域的特征,如果有,这结果也不是一个房子呈现出来的,而是一群房子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反过来看,谈到我的建筑是否呈现内蒙古的地域性,我希望不是那个宽泛的内蒙古,而是更小的范围,更愿意与具体的地点有关。需要说明的是,地域性绝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是一个结果。我期待人们在认识地域性的时候能跳出形式的层面,并持有一种较为动态开放的态度。

    恩格贝沙漠科学馆(李鹏摄)

    平实建造的方法并不固定,一定还会有新的语言,甚至是新的手段。这本书总共收录了十个房子,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虽然不同时期我做设计的状态是一样的,但是导出的却是不同的结果。当然,要完全表达平实建造,可能还要更多的十年。

    -

    平实建造的设计思考

    更愿意让学生了解到

    因为我同时又是一名专业教师,学生们在资讯非常发达的前提下,他们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耳边眼前都是很喧嚣的,等他们沉静下来的时候,可能已经过了若干年,而他们也已经做出了很多并不适宜的房子。

    房子,对于年轻人来说总会更加关注表现,或者会把表现语言本身当做追求的目标,我希望能够通过建造教育的过程对他们有所引导,把这种理性的、真实的、自然的状态传达给大家,这也是当时的想法之一。

    空间、材料、光影

    在书的扉页里我写到:从普适到本土,从直觉到理性,从过渡到适宜,从复杂到简单,从炫技到诚实,这是想给建筑系的学生们说的。

    最后还想再重复一下,平实建造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思考,或许随着时间会长出新的枝叶。

    本文图片由张鹏举老师提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鹏举:平实建造,自我与无我的平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tm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