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这一周的对话,变的比上一周更难,因为,可能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复工,疫情也慢慢变好,也有可能是因为很多都是需要自己去深入体会、觉察的部分了,并且加入了“角色的转换。意思就是你不仅仅需要觉察自己的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感受的变化,也需要试着去想一下如此情景之下,
孩子的内心感受会是怎样的。我们的天性中有一部分,也是天性使然,是希望“你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到底是为啥”,就有点像我们很希望把这句话毫无悬念的说清,句号结尾的样子。并且,这是需要用我们听明白的方式去说,所以,在我们不明白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探究为什么”。“为啥呀”“说清楚呀”“解释一下呀”,大概就会涵盖我们“为什么”的意思了。
首先我们需要开始调整我们的习惯用语,把为什么换成:“怎么了?” “还好吗?”“发生什么了?”“我很好奇?……”一种对孩子这个人关心的句式。大家现在可以在心理默默念吓:“怎么了?” “还好吗?”“发生什么了?”“我很好奇?……”当然,还得注意你的语气和姿态哈,然后回忆下,这周我和孩子的沟通中,我用了多少次这些词语,我用的过程中,孩子的反应怎么样。有没有我可以吸收到的经验,运用到下次和孩子的沟通上。所以,我们在开始练习对话,担心无话可说,或陷入过去的僵局。可以试着去用崇建老师在书中给我们罗列的方法:重复对方语言啦、善用:“怎么啦?”、“怎么了?”、“还好吗?”、“发生什么了?”、“我很好奇?”、“怎么办?”。练习好奇、好奇事件、好奇选择,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和孩子对话很有趣。
往往,我们的对话会进行不下去,会被“卡住”。对话的目的是帮助对方觉察,如果我们自己先卡住,那就会发挥不了帮助对方觉察的这个目的了。
根据崇建老师的经验,他让我们从“感受”入手。我觉得,这个“感受”,比我们之前学的“好奇”、“聆听”、“停顿”要更难一些。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感受”不熟悉。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想法还行,讲起来可以头头是道,但是如果问“此刻,你发生了什么”“你是什么感觉”的时候,就不容易回答了。
感受到身体的美妙状态,善于觉察心灵感受的人,最常体验心灵的宁静,容易有喜悦祥和的感觉。
因为这是开启我们安稳、宁静与专注的说话方式,也是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安稳、专注的方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和有的人讲话,就很容易烦躁;和有的人讲话,就会很不舒服;和有的人讲话就会很放松。其实不光讲话了,有时候有的人一进来,不说话,都能够改变室内的气氛。其实,这很大一部分都和那个人他本人内在有关,然后散发出来,我们感受到的。也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各自的能量场。让我们可以平和、淡定,不为负面情绪干扰,我们并非要压抑、否认或者逃避感受,而是需要带着正面的觉知、承认、接纳它,才能转化这些情绪。
从你的身体,你有多少感受?他们此刻是放松的?舒缓的?紧张的?疼痛的?僵硬的?还是灼热的?你的心灵呢?平静的?兴奋的?喜悦的?兴奋的?害怕的?生气的?难过的?焦躁的?不安的?尴尬的?紧张的?我们人类最初是以感官接触世界的,通过感官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但往往,随着我们长大,这样的生长秩序被认知、概念、规则绑架,我们就会忽略感官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增强感官去接触事物
感受本身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表达的方式。
我们要如何表达,才能既表达了信息,又能为自己负责任呢?也就是说:我们能否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学会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在言传身教。我们这样做,我们的孩子在看,我们的家人也在看。我们带动家里的转变,才会慢慢开始。
当三三不愿意回家,要继续呆在公园玩滑梯的时候,崇建老师就几句话,领了三三回家。里面没有讲道理,没有分析利弊,没有权威的命令,但是,有爱的流动,有三三的委屈被看见,被同理。这些就是崇建老师对话的“脉络”。
大家可以用这种剖析的方式,把我们书中前面,后面出现的对话,都可以这样分解下,这对大家熟练掌握对话脉络,非常有帮助。
并且,大家可以记录下你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我发现我们还有一小部分人,每天的打卡是:我今天倾听了孩子的话。或者我今天觉察了自己与孩子的对话。
...我们打卡是为了通过对话提升自己内在资源去学习对话 而不是为了去学一两个词。要去剖析分解,崇建老师的对话。把他当作模版去运用到自己身边。
顺利的和不顺利的都记录,然后自己剖析。你怎么说的时候,孩子是什么样的反映,你又如何说的时候,孩子又是什么反映,说到哪里,你们就说不下去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这样,我们就能够发展出依循崇建老师对话的脉络,并且适合我们孩子自己的对话了。
如果,还没达到,也请继续努力,毕竟我们『对话』的学习、改进我们的对话模式是需要时间的。你的学习、成长,家和都会在旁边陪伴。
我们可以更好的处理家里的冲突,我们家里的气氛也就会更温暖。爱也会让孩子对我们更信任。即使做错了事,他也会知道,我的爸爸妈妈在,会帮助我,而不是打压,有了爸爸妈妈的支持,孩子才更有力量去面对外界的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