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互联网心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互联网时代(一)

《互联网心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互联网时代(一)

作者: 逃家小兔Emiliy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21:30 被阅读32次

    “李小璐疑似出轨事件”

    现在李小璐疑似出轨的事情,还在往上热度不减,贾乃亮今天发了一篇长论,把各种过错归结到自己身上。我们不去分析这个事件,只是通过这样的事情来解读一下互联网信息情况。

    跟王宝强离婚事件一样,这件事情也是莫名其妙的火了,被各种各种的言论包围着,也被各种文案达人当做热点跟各自的观点链接上,赢取点击量。

    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在互联网时代脱颖而出?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理论,来培养一下思维认知。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汇“感觉阈限”,心理学的解释是: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还有一个理论叫“信号检测论”。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是一种心理物理法,是关于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定的理论。它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SDT实验中通常把刺激变量看作是信号,把刺激中的随机物理变化或感知处理信息中的随机变化看作是噪音。常以SN(信号加噪音)表示信号,以N表示噪音。信号和噪音是信号检测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信号可以理解为刺激,噪音就是信号所伴随的背景。

    我们把大脑能够检测到信息,或者无法检测到信息的这种规律,就做信号检测论。书中用听得懂的“人话”给我们做了相关的解释,举例子,例如我们在餐厅里吃饭,每张桌子的人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不会听到,这就叫做噪音,这些信息不会被我们的大脑检测进去,所以它是噪音,但有的时候,有的声音可以被我们检测接收到。

    第一种就是,当你跟一个人正在说话时,邻座的某个人说话中提到你的名字,或者突然在跟别人聊天时聊到你的名字,这个时候你一下子就听到了,说明大脑在检测信号的时候,有它的偏好,有它的倾向性。

    第二种是不相干的,超出平均噪声基数的,例如此刻,有一个玻璃杯摔碎,盘子打碎的声音,也会被大脑检测接收到。

    第三种,这个声音具有差异性,我们可能会听到。

    第四种,当一个小群体在一个大群里发出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听到。

    对应我们互联网上的信息来说,噪声就是往上每天公布的信息,每个人都会发好多的信息,你都不会看到;信号就是,在噪声中,突然有一个信息被你检测到了,比如某一个观点,网红或者文章;感觉阈限就是一个人在不同时候,感知什么是信号,什么是噪声,它的基线水平是会变化的。就是人们只能对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刺激产生感觉。

    互联网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感觉阈限,最终使得我们对于信息越来越麻木,本来能够刺激到我们情感的信息也会被麻木掉,例如:“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这样的信息,现在已经很少有很会去关注了,因为太多了。就像最近一直被关注的“江歌”事件,从刚开始同事朋友看到都会吐槽一番,愤慨一番,到后来不再会有人提起,就是感觉慢慢麻木的过程,相信如果再有一起这样的事情出现,将不再会被所有人关注。

    一旦我们对某种本该共情的、移情的时间,能够诱发人们发生对他人关怀的东西,麻木厌倦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成了一个互相伤害的社会,结果就是导致我们每一个人会被伤害。

    所以一个新闻事件,会在半天内被淹没,还是会保持更长时间的热度,这都取决于信号和噪声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发出的信号能够从噪声里面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信号,这就要关注群体在不同的维度上不一样的感觉阈限。同时,要在很多的噪声里发现有价值的信号,并预测某一个信息接下来会发展成为信号,还是发展成为噪声。

    接下来回答什么样的信息能变成信号?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获得关注,就需要引发一些问题。

    例如:掀起“骂战”,不管是美国政界,还是国内明星之间,骂战很容易变成信号,成为热点,个人觉得,因为在这样的骂战中,人们很容易参与其中,高参与度会让人们持续关注信息,开骂肯定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声音的出现,那么在这样的事情当中,所有人都可以标出自己的观点,可以支持其中一方,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参与后,就想要知道结果,就会不停的去关注。

    再如:微信大号“咪蒙”,她非常善于挑起人的情绪,例如愤怒情绪,不管是对别人的愤怒还是对自己的愤怒,当情绪被挑起后,她就火了,她的文章骂她的人在转,同意她的人也在转。

    遇到热点可以多去分析思考,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人性的展现,在不懂的时候,多去分析热点,也许就可以抓住能成为信号的部分人性点,就可以做到发布热点,或者预判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成为信号,及时抓住热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心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互联网时代(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vm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