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变得优秀,都想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出色的工作能力、丰富的学识修养等等,如果问如何能够做到,大多数人可能会回答:自律,即高度意志力参与下的自我约束。身边的年轻朋友们确实多以自律作为自己标签,或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或是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他们应该都会认同,自律是优秀的基础或前提。
我也是个比较有上进心年轻人,一直渴望成长,渴望变得优秀,也在很早以前就把自律作为生活追求,把自律的生活状态视为唯一的正解。于是很早就开始给自己设定每日的功课,例如练英语、健身、阅读、背诗文、写作等,不过这些事情虽然至今仍然在践行,但这中间的过程却始终断断续续,从没有一件事真正的做到了持之以恒。因此我一直没有遇见优秀的自己,对自己始终有点失望。
我一直都在反思,自己为何难以持续的自律下去,以为自己的意志力还算可以了。但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逐渐开始生出习得性无助的感觉,觉得自律就是要时刻对抗自己的惰性,至死方休,这样太辛苦了,实在做不到,也不想做到。如果优秀永远都要以这样的自律为前提,那这样的优秀是我不能承受之重。
后来随着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开始发现,有些人非常优秀,身体素质、工作能力、学识修养,无论哪一方面都优于常人,但是他们却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随性,并不需要高度意志力参与的自律,只是他们有些比较好的习惯,例如早睡早起,他们热爱某项运动,例如打篮球,踢足球,他们还有阅读纸质书、写作、复盘的习惯。可能他们每天都会早睡早起,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自我约束,觉得只是生物钟的使然。
于是我开始明白,原来优秀并不一定需要很辛苦,如果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和兴趣,在践行习惯或享受兴趣中,就可以轻松自在的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必要像一个苦行僧一样,时时自我约束。
然而我也清楚,事情并不像说起来的那么简单轻松,要想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不易的,前期需要强大的意志力进行自我约束,随着时间的延长,行为惯性一点点生成,意志力的参与才可以慢慢减少,直至习惯的彻底形成,就可以做到仅需少量的意志力参与就可以长期坚持对自我发展有利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如果稍有中断,可能就会前功尽弃,行为惯性瞬间清零。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根据最新研究,这个过程可能至少需要66天。另外,兴趣的培养则更难,一旦在少年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兴趣,成年之后价值观固化、感性思维退却、追求实用主义,再加上疲于应付各种生活压力,要想培养出某些非实用性的兴趣,几无可能。所以对于常人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长久地践行习惯,可能就是唯一实现优秀的路径了。
所以自律其实并不是优秀的基础或前提,正常人几乎不可能永久地维持住自律的状态,一是人的意志力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另外是因为自律最终会养成习惯,习惯行为之下,高度的意志力会悄悄退场,自律的状态最终会自然解除。自律和优秀的关系可以总结为,自律养成习惯,长久的习惯积淀出优秀的品质。因此个人成长的前期需要很辛苦地克制与约束,而后期则只需轻松地维持即可。
优秀并不一定是沉重的,反而沉重的优秀是无法持续的。真正的优秀背后是习惯或者热爱。所以无需悲观,不用气馁,只要勇往直前,就终会遇见优秀的自己,在尽情享受着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