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帕帕奇的关键语句摘录)
*终极探寻,并不是说,你于某时在某地获得了某种东西,不是!只不过是你忽然认识到,你要找的东西早就圆满了,早就永恒了。你从未失去过什么,因为你就是它。于是找寻也就结束了。
*所有一切活动变化,都只是“抽象概念”的幻化呈现。无论你觉得你变成了什么,你不过是在构想着某个“概念,包含它的名称和形象”,这和你正在构想着的“个体自我-头脑心智-世界-感受-善恶意义-扭曲的印象”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你一定要思考点什么,那就思考那“终极存在,觉,绝对安全和轻松”。最好的状态,只不过就是全然明白“我就是那不受任何想法和现象生灭影响的真实存在。”并没任何“实体真实”的身心诞生,也没有任何“实体真实”的事物被摧毁。对于那真实存在来说,既没有创世,也没有末日。生和死,是透过心智,凭借想法投射放映着的梦幻故事而已。
*醒悟到“真正的存在”,你就能够轻松的享受这梦幻世界。你内住着唯一的真实,只有孤独,然而你在这梦幻世界中游乐着。这世界只不过就是用来玩耍的!在这个梦幻游乐场里,你得到的任何东西,你都将失去。它们都只是闹着玩的,所以你在游戏里唯一的真实信息,就是[你]始终存在,别把你在游乐场里碰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东西都当成真实的实体,都当成你可以长久获得或失去的。如果你不把这梦幻游乐场里的东西当成真实永恒的,那么你会体验到,你时刻都是轻松自在的。靠任何修炼都不可能赢得“轻松自在”。因为修炼的动机下面,你其实已经把你看到,听到,接触感知到的某种东西当成了真实的了。修炼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它只发生在梦幻游乐场里。所以,在修炼中,你只能赢得梦境里的目标,那只是你自己的一个“想法”,一个叫做“成就”的概念,伴随着这概念的“具体化形象化”的投影展开。你在梦幻游乐场里,修炼所得到的任何成就,你都将会失去,因为它们本质就是梦幻的游戏。
*没有任何真实的路径,能够抵达“自在”---所谓的解脱。路径,这概念的含义,是说你一定要从某个位置作为起点,然后到达另一个位置作为终点。你需要一条路径,那就表明“你”所在的位置和“你”的目标位置有一段距离。可是“自在”,所谓的解脱,并不需要你到任何别的地方去。这个带有“时间空间”距离的世界是心智想法的幻境,所以对于“自在”而言,忘掉任何法门路径吧,甚至连解脱自在这样的概念也忘掉,完全不在乎它们。如果你的确胆敢这样,那么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居住在了早就在,本来就在的地方,你的内心深处有着深邃的平静,不论你的身心变化到什么样的位置和状态,你内心深处那当下的宁静,都不受干扰。
*通过自我质询,从道理上可以很快领悟,但“我”,也即做者感认同。并不能很快就消退,灭尽。它们依然在身心记忆中盘根错节。导致内心各种烦恼困惑和自我设限的,无非就是这个“我”,对做者受者的身份认同。因此,人生的各种烦恼,也不是立刻就可以消除的。日常生活中的无常变化,那些境遇,尤其是逆境,会把它们不断的激发揭露出来。通过不断的揭露和反照,那“做者和受者”的个体自我认同,会一点一点的,缓慢的,逐步地,渐渐消退,不断趋于灭尽。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沙特桑里所领悟的,所体会的,在面对现实日常生活时,会再次受到干扰,似乎安宁平静被生活境遇所破坏。做者感,受者感,继续依附和执着在境遇上拉扯。就好像坐在观众席位上的观者,看戏看到入迷,认定舞台上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一下子冲上舞台去闹场一样,那场面有多混乱,就可想而知了。
【译者注:这一段可以很好的阐述《圆觉经》中的16个字。大家可以对照来看。
理则顿悟:佛理之悟,悟在一瞬。一转念之间,不明之理刹那觉悟。
乘悟并销:一旦顿悟,就连同三乘教法与所悟之理一齐归灭。就连这个“悟”字也没必要存在。此是真悟。
事非顿除:人生烦恼之事,却不是立刻就可以消除的。
因次第尽:因为众生之习性,并非一念即可改变,须次第(次第,逐渐之意)完成。】
*认识你真正是什么。在无梦深眠中,你是谁?那儿毫无知觉,没有名字,没有形相。那么此时此刻你是谁?无论你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尝到什么,触到什么,那都不是恒常不变的。在梦里,在清醒时,这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即便此时此刻,你也还在梦里。此时这还是一个梦境世界。如果它不是一个梦境,那立刻所有的知觉和被知觉到的连续变化的现象事物,就都消失了。梦会消失,但梦者绝不消失。消失的是梦,因为它是被想象出来的。那真正的梦者,它绝不消失。那真正的你,是梦者。它早就永恒了。只存在唯一的“绝对大师”,他就是“不可知”先生。他梦中的名称都不是他本身,他梦中的任何形态,任何事物,任何开始和终结,也都不是他,在梦中,他没有任何一个固定的居住地。
*内在的灵性,比外在的事物更高尚,这只是一个“观念”。真正的你,早已恒常,它既不是“内在”也不是“外在”,谁急需某种现象来证明自己更真实,更高尚? 只有那虚假才会急迫的想要抓住某种同样虚假的东西来证明它真实。只有低劣和残破的东西才会不断的试图证明自己的高贵和完整。然而这也纯粹只是想法的把戏而已。认出你真正是谁,又是谁,在梦里觉得自己比他人更高贵?
*你先入为主的认定“那真实存在是可以被我亲眼看到的,我必须亲身体验到这内在中的那个无上状态”,这想法,这诉求,会带给你一个内在的幻境。你知觉经验到的那个伟大存在,无论它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形象,那都还是梦而已。你只能体验到梦,你不可能体验到你真正的存在本身。
*“放下”也只是个概念,你认同了这概念,认为它是某种让你获得永恒的重要方式。其实,这还是个想法的把戏,这使得你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不得不去“做”放下的动作。似乎,你放下的越多,你得到的奖赏就越多。快省省吧!如果需要到达一个遥远的地方,那么这趟旅行带给你的,当然就只有“困苦”。可是如果事实是---你根本不必移动,你知道你早就在任何地方,那么你怎么可能宣称它是困苦的呢?你必须做点什么,然后你才能获得什么,或者到达某个地方。这还是想法的把戏。看穿这都是想法的把戏,你能做的只有这---看穿!
*有发生就必有消失。知觉体验“发生”,它必定“消失”,剩下的绝不可能消失的,就是本元状态。这就是某些人所谓的“般若”或者“开悟”状态。
*不介意有念无念的“心智”,就可以被称之为“自由的心”。
*当那心智是完全赤裸的时候,完全裸露,无须任何防护也感到无比安全的时候,它就是“无染”状态,不介意任何生灭和来回变化的东西。它始终面朝它真正的自我。
*真正的你,无法离开你早就恒常不变的自己。因为这存在毫无边界,它的存在性不依赖于任何条件,没有时间和空间。如果它会因边界,条件,时间和空间而有,它还是恒常的吗?明白这一点,你还可能跑到任何别的地方看到任何别的东西吗?
*各种习惯,以及从属于“身体”的业力,会持续运行一段时间,但你始终不被卷入。绝对的平安,绝对的宁静是你的本质属性。心智想法上的运行模式,身心的旧有模式怎么可能真的伤害到你?所有一切现象都从那绝对安全和宁静中涌现。
*那“大自在”是不受任何信念影响的。真正的你本身,早就不受任何时空现象影响了。你早已恒在。就让各种想法,各种习惯去自生自灭吧!它们就好像大海表面的波浪涌动。大海是不在乎潮起潮落的波浪翻滚的。大海早就是完整的,任何浪花都不可能让大海损失什么,获得什么。浪花再怎样翻滚,它也无法和大海隔离开来,它们永远都是同一完整的大海。当波浪和涟漪从海面上涌起,大海是完全不在乎的,因为大海的绝对完整,存在,安全,都不受任何影响。海浪潮起潮落,整个大海还是它自己。同样的道理,这表面上的“我”,这身体,这头脑心智,智力,感知,以及看上去浩瀚无比的宇宙事物,它们也全都是从恒常存在内发生和消失着,潮起潮落的变化着,象波浪一样摇摆起伏着,然而那恒常存在根本不介意,也不在乎,因为它的恒常性,完整性,绝对安全性不受威胁,不受丝毫影响。所有生灭现象,都不可能对恒常存在本身有丝毫的伤害。波浪有发生,有消失,而这大海早已永恒。你不仅是这完整的大海本身,也是其中的波浪。除非你误认为你不是这大海,你只是某一片浪花,否则的话,你不会害怕死亡。
*你也许在这个梦幻尘世中正在忙碌着很多事情,但如果你不执着于“结果”,不执着于你忙碌之后的回报,你不执着于任何被你知觉到东西,那么你内心始终都是无拘无束的,你会以自由无拘束的心态,依循着游戏规则,痛痛快快的玩任何你喜欢玩的游戏。
*必须依赖他人,你才能感到快乐,这想法正在哄骗你自己。没有任何快乐来自于他人,快乐都从你自身内在的泉眼中涌出。他人不可能真的给你快乐感,他人也不可能真的给你安全感。你取悦他人,依赖他人所得到快乐感和安全感,它们真正的源头是什么?是不是一种想法上的“条件”游戏?
--------------------------------------
翻译整理:心灯一盏照彻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