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号:津言
公众号:津言
阅读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中】尹建莉/著)
阅读书籍:《给教师的建议》(【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笔记内容:关于阅读与学习
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能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会浪费学习时间吗?】
刷微博时看到一张纪实类图片:列车车厢内的一个长凳上坐着两家人,他们虽紧挨坐着却看得出并不相熟。相同的是都是一个母亲带着一姐一弟出行。右边的母亲一脸疲倦,呆呆地注视着天花板,从脚边大包小包的行李上来判断,她是外出务工人员。在她身旁的姐弟俩拿着手机,玩的不亦乐乎。而左边并排而坐的母亲则是一脸惬意地看向身旁正在拿着书本认真投入阅读的姐弟俩。各路网友的评论汇总为一句话:“孩子的未来随着家长教育方式的差距正逐渐被拉大”。如若撇开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只分析现象,差距在哪里?
是“阅读”!
在我的朋友圈里,幼童的绘本阅读、幼儿园读书打卡、小学生读书打卡等消息占据了很多版面。也许当下很少再出现家长因读书影响学习而禁止孩子课外阅读的现象。我们从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婴幼儿时期便开始阅读的启蒙教育的行为来看,阅读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所以阅读会浪费学习时间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孩子步入小学校园的那天起直至大学,随着学业负担越累越重,阅读该不该暂缓安排?阅读与学习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近日深度阅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时,我发现作者在第3条建议(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里提到:“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
由此可知,从小学开始,孩子的阅读非但不可丢弃,反而更加应该被重视。
【后进生能通过阅读逆袭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女士在书中谈阅读习惯培养问题时写道:“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在著作中强调:“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不同国界,不同时代的两位作者都发现孩子学业水平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差异。
“我给孩子补报了那么多补习班,请各种家教辅导,为何他(她)的成绩总是不见起色?”、“我日夜陪伴,贴心照顾,为何依旧无法激发他(她)的学习兴趣来?”等来自大多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的疑惑。“后进生”,是家长无法揭开的痛,也是各一线教师的痛。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中学第二阶段(四至八年级)和第三阶段(九、十年级)的教学过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里,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教师刚刚开始讲解新教材,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无力掌握它,与其说是考虑怎样沿着认识的崎岖小路前进,倒不如说是首先得考虑如何克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状况(有时候,这个“一部分”相当大,弄得教师不得不几乎是给全班学生进行补课)。这就侵占了教师的许多时间——包括在校的时间和回家后的时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他那个时代总结出的教学现状,显然,这个现象依旧困惑着当下的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
在学生经历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后,“后进生”还有机会逆袭吗?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难道要一直被这项似乎无法避免的问题拖住后腿吗?
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经过研究发现当一个孩子在阅读时不靠死记硬背,而是去理解教科书或别的书籍上的知识点,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说,情形是完全不同的。在学习中通过阅读,他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只有当学生始终不知道自身在哪一点上落后以及需要来自外力何种程度的帮助情况时,那么此时教师(或家长)就应当主动找他深入沟通。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在这个棘手的问题面前能做些什么?
“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即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阅读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我继续翻阅着书寻求答案,“教师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的工作。(此理,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项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亲密关系,且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而‘阅读’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为媒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孩子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加完善,同时他们的智力背景也会得到丰富,从而促进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在两本书的内容之间来回切换着,学习并梳理着。
问:为何总有这样一类的学生,他们认真努力却学习成绩总不理想?为何从小学三年级(或者中高年级阶段)开始,班级里学生成绩的差距开始明显拉大?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阅读至此处,我想,也许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基因、天赋、教育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许通过阅读,“后进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改善。
当下,孩子也好,成年人也罢,我们的阅读时间似乎总是被其他看似更为重要的任务占据,年复一年,一拖再拖。我翻开本子,一句话映入眼帘:“沉不下心看书,浮躁与焦虑,都是因为年纪渐长,不信正道而重功利导致的。”
所以,阅读这件事,它重要吗?可从何时起,又何时可以结束?
2019-7-12 于书房
结合两本书,关于“阅读”的读书笔记整理
网友评论